第二百一十三章 較勁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09-13 18:00      字數:2238
  網 ,最快更新大秦工程兵</a>最新章節!

  大臣們不說話,楚王負芻臉色也十分難看沉默不語,項梁也站在中間一語不發,一時大殿的氣氛異常古怪。

  這沉默中其實是各方勢力在暗自較勁:

  各勢力大臣在思考著是否該出力、該出多少力,亦或如果最終還是擋不住秦軍……幹脆投降求生。

  楚王負芻則對項梁這番話有些不滿。

  要知道那些楚兵可都是他的部隊,他將部隊交到項氏手裏是對項氏的信任,而項梁損失了三萬餘人不僅沒個解釋反而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但楚王負芻又不敢發作,畢竟項氏是世家大族,目前更是軍權在握支撐著楚國,得罪項氏又有誰來領軍阻擋秦軍?

  項梁的想法就簡單多了:形勢就是這樣,你們想怎麽著吧?想一起死還是一起活,你們自個看著辦!

  過了好一會兒,大司馬景檉才幹咳了一聲打破這局麵:

  “項梁,老夫問你,大軍退至汝陰、城父一線,可是你等畏秦避戰之策?

  景檉是楚國三大勢力“昭、屈、景的第三族,此時由最弱的景族發問反倒會減少與項氏起衝突的可能。

  這也說明此時這三大勢力之間的默契幾乎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地步。

  項梁不卑不亢的回答:

  “汝陰、城父,向來是壽春北部兩大要害。

  “我大軍進駐兩地正是扼秦軍咽喉要道使其不能南下攻我都城,又豈是畏秦避戰之策?

  “且我項氏已調江東八千子弟及一萬水軍進至汝水布防。

  “敢問大司馬,景氏又出兵幾何?

  “大司馬之論,末將以為誅心過甚!

  景檉一時亂了陣腳,因為景氏至今未派出一兵一卒,他趕忙回道:

  “景氏援軍正在籌備,正在籌備……

  楚王負芻這下是聽明白了,暗道:

  “著啊,項氏將自己私兵都派上防線抗秦,足以見項氏抗秦決心。

  “反而是這些在殿中說三道四的老臣卻是光說不練,嘴上說的好聽卻未派出一兵一卒……

  “可笑寡人至今還蒙在鼓裏!

  當下楚王負芻就臉色一沉,問:

  “衣甲兵器及軍糧此前皆有征發,為何此時還未到?

  項梁拱手回答:

  “此前征發之糧草輜重目下盡數在倉,並未進入項氏封地!

  “大王若有疑慮,隨時可派特使查勘。

  頓了下,項梁又補充道:

  “大王!

  “此戰秦強我弱關乎楚國存亡!

  “若不能凝聚國力做長久抗秦之謀劃,則楚國必將步韓趙燕魏後塵!

  “而若做長久鏖戰預謀,則糧草輜重及兵力則遠遠不足!

  “此乃大將軍之意,末將言盡於此。

  楚王負芻冷眼掃了兩側的老臣一眼,重重的“哼了一聲,正要發怒又最終忍了下來。

  他這個楚王當的也不容易。

  這時候要是發作治這些大臣的罪,那還不是逼著他們反了?

  於是楚王負芻的怒火隻能重重的拿起卻輕輕放下,他對項梁點頭道:

  “將軍所言極是。

  “不過依寡人所見……

  “秦軍突襲楚國攻我不備,糧草輜重未到並非各方不發,而是時間緊迫調配不周。

  兩側大臣紛紛順著楚王負芻的話點頭稱是。

  實際上從項燕援魏算起到現在已有數月,未發一兵一卒肯定不是什麽“時間緊迫調配不周的問題。

  接著楚王負芻又話鋒一轉:

  “不若,乘著將軍在此,我等與將軍一同商議糧草及兵力調配之事?

  大臣們不由一愣,然後就隻能接二連三的回答:

  “自當如此!

  “微臣正有此意!

  “大王英明!

  ……

  一番商討後,君臣們終於一致認可了四則對策:

  其一,立下王命,並以大司馬景檉為特使,嚴厲督導各氏族駐軍盡速北上歸屬項燕;

  其二,以令尹昭恤兼領大軍後援諸事,全力督導大族封地的糧草征發與輸送。

  之所以分別要由景檉和昭恤兩人操辦,並非楚王負芻信得過他們。

  而是這兩人分別代表了昭氏和景氏,他們二族若是首肯,屈氏自然也不敢不出力。

  而昭氏、景氏若再不出兵,楚王負芻就可以“延誤軍情治景檉和昭恤兩人的罪,到時便是景、昭兩氏族也無話可說。

  所以,為了自家性命,景、昭兩人必會全力遊說讓三族出兵出糧。

  於是這方麵的問題總算是解決了,各族都收到消息後都依令往汝陰和城父發兵、發糧。

  項梁也星夜趕回汝陰駐守並派人去將情況告知項燕。

  是時項燕正在巡察汝水工事。

  正如之前所言,汝水東岸工事才是這道防線的薄弱處,一旦汝水防線被攻破,楚軍就不得不與秦軍展開陸戰,那可就不是楚軍之長了。

  於是項燕從始至終都在加強汝水防線。

  然而……

  原本要求的山石壁壘卻變成了土木壁壘。

  原本要求是一座要塞營壘,索性就成了一道土溝,再加一堵土牆垛口。

  兵器坊製箭,原本將令是兩城每日出箭五千,可巡視之後發現還不到兩千,且還有許多殘次品……

  凡此種種,無論項燕如何怒不可遏地屢屢發作,各部軍務、司馬都不作任何辯解,挨一頓斥責時諾諾應聲,轉身又是一如既往地磨蹭。

  項燕數次想要處分這些不盡職的軍官,但卻幾次拿起令箭又放了回去。

  有句話叫“法不則眾。

  這些現像在楚軍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全軍普遍存在。

  這是由楚軍平時治軍不嚴、監管不力造成的,大家都在混日子,隨隨便便都能蒙混過關,早就習慣了無法突然轉變。

  此時項燕如果因戰而用嚴法,隻怕全軍的軍官都要被撤掉半數,到時還由誰來領軍作戰?

  這就是楚軍啊,項燕又能如何?

  就在項燕大感頭疼的時候,就有項梁的信使來報:

  “上將軍,項將軍已說服諸臣,各處援兵糧草正全速趕來!

  項燕心上懸著的一塊大石這才放下一半。

  雖說楚軍戰力不濟,但若有各處大軍集結又有汝水天險,擋住秦軍該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