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楚軍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08-10 11:26      字數:2277
  網 ,最快更新大秦工程兵</a>最新章節!

  魏呴是被親衛給抬回來的。

  什麽情況就不用多說了,魏軍被秦軍發現後當即就遭到兩側秦軍弓弩的一通亂射。

  魏呴心知計劃失敗,趕忙下令撤軍回城。

  但這時回城又哪裏來得急……秦軍弩箭到處撲天蓋地的朝河道中射來,兩千精兵根本無從反抗當下死傷無數,整個河道都被鮮血染成了紅色。

  親衛用盾牌拚死護著魏呴撤退,這才把魏呴搶回城內。

  不過即便如此魏呴也是身中數箭渾身是血。

  屍埕聽到消息就向魏王假報道:

  “大王,魏將軍身負重傷,已被親衛抬回城內。

  屍埕原以為魏王假聽到這消息後會馬上和他一起去看看魏呴的傷勢,不想魏王假卻“哼了一聲,道:

  “早就知會過你等不可輕易出戰。

  “如今知道寡人說的沒錯吧?

  屍埕一時語塞,竟不知如何回答。

  那魏王假卻頗為得意的笑了笑,然後對左右說道:

  “起駕,擾了寡人清夢,正好去獒宮看看!

  聽了這話屍埕差點沒有一口老血噴了出來,這將軍還真是不如狗啊!

  當然,這些話屍埕是不敢去跟魏呴說的,否則魏呴隻怕要被活活氣死。

  另一邊的沈兵聽到河道有魏軍偷營時頗感意外。

  這魏軍還有幾個能人啊,知道用聲東擊西的戰術偷出包圍圈。

  北上……那目的地就是廣武山?

  果然是好計,若成功偷襲了廣武山還真能給秦軍造成大麻煩。

  不過為什麽在關鍵時刻魏軍卻鳴金收兵了?

  匪夷所思。

  這時突然一名傳令兵到沈兵麵前報道:

  “嗇夫,將軍有請。

  沈兵應了聲,然後就叫上馬車跟著傳令兵朝楊端和的帥帳馳去。

  路上沈兵就有些奇怪,此時沈兵的營地距楊端和的帥帳頗有些距離,馬車來去也要半個時辰左右。

  如果不是要緊事,楊端和也不會這時叫沈兵去商議。

  是因為魏軍的反攻嗎?

  沈兵認為並非如此。

  魏軍有反攻有突圍才是正常的,畢竟他們已被包圍而且擺明了就是要水淹大梁,再不有所作為就是死路一條。

  如果說有什麽意外的話,就是汴河河道出現的一支魏軍。

  但那支魏軍也被及時發現並打得死傷慘重回城了,所以最終還是有驚無險。

  那又會是什麽事呢?

  難道是……沈兵有種不祥的預感。

  果然,當沈兵趕到帥帳時就見帥帳內氣氛頗為緊張,李岩等幾個部將與楊端和聚在一塊在商議著什麽。

  見沈兵進來,楊端和就說道:

  “嗇夫確是料事如神,你前些日子擔憂的事已成現實。

  “不過卻不是魏軍,而是楚軍!

  沈兵大驚:

  “楚軍?

  “楚軍來援了?

  楊端和點了點頭,然後凝重的指著地圖說道:

  “據聞楚軍有二十萬大軍。

  “他們早就做好準備,此時自曹州(今荷澤)直插我軍側後,已取牽城、雍榆、頓丘……

  不用說沈兵也知道發生什麽了。

  那一帶就是邯鄲與大梁之間的水網地帶,而且還是秦軍的運輸通道。

  這幾個位置若是被楚軍占領,那幾乎就是打中了秦軍的七寸。

  李岩問:

  “我等是否可從陽翟運糧?

  陽翟是韓國的都城,韓國被滅後自然就是秦國的土地。

  如果從北麵被楚軍斷了糧道的話那就往南麵的韓國找活路。

  但楊端和卻搖頭答道:

  “楚軍在陳城布下重兵,此時已發兵五萬取陽翟,陽翟隻怕已自身難保。

  楚國的特點就是人多兵多,魏國整個國家就隻有二十萬軍隊,他楚國隨便一出就是二十五萬。

  另外他發兵的基地陳城及曹州不知道還有沒有預備隊。

  這一來就麻煩了:楊端和這十萬秦軍雖然包圍了大梁,但卻整個被二十五萬大軍給包圍了起來。

  雖說這包圍圈還沒有合攏,但可以想像楚軍曹州一路二十萬會一路西進穿插至後方。到時秦軍就無路可逃了。

  沈兵暗道這不對吧!

  王賁當年滅魏國的時候可不是這個情況!

  但轉念一想就明白原因了。

  王賁滅魏時的確沒有這樣的窘境。

  但人家那是提前考慮到楚國會來援魏,於是先將楚國打下十幾座城並守住。

  這一是對楚國是個震攝,二是守住這些城池要點楚國也無法援魏。

  現在秦軍是臨時起意滅魏,情況當然不一樣。

  沈兵問了聲:

  “那麽大將軍的援兵……

  楊端和回道:

  “大將軍已帶領十萬大軍來援了。

  “但楚軍沿河布陣利用水網死守,大將軍也是難有寸進。

  現在看來秦軍就隻有退兵一途了。

  而且退兵還要乘早,否則等楚軍合攏了包圍圈就太遲了。

  楚軍方麵當然是項燕一手策劃。

  此時項燕的胃口就不隻是逼退秦軍援魏那麽簡單了。

  有部將問項燕:

  “將軍,秦軍正猛攻大梁,隻怕大梁不幾日就要被攻破了。

  “我等何不增援大梁卻勞師動眾又攻陽翟又取其糧道?

  項燕“哼了一聲,回道:

  “魏王假玩物喪誌、昏庸無度,救他又能如何?

  “這廝若是死在秦軍手裏倒也幹脆,魏國便由楚軍來守罷!

  原來魏國此次的應敵表現讓項燕乃至楚王負芻都大失所望。

  楚國的利益是希望魏國能消耗秦軍的軍力從而成為秦、楚之間的一個緩衝區。

  但如果像現在這樣魏軍隻知道逃回城內自保,那這緩衝區對楚國就沒有一點意義。

  哪一天秦軍要過境魏國伐楚,魏兵是不是還是這樣躲進城內?

  又有一天秦軍若是到魏國搶糧,魏兵是不是同樣如此?

  那這魏國不就等於是秦國的嗎?

  這緩衝區有與沒有有什麽區別?

  所以項燕一不作二不休,原本打算秦軍打上一仗直援大梁的,臨時改變主意轉為包圍。

  這包圍與救援就不一樣了。

  救援那是人情,打完就退兵。

  包圍就是一路占領魏國的土地和城寨,那是不準備還的。

  尤其是那大梁,等秦軍和魏兵打得差不多時,楚軍再上來收拾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