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番木鱉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07-09 23:10      字數:2296
  楊端和一臉懵:“蒙汗藥是何物?”

  被楊端和這麽一問沈兵就知道沒戲了,他略帶失望的解釋道:

  “便是一種藥,服食後會暫時失去知覺。”

  楊端和想了想,就回答:

  “這蒙汗藥不曾有,與之功效相似的倒有番木鱉。”

  沈兵愣愣的望著楊端和。

  暗道這番木鱉又是什麽鬼?

  後來沈兵才知道這是一種毒藥,而且通常是貴族才會備著的毒藥。

  有句話叫“伴君如伴虎”,古時貴族其實很不安全。

  尤其在商鞅變法後就更是如此,那一條條法令不是剁腳就是割鼻。

  這些還算好,萬一要是惹惱了大王那“淩遲”、“腰斬”、“車裂”等酷刑就要上演了。

  所以貴族為了以防萬一,大多會備上一些毒藥準備“服毒自盡”。

  免得到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活受罪。

  這番木鱉便是常用的毒藥之一。

  鶴頂紅之流雖是見效快,但死狀淒慘且價格不菲。

  相比之下番木鱉價格十分親民,而且服用後症狀是肢體顫動、呼吸困難接著便在昏迷中死去,痛苦相對小得多。

  可以說是居家旅行服毒自盡之……

  沈兵不答反問:“不知此物焚燒是否致命?”

  楊端和搖了搖頭,回答:

  “我雖是沒試過,卻知此物少量服食並不致命。”

  “隻會頭痛、頭暈、呼吸不暢行動不便等。”

  “你要此物有何用?”

  隨即楊端和又笑了起來:

  “難不成你是想毒翻那些趙兵?”

  “若是能在其飯菜內下毒,我等又何必多此一舉?”

  楊端和這話說的是,若能混進趙軍下毒,那直接打開城門倒更幹脆。

  不過沈兵自有他的道理,他不緊不慢的回答:

  “若我等不是在飯菜中下毒,而是將這番木鱉置於麻衣火彈中拋進城內呢?”

  楊端和聞言不由“哦”了一聲,然後就瞪大眼睛點頭說道:

  “妙計,此計多半能成!”

  “便按此計行事。”

  接著就不用說了,楊端和第一時間將這事向王翦報告。

  王翦此時正無計可施,哪還會有不同意的道理。

  當下就令全軍貴族交出隨身攜帶的番木鱉……

  有條件的貴族戰時也會帶上一些,以防傷重不治時能快些解脫。

  另外王翦還派出騎兵到周邊藥店搜尋,一日之內便集了小半筐的番木鱉。

  數量不多,對付所有趙軍當然遠遠不夠。

  但如果隻是對付城門……那便是綽綽有餘了。

  當晚沈兵便讓人將這些番木鱉分裝入數十個麻衣火彈中。

  這不是簡單的裝,而是將其摻雜在曬幹的馬糞中再裝入麻衣火彈中層。

  之所以這麽做,是因為曬幹的馬糞燃燒更久而且會有許多煙霧。

  從科學角度對比:

  若不用馬糞,番木鱉燃燒時產生的毒氣會快速升到空中被風一吹就散了。

  若與馬糞摻雜在一起,馬糞煙霧中有許多較重的顆粒和雜質,它們會帶著番木鱉的毒性長時間停留在地麵並擴散。

  至於將其包裹在中層,則是為了更充分燃燒。

  完了後,沈兵還讓人將這些特殊的麻衣火球係上一個紅繩以示區別。

  否則一個不小心混在其它火球中麻翻了自己人就不太妙了。

  楊端和那就組織起了五百陷陣之士並連夜演練。

  演練內容便是讓他們熟悉城門結構,以及衝上城頭後哪隊負責殺敵,哪隊負責掩護,哪隊負責開城門……

  一直忙到深夜才給他們好吃好喝了一頓後抓緊時間休息。

  第二天一早,天色剛亮趙軍便像往常一樣用投石機砸高台。

  趙軍不知道的是,那些高台不過隻是為了吸引其注意力的木架子。

  當太陽從東方徐徐升起時,王翦就一聲令下發起進攻。

  霎時鼓聲隆隆、殺聲震天。

  秦軍數萬大軍從四麵像潮水般的朝城牆湧去,接著搭起攻城梯便往城牆上爬。

  秦軍進攻的重點是東、西、南三麵。

  這可以從秦軍投石機的數目及攻城兵力可以看得出來。

  其中尤其是東麵,那投石機及弓弩手數量都是其它方向的總和。

  石彈及箭矢便像烏雲般遮天蔽日的朝趙軍飛去。

  這在情理之中。

  古人攻城也不是沒有考量隨便布置兵力就往城頭攻,他們同樣會考慮各種因素。

  比如晨時的東麵,太陽恰從地平線升起陽光直射到東麵城頭。

  這樣一來便會給東麵趙軍的視線造成一些幹擾,尤其是弓弩手。

  而秦軍弓弩手由於卻因為陽光照亮了城頭,可以更容易發現目標。

  負責守城的便是老將龐煖……李牧死後趙國還堪一用的便是龐煖了。

  至於那趙蔥,此時因殺死李牧的惡名受全體軍民抵製。

  當然,這抵製並非公開。

  而是無論趙蔥帶哪支軍隊都會有許多逃兵或是不服命令的部下。

  無奈之下趙王也隻能將他晾在一旁。

  龐煖站在城頭觀察著秦軍的攻勢,他第一感覺就是秦軍此次進攻與往常不同。

  最大的區別就是規模比往常大了許多,放眼望去盡是整裝待發的秦軍,密密麻麻的有若螞蟻一般。

  龐煖隻道是秦軍試圖決一死戰,於是當下將兵力拉往秦軍主攻方向也就是東門。

  然而,龐煖沒想到的是這不過隻是秦軍的調虎離山之計。

  秦軍的主攻方向一直是楊端和負責的北門。

  也難怪龐煖想不到,北門城牆要比其它方向的城牆高上幾尺,秦軍又如何會以它為主?

  甚至龐煖都覺得秦軍在北門攻勢最弱才是正常。

  兩軍你來我往這般大戰半個時辰,情況就在龐煖反應過來前發生變化。

  龐煖忙著將大批補給和兵力調往東門時,一名部將匆匆來報:

  “將軍!”

  “秦軍於北門加強了攻勢。”

  “北門求援。”

  龐煖正左支右拙窮於應對,一聽這話隻道北門不過是秦軍在轉移視線。

  於是想也不想就應了聲:

  “令北門堅守。”

  “稍後便有援兵!”

  部將應了聲就返回複命。

  誰曾想還沒等龐煖來得及派去援兵,北門就一片大亂。

  正在龐煖疑惑時,就見幾名渾身是血的兵士跑來大叫:

  “將軍,大事不好!”

  “北門失守!”

  “秦軍已從北門破城而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