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一己私欲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07-09 17:31      字數:2350
  於是沈兵當晚就不得不帶著砲師到陣前搭建高台。

  要想讓火彈盡可能遠的深入城內,投石機距離城牆就得足夠近,高台也要夠高。

  夠高不是什麽大問題,因為那不過是耗些時間和人力搭建。

  距城牆足夠近……這問題就大了。

  趙軍城牆上也有投石機,這些投石機不僅經過改良而且還居高臨下。

  雖然這些投石機依舊是以蘿筐為配重精度不高。

  但若秦軍不得不將投石機前移且搭建高台,情況就有所不同了。

  當晚倒沒發生什麽意外。

  這段時間秦軍一直在城外建寨,成天敲敲打打的,趙軍早已習慣了。

  於是秦軍很順利的在陣前搭起了一座座幾步高的高台並在其上造好投石機。

  第二天,天色才朦朦亮時就出了狀況……

  那立起的一座座高台在空曠的城外十分顯眼,趙軍當下就發現了它們。

  於是邯鄲城頭馬上就響起了牛角號聲。

  不久就有投石機遠遠朝高台打來石彈……

  這時沈兵才發現更嚴重的問題:高台被彈麵很大,就像一個豎起的靶子。

  這缺點導致它很容易被趙軍投石機砸中。

  再加上趙軍也學會了用配重調整彈著點,一發過去是近了還是遠了,是左偏還是右偏,調整過後再來一發……

  而高台又無法移動,於是隻能眼睜睜看著趙軍調整。

  結果一座座高台接二連三的毀在趙軍投石機的石彈下。

  楊端和甚至不得不命令部隊提前攻城以掩護高台。

  確切的說應該是王翦,因為這時的攻城戰已是王翦與楊端和兩軍的聯合作戰。

  於是大戰一觸即發,整個戰場就像煮熟的一鍋粥似的沸騰起來。

  然而這依舊沒起到多大作用。

  高台投石機一座座減少,勉強發射出幾批麻衣火彈就有如泥牛入海沒有半點回應。

  秦軍的衝鋒也一波又一波被趙軍打了回來。

  這一仗砲師傷亡了十五名工匠。

  如果是當場死了倒好,更慘的是那些受傷的……

  一名工匠被石彈砸斷了腿,整個腿從膝蓋處往後彎,斷裂的腿骨從另一頭斜插了出來,樣子十分詭異。

  他被抬下來時一直抱著腿慘呼,醫工趕來也是束手無策。

  確切的說是草率處理……也就是把腳強行扳正然後用樹枝當夾棍綁好。

  結果還沒綁上人已痛得昏死過去。

  另一個是從高台摔下被碎木刺穿肩部。

  同樣是強行將碎木拔出然後用療傷帶包紮,甚至都沒檢查身體裏是否還有碎片。

  更誇張的是一個腹部被刺穿止不住血,那醫工便將療傷布往傷口裏塞,就像堵住會漏的陶罐似的。

  除此之外,沈兵發現傷員旁還有幾名醫工口中念念有詞手舞足蹈……

  就像之前所說的,秦時百姓極度迷信。

  那些醫工同時也叫醫巫,是治病救人還是跳大神傻傻分不清。

  沈兵其實知道為什麽會這樣。

  這時代科技及醫學極度落後,很多事無法得到科學合理的解釋,於是很自然的就將其列為鬼神之說。

  然而知道歸知道,現實中看到他們如此簡單粗暴的處理傷勢卻很難接受。

  同時心下也是一陣恐懼和惡寒。

  因為沈兵會不自覺的想:

  要是有一天自己負傷了,是不是也像他們一樣要把命交到這些醫工或醫巫手裏?

  這時沈兵就下了一個結論:絕對不能負傷,否則沒病都能整出病來。

  而這才僅僅隻是開始。

  第二天砲師就傷亡了二十一名工匠。

  之所以傷亡更多,是因為趙軍開始在夜間對高台實施壓製。

  甚至他們還學會了使用麻衣火球彈……

  這也是沈兵對發明采取保守態度的原因之一。

  這些發明大多沒有科技含量,隻是創意問題,看一眼基本就能學會。

  於是今天秦軍用新發明對付敵人,明天敵人就會反過來用它對付秦軍。

  此時砲師就是吃了這樣的苦頭。

  他們正在夜間偷偷搭建高台,突然就有數十枚火球破空而至把附近照得雪亮。

  沈兵暗道不好馬上就讓仞發出命令將砲師撤回。

  然而還是太遲了,一片石彈過後又有幾人負傷。

  這樣往往複複,高台沒能建起幾座人員倒是傷亡不少。

  僅砲師工匠就折損了二十一人。

  要知道砲師全部才百餘人,兩天傷亡三十六人,這樣下去隻怕沒幾天要輪到沈兵了。

  為傷亡頭疼的其實不隻是沈兵,王翦和楊端和也是如此。

  是時楊端和正在向王翦匯報戰況,他有些無奈的說道:

  “啟稟大將軍。

  “邯鄲守軍似乎恢複了些士氣,抵抗十分頑強。

  “我軍不過兩日時間便傷亡三千餘人。

  “這般下去……

  接下來的就不用說了,王翦也會算。

  秦軍圍困邯鄲的兵力全部不過十餘萬,若是每天傷亡一、兩千,那麽不出一月總兵力便要減半。

  到時就算趙軍不出城反擊,隻怕秦軍自己也要崩潰。

  但王翦也很是無奈:

  “大王有命我等不得不從。

  “幾日來大王天天都在詢問戰況。

  “還說待他趕至便要在邯鄲皇宮內休憩……

  說著王翦重重歎了一口氣。

  雖然他能理解嬴政急著滅趙的心思,但打仗這麽亂來卻是萬萬不可。

  王翦有些後悔了,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該壓著楊端和。

  若是沒將楊端和擠兌到北門,此時的邯鄲隻怕已陷入一片火海,破城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但是現在……

  想了想,王翦就對楊端和說道:

  “告訴那沈兵,架設高台不起作用,著他另想它法。

  楊端和應了聲“諾就退了出去。

  出了帳蓬後楊端和心下就暗自慚愧。

  其實沈兵早就告訴過他此法行不通,他卻執意要這麽做。

  果然讓那沈兵算準了。

  回到北營楊端和馬上就找來了沈兵,焦急的問:

  “大王幾日後便會趕至邯鄲。

  “並命我等在此之前破城。

  “可現在……

  沈兵聽了也是很無語。

  這幾乎就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更讓人氣憤的是……這邯鄲早晚是你嬴政的,急什麽急呢?

  你可以為一己私欲滿足一時之快,卻不知道前線因此多死多少人!

  不過話說回來了,這嬴政又何時會在乎死多少人?

  沈兵想了想,就問:

  “將軍,不知我等可有蒙汗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