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虛張聲勢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06-30 16:00      字數:2367
  不得不說,秦軍在守城和運輸中安排“壯女”上陣是有道理的。

  因為守城要比在戰場上直接麵對敵要輕鬆得多。

  就像此時沈兵等人做的,他們隻是花力氣將落石、滾木等推下城頭。

  甚至都不需要探出頭,哪裏有攻城梯就往哪裏推,下麵密密麻麻的都是趙軍,一丟一個準。

  曾經或是將來看電影時沈兵就一直奇怪:

  冷兵器作戰若都像電影裏拍的那樣搬個尋常梯子呐喊著就往城牆攻……

  守城兵士為什麽不把梯子砍斷?

  再不行用個錘子來幾下?

  又或是兩根晾衣叉一左一右合力將梯子推翻?

  那攻城還攻個毛啊?

  包準上來多少就摔多少!

  現實親曆守城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攻城梯當然不會是普通木梯。

  它更寬、更厚、更結實。

  其目的一是為了方便攻城兵士站立搏鬥。

  二則是能捱得住滾石和擂木,否則幾個石頭下來就斷成兩截,攻城便成了笑話。

  更重要的還是攻城梯靠近城牆一端經過特殊處理。

  用劍斧將其砍斷?

  包著幾層牛皮,砍上半天不過就是幾道痕。

  用錘砸?

  頂部用的是大腿粗的一整根圓木加固,累死也砸不斷。

  用晾衣叉推?

  前端伸出幾個金屬倒勾死死的扣在女牆上,哪裏是晾衣叉能推得開的!

  所以更靠譜的還是對付攻上來的人。

  箭弩像雨點般的往下射,弓弩手裝弩箭間隙就用滾石往下砸。

  若有趙軍攻上城牆自有著甲兵士上前近戰。

  後勤、弓弩手、甲士,乃至戟手、劍盾手等進退有度、收放自如。

  彼此間的配合一點都不比現代多兵種協同弱。

  隻要稍有差池就會被敵人打開缺口繼而擴大戰果。

  好不容易將趙軍的一波攻勢打退,沈兵幾個人累得靠在城牆壁上直喘粗氣。

  剺曾是甲士,對攻城、守城戰略有所得。

  他慶幸的說道:

  “多虧工丞所製的滑輪組。”

  “它為我等帶上充足的補給。”

  “否則,滾石、擂木早就該用完了。”

  眾人雖是認同,但此時卻連回答和慶幸的力氣都沒有了。

  便是沈兵也不例外。

  能守上一時又能如何?

  不過是多續上一段命而已。

  最終還是要死在趙軍劍下……

  果然,不久就聽有人驚慌的叫道:

  “魏縣失守!”

  “北地精騎已越過長城。”

  眾兵士一陣嘩然。

  這幾乎就宣判了秦軍死刑。

  因為正麵有趙軍主力進攻,側後薄弱部位又有北地精騎穿插。

  秦軍運輸線隻怕也很快不保。

  這樣不出幾日,秦軍就要麵臨彈盡糧絕的境地,全軍覆沒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這時柳絮匆匆跑了過來,一找到沈兵就著急的說道:

  “壞了,壞了,一眾二五百主又要反了!”

  原來乘著大戰間隙,一眾二五百主又開始向楊婷“諫言”了。

  相比起普通軍民,秦軍中的五百主及二五百主往往更重生死。

  原因是普通軍民根本沒有“重生死”、“看利益”的本錢。

  他們受秦律尤其是連坐製的約束,不管是什麽命令都要服從。

  逃生?

  利益?

  討價還價?

  不存在的!

  他們能做的就是什麽也別想,服從命令就完了。

  但五百主及二五百主卻是中級軍官。

  他們中許多來自富二代、官二代,在國內有盤枝錯節的勢力和關係。

  或者也可以稱他們為貴族子弟。

  在商鞅變法之前,這些貴族子弟甚至是不需要參軍的,在家就可以坐享榮華富貴。

  然而商鞅變法後,便規定貴族子弟沒立軍功就無爵位,不能享受特權。

  這使貴族子弟不得不與百姓一樣加入軍隊作戰。

  雖然他們依舊高高在上,但比起之前而言已是大快人心了。

  這也是商鞅最後慘遭車裂之刑的根本原因:

  得罪了權貴,而且不是一個兩個,是得罪了整個權貴階層。

  於是支持商鞅的秦孝公一死,商鞅就毫不意外被秦國權貴給逼死了。

  既然這些二五百主參軍是為了利益,那麽他們當然不甘心在長城等死。

  “校尉,北地騎兵已攻克魏縣,長城已不可守。”

  “此時若不撤軍,待北地騎兵繞至我軍側後,則為時晚矣!”

  “校尉之前所言已有克敵之策,且不需三、五日便見分曉……”

  張眩插嘴道:

  “此時不過三日,等兩日再說這話也不遲!”

  張眩還算義氣,即便知道離間計已失敗也堅定的站在楊婷一邊。

  但客觀的說,此時那一眾二五百主說的還是有道理的。

  長城已經沒救了,楊端和也沒救了,留下來就是跟他們一起送死。

  戰場從來就是一個現實的地方。

  再駐守下去沒有半點意義。

  一名二五百主“哼”了一聲,怒目瞪向張眩,說道:

  “此一時彼一時。”

  “此時李牧已攻破長城,若再等兩日,哪還有撤退的機會?”

  另一名二五百主讚成道:

  “此言有理。”

  “若校尉有克敵之法,為何李牧又能攻破長城?”

  “不知校尉的克敵之法是何辦法?”

  “不妨說出來,我等也好參酌參酌!”

  不等張眩反對,一眾二五百主朝楊婷作揖異口同聲的叫道:

  “請校尉三思!”

  這嘴裏說的雖是客氣,名曰“三思”實則是逼宮。

  楊婷又哪裏會不知道這道理,但她又無話可說。

  離間計?

  那幾乎已確定失敗。

  為了楊端和及秦軍主力?

  這更說不過去。

  就在這時沈兵大踏步的走了進來,說道:

  “便讓我來解釋吧!”

  “各位二五百主勿需擔憂,我等已設下離間計離間趙王和李牧。”

  “不需兩日趙王便會對李牧發難。”

  “所以,我等此時萬萬不可撤軍!”

  ……

  楊婷和張眩聞言不由一愣。

  這什麽情況?

  已經破產的離間計還拿出來說?

  不過轉念一想:

  著啊!

  離間計破產隻有楊婷幾個人知道。

  為何又不能說?

  當然不能說破產,隻說如何設計等等。

  兩日後,就算這些二五百主明白過來隻怕也太遲了。

  張眩不由帶著恐怖的眼神望了沈兵一眼。

  尼瑪,這廝發起狠來連自己人都騙。

  而且還騙得這麽順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