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章 用心良苦(求收藏、求推薦)
作者:錦官驛      更新:2020-09-06 23:56      字數:2711
  馬家溝區位於哈爾濱東南方向,在哈爾濱市區版圖來看算是屬於比較偏僻一點的區域了。李子安離開索菲亞教堂後,沒有回去騎自行車,而是叫了一輛四輪出租馬車不到半小時就來到了馬家溝協和胡同這邊,下車付了車錢後,馬車伴隨著“嘀嗒嘀嗒”的馬蹄聲慢慢離去。李子安站在協和胡同路口四下觀望了一下,臨近中午,路上行人很少,這邊也基本都是居民區,也是那種和他住的寧江胡同那邊差不多,商業不是很多,所以也不是很熱鬧。

  很自然的四處轉了轉,確定沒有尾巴,李子安就按照每家門口的門牌順著找了過去,很快就找到了23號,這是一個胡同裏臨街的小屋,屋內大門就開在街邊,連院子都沒有,就是一間屋子而已,臨街有一扇窗戶,窗戶上糊著彩紙,應該是用來遮擋屋內隱私的。

  李子安站在門前觀察了一下,看到門上上著鎖,把耳朵貼到屋門上,感覺屋內很安靜,屋內沒有什麽聲響,裏麵應該沒人。又左右看了四下也很安靜,於是迅速上前拿出鑰匙,隨著“啪”的一聲,順利的打開了門鎖,利索的拿掉門鎖,直接推門而入。進屋後馬上將門關上,背靠著門,冷靜的打量屋內的情況。

  這真的是一間小屋,站在門口,整個屋內陳設基本都映入了眼簾。右邊是一個不大的土炕,目測能躺下三四個人,土炕前麵有一個火爐子和灶台,灶台上有一個小鐵鍋,灶台旁邊有一些裝米油鹽調料的大大小小的罐子,雖然上麵已經落了些許的灰塵,但是整體看還是比較清潔的,炕上的被褥也是疊放的整整齊齊。

  門口正對的牆上掛著一幅國畫,這是一幅山水畫,畫上的圖案也沒什麽特別的,就是那種幾座大山,山腳下一個穿著蓑衣戴著草帽的老者坐在船上在靠近河邊的地方垂釣,畫麵的邊緣還附著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掃了一眼,覺得應該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這個也比較正常,平常人家一般正屋或者堂屋的正中牆麵上一定都會掛一幅國畫作為屋內點綴的。所以李子安的視線很快就掃向了其他地方。

  國畫的下麵放置了一個小方桌,桌子上擺放了簡單的茶具。方桌旁邊有兩把椅子,看來這地方應該平時沒什麽人來,所以屋裏的椅子也就才兩把的樣子。屋內的土地上和桌子也是比較整潔,感覺這裏應該定期會有人來打掃衛生的樣子。

  其實李子安的感覺是對的,在外界的眼裏,這間屋子名義上是一個天主教信徒的,與馮祺福神父交好,由於長期外出經商,所以沒在哈爾濱,這個房間的鑰匙就交給了馮祺福神父,委托他時不時的來照料一下,每隔不久馮祺福神父都會過來打掃一下衛生,久而久之左右鄰居也都習以為常了,殊不知,這間房子是藏了大秘密的。

  李子安定睛一看,桌子上還放了一本書,走上前去,拿起來翻看了一下,是張恨水的《啼笑因緣》,這本三十年代出版的言情小說在這個時段流傳還是很廣的,很受當時年輕人的喜愛,但是這本書竟然出現在這裏,不禁讓李子安感到有些困惑,也許是搞情報工作的,對任何的東西都要先打個問號,從來不相信什麽偶然巧合之類的,已經是一種職業性的敏感了。

  沒有任何遲疑,又在屋子裏仔細的觀察了一下,開始四處走動觀察檢查,包括火炕上的褥子下麵,被子也被仔細摸了遍,灶台上下甚至把鐵鍋也拿起來看了看,也沒發現什麽異常。覺得有點疑惑,但是他內心相信,這房子裏一定有嚴海山給他的重要東西。

  所以他也沒心急靜下心來,又仔細的進行查找,包括牆壁上幾乎每一寸都用手咚咚地敲了個遍,也沒發現什麽異常。桌子上的茶具拿起來左看右看也沒看出什麽名堂,那本《啼笑因緣》又拿起來反複的翻看還是沒看出什麽不同,最後把那牆上那副山水畫掀開,仔細檢查一下山水畫後麵的牆壁,也無異常,這就讓他有些納悶了。

  坐在椅子上又停了一下,然後抬頭看了一下屋內的棚頂,於是心中又湧起一份悸動,好在房間不高,站在椅子上很容易就摸到了棚頂,屋內的棚頂是用紙糊的,他不斷挪動著椅子,用手輕輕的敲擊每一寸棚頂,很快就讓他失望了,依然是一無所獲。

  李子安並沒有氣餒,隻是有些焦躁,心裏有點小著急,於是他深呼一口氣,告訴自己不要亂了心神,最忌諱的就是心神先亂。他仔細的回想從進屋到現在,他確定自己的尋找是認真的,是沒有留下什麽死角的,連棚頂,地上,牆壁和炕上桌子什麽的哦仔細檢查過了,但是什麽都沒有發現,為什麽沒有有任何的發現呢,這讓他百思不得其解,他確信馮祺福神父交給他這把鑰匙的重要性,他也相信馮祺福神父對他所說的一切,他更不會懷疑嚴海山對他的用心糧庫,那麽現在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裏了呢。。

  他想著想著情不自禁的在屋內踱起步來,一圈又一圈,一邊踱步一邊思考,一邊四處觀看,不知道轉到幾圈的的時候,又來到了門前,當他站定轉頭一眼看到牆上的那副山水畫的時候,突然眼睛閃過一絲光芒,好像發現了什麽新大陸一樣,一下子就來到桌子前,仔細的查看起那副山水畫來,他也說不清楚怎麽樣,隻是有一種直覺告訴他,這幅畫他還沒有仔細看,也許畫裏會有什麽不同,這個想法就是一閃而過,但是讓他又有種抓不住的感覺,於是他站到桌子前,先閉上雙眼,然後深呼吸,慢慢開始看這幅山水畫,畫麵沒問題,看了幾遍,然後轉向文字,刹那間,感覺似乎抓住了什麽,對,他確定,問題就處在這幅畫上,更準確的說,是出在這幅畫上的詩詞上麵!

  之前他隻是略略的掃過,這也是一般人常有的動作,因為有些詩詞太熟悉了,所以一打眼就知道全貌了,就不會去仔細再深究什麽的,但是這幅畫恰恰是利用的這點,利用了人們觀察的慣性產生的心理盲區,將問題隱藏了起來。

  李子安心裏還是有點小興奮,但是仔細一看還是有些不同,畫上的那首詩表麵上一看就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但是仔細一看,發現確實和原詩詞有點不同,原詩詞為“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而這幅畫上的則是“月落烏啼霜滿天,笑對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因寒山,夜半鍾聲到客緣。“一般人根本注意不到這個細微的變動即使注意到了也不會在意。明著看可能是作畫的人根據自己的心情或者畫的意境做了適當的修改,並且字麵意思也通順,這種改詩詞的行為後世也是比較常見的,所以也不是什麽了不起的,但是恰恰就是這個被李子安給忽略了,而現在被他發現了,作為特工,他絕對不相信這幅畫的作者是隨隨便便的改詩詞了。因為,細心的他發現,修改過的每句詩詞都可以適當的拿出一個字,這個字的組合在一起就是桌子上的那本小說的名字《啼笑因緣》!

  《啼笑因緣》就放在這幅畫旁邊的桌子上,竟然這麽巧,怎麽可能這麽巧,一定不能這麽巧,一定是故意而為之的!

  想到這裏,李子安忽然來了靈感,他好像知道了該怎麽去破解這個未知之謎,同時他也感受到了嚴海山的用心良苦!

  在內心湧現出短暫的傷感後,李子安快速收拾了心情,靜下心來,他有信心來立刻破解出這屋子裏的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