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獨木不成林
作者:葡萄無牙      更新:2020-02-29 11:18      字數:3323
  回眸1991最新章節

  上午九時許

  一行車隊駛入未來科學園中,順著鬱鬱蔥蔥綠化帶中間開辟的道路,車隊駛入最高的一棟科技主樓門廳,穩穩地停了下來。

  打開車門,王耀城從車上下來,早己有相關科研所負責人上來迎接。

  “董事長,歡迎前來視察。”

  “孫老師,咱們就不要客氣了,邊走邊談吧。”

  “嗬嗬,好吧!”

  微處理器中心實驗室主任是孫忠秀教授,他的頭發已經花白,依然精神矍鑠。

  王耀城轉身對蔚藍海岸房地產開發公司總裁易曉迪總裁交代;“在這裏,你是地主,任總就交給你接待了,華為研究院希望加強與思科中心實驗室相互間的技術交流,人員交流,你先帶任總去參觀一下,具體的合作我們稍後再談。”

  “知道了,董事長,我一定負責接待好。”易曉迪總裁點頭應了下來。

  任正飛與王耀城有力地握握手;“謝謝,多的就不說了。”

  “老哥你和我別客氣呀!咱們的目標都是一致的,一點兒小事兒不要放在心上。”

  “華為公司領你這個情。”

  “老哥與我是一見如故,咱們不說這個好嗎?”

  “哈哈哈……好!”

  任正飛總裁也不矯情,揮手告別之後,當下兵分兩路。

  易曉迪總裁領著華為公司任正飛總裁,前往隔壁大廈的思科公司網絡設備中心實驗室參觀,隨行的還有華為公司技術負責人等。

  這邊廂

  王耀城和孫忠秀教授一行進入大廈,乘坐著電梯來到八層。

  經過門口高等級權限驗證,一行人換上超潔淨無菌防護服,進入了仿佛科幻世界的微處理器中心實驗室。

  這裏,一切都是潔白的色調。

  運行中的高科技精密設備閃爍著無數紅色、綠色顯示,碩大的液晶顯示屏占據整麵牆,複雜數據流水一樣的刷過。

  銀色金屬閃爍著冰冷的質感,碩大的空間裏鴉雀無聲。

  同樣穿著超潔淨無菌防護服的科研人員們,都在細心地做著手上的工作,心無旁顧。

  如果說矽穀實驗室是主腦,這裏……相當於速龍公司微處理器領域研究的副腦和四肢。

  不久前,代表最新科技的速龍3核心cpu微處理器剛剛麵試,性能再次領先英特爾公司同類芯片。

  在深市未來科學園區

  矽穀最新研發頂尖科技成就,在這裏轉化為現實,進行大量深入的工程及實用性設計,最後生產出大量高性能應用cpu芯片。

  代表國際先進水平的應用芯片種類繁多,麵向不同領域的林林總總多達數百種,個人電腦,服務器,無線通信,射頻芯片,汽車,數控機床,自動化生產線等等。

  需要基礎紮實的高水平研究人員數量驚人,僅這一棟大廈和旁邊的附屬建築裏,就有三千多名科研人員在辛勤工作。

  得益於速龍3微處理器開放式riscv基礎架構,可以采用並聯方式提升性能,升級換代比英特爾公司同類芯片容易的多。

  所謂容易的多,也僅僅是相對而言,並不像兩個電瓶搭根線那麽簡單。

  運行速度更強勁的微處理器,涉及到大量的性能匹配問題,如何在運算能力、耗電以及擴展性方麵取得平衡,很考驗科研項目組的智慧。

  孫忠秀教授邊走邊介紹;

  “利用0.13微米先進製程生產的速龍3的新一代微處理器芯片,目前,已經在十英寸晶圓廠投入批量生產,給速龍公司帶來豐厚的收益。

  同時,通過參與微處理器研製,國內科技人員隊伍獲得極大的鍛煉,水平迅速提高。

  科研隊伍中,華裔已經占據八成以上,成為項目研製主力,湧現出許多高水平的課題組成員,這一點尤其值得欣慰。”

  王耀城聽了也很高興;“孫老師這麽有信心,那麽速龍4項目就交給你們,有沒有把握拿下來。”

  “這恐怕有些困難。”

  孫忠秀教授直言不諱的說;“在頂層設計領域,國內科學家確實還差一些,不是那麽全麵,無法擔綱掌控課題組的重任,頂尖科技來不得半點虛假,最好再鍛煉幾年再說。”

  “也好,通過交流學習,參與頂尖的微處理器領域攻關項目實驗研究,國內的研究人員成長的很快,我這也是心急了,欲速則不達。”

  “能有今天的這個電子科技大發展的局麵,耀城功莫大焉,有你這個學生,我這個做老師的也感覺很自豪。”

  “您這樣誇我,弟子可就汗顏無地了。”王耀城謙遜的笑了下;“我隻管出資金,具體的研發工作都是你們帶著學生做的,可能我連自己的專業都忘得差不多了。”

  聽了王耀城自歉的話,孫忠秀教授正色的說;

  “財團今年付出數億巨資,幫助3800多名科技人員赴美日先進國家研修,國內很多科研院所都借著這個渠道,派遣骨幹學習世界先進技術。

  這對提高國內落後的電子科研水平,追趕國際先進水平幫助極大。

  我相信,不單純是我,國家也會看到這一點。”

  王耀城隨意的擺擺手;“老師啊!我這也是存著私心的,國內的科研院所技術底蘊深厚,功底紮實的高水平研究人員那麽多,隻要截留幾個下來我就賺了。”

  “嗬嗬!科學家受不了頂尖科技項目的吸引,就像我和錢福教授這種情況。”

  孫忠秀教授也樂了,留在科研院所和學校中,可能永遠也無法接觸到“速龍微處理器”這樣代表著世界頂尖科技水平的重大攻關項目。

  從資金到整體環境,從科技水平到高精尖研究設備,國內目前確實遠遠落後。

  這樣的氛圍,任華裔科學家有通天的本事,也無法拿出世界頂尖水平科研成果。

  從速龍1到速龍3,通過參與頂尖項目的研究,以孫忠秀教授和錢福教授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科學家迅速成長起來,水平直線提高,可以擔綱科研攻關項目主力。

  這一批華裔科學家在世界知名的專業類刊物紛紛發表論文,擁有獨創性的科研成果,被業界普遍認可是世界一流的電子科學家。

  如果沒有這些高水平研究經曆,無法接觸世界先進水平的科研儀器,無法在最好的環境中從事研究,沒有充沛的資金支持,沒有國外頂尖科學家傳幫帶……

  這些科學家不會成長的這麽快,雨後春筍一般的冒出來。

  這一切條件,對夢想在科研領域闖出一片天地的研究人員來說,誘惑力簡直無與倫比。

  王耀城說的截留幾個高水平研究人員,可是當真的。

  他的胃口大的多,不是幾個,而是幾十幾百個。

  在今年3800名赴美日研修的科研人員中,財團拿出了1800個名額給國內的科研院所和大中專院校,承擔留學費用,付出不可謂不大。

  這麽多的名額,撒胡椒麵一樣的分散到國內數以千計的科研院所,大學,每個單位能夠出來的都是骨幹精英,妥妥的人才庫啊!

  這正是王耀城眼紅的地方,要揮起小鋤頭拚命的挖牆角。

  財團別的不多,就是錢多,大項目多。

  而且都是高精尖的科研項目,這一切,對搞科研的人員有擁有致命吸引力。

  王耀城有信心;

  這些外派出來的科研人員,學成之後最少要截流三分之一以上,補充進財團的科研隊伍中,帶來新鮮血液。

  王氏財團之所以這麽大方,目的之一,是提高國內電子科技領域整體水平。

  獨木不成林。

  電子類產品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王耀城即便錢再多,也不可能包打天下。

  更何況高水平的電子配套企業,對於提升財團整體競爭力助益極大,幫人就等於幫自己。

  目的之一,自然是挖牆腳啦!

  國內科研院所選派的大部分都是中青年科研骨幹,基本功十分紮實,因為環境和資金的原因,科研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大大脫節。

  隻要能夠補上這一課,便會以鳳凰涅,他們就缺一個騰飛的契機和展示自己的舞台。

  對此,王氏財團早已虛席以待了。

  考察的間隙

  錢福教授匯報了大西洋晶科在先進製程領域攻關的最新成果;

  ……

  按照投產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的科研發展策略。

  大西洋晶科其中高水平科研人員,投入巨資研發下一代先進製程工藝。

  目前,世界領先的90納米工藝業已成熟,可以在十二英寸晶圓廠正式投產中得到應用。

  從微米級進入納米級,開啟不一樣的科技時代。

  整個攻關項目投入資金7.6億美金,共獲得獨有專利655項,遍及產線設計到生產技術革新,都是一個巨大的跨越。

  按計劃

  2002年四月中旬,90納米製程工藝在十二英寸晶圓廠正式投產,經過初期的試生產和設備調試,預計8~9月份可以達到滿產。

  因為擁有荷蘭先進的光刻機支持,估計90納米工藝會迅速跨過50%的良率分界線,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更新一代的65納米工藝,將會在2002年第二財季立項,投入後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