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說劍
作者:靑先生      更新:2020-07-02 18:48      字數:2386
  寧堯臣閉上眼睛,漆黑空間,隻剩下其與一柄劍,相對而立。

  麵前這柄劍,他感覺很熟悉,但他確定不是他的劍。

  劍的製式古雅,劍穗的色彩已經消褪,但劍鍔如寒霜。

  乍然,斜對麵,從不可思議的角度刺出一劍。

  來得好!

  伸手,拔劍。

  劍如臂指,很好!

  手一抖,深入骨髓的劍招本能施展出來。

  寧堯臣依舊緊閉雙眼,四周安靜得很,猛然間睜開眼,並無異樣。

  明月已是當空。

  這一悟,時間稍微有點長。

  不待寧堯臣說話,有蒼老聲音傳入耳中。

  “寧堯臣,你這一閉眼,就過去半個時辰了。這劍,你是想怎樣學?”

  寧堯臣愕然,環視周圍,視線停留在盤膝而坐、長劍橫在膝上的陸廷之,拋去一個詢問的眼色。

  見後者回以點頭,寧堯臣撓了撓頭,第一次生出汗顏無地的神情。

  “好了,別一臉的不好意思了,看好了。”

  又是一聲哢擦,一根樹枝懸在寧堯臣身前一丈處。

  “直麵!接下它!”

  頓了頓,蒼老聲音似是猶豫地說道,“但如若你接不下,就不要硬撐。”

  陸廷之、賴大寶疑惑不解,分明是根樹枝,能有多可怕?

  卻見寧堯臣鄭重其事地點點頭。

  蒼老聲音不再解釋。

  樹枝緩緩刺出,樹枝上並無附著劍氣,但寧堯臣如臨大敵。

  劍勢很慢,但這一劍仿佛有無窮變化,卻又完全沒有變化。

  這劍,擋不住!接不下!

  寧堯臣生出一股無力感。

  這一劍與寧堯臣的距離,差之何止毫厘,但仿佛要刺入他的胸膛,洞穿他的喉嚨。

  危!

  這一刻,寧堯臣很想聽從前輩的訓導,遁去幾裏外。但念頭才生出,寧堯臣硬生生止住這股念頭,按捺住拔腿而逃的衝動。

  這一退,一身心氣就沒了。

  練劍十餘年,劍已如呼吸一般。

  寧堯臣心跳加快,眼睛發光。

  他的人變了。

  一種無堅不摧,不可抵禦的意氣出現在他眼睛裏,出現在他的身上。

  劍氣在他身上,也無處不在!

  寧堯臣的動作簡單而笨拙,但李奕眼睛裏卻也發出了光。

  右手捏劍訣,人如劍,右手也便是劍。

  一劍刺出。

  樹枝停止在寧堯臣身前半尺之外,遽然化作粉末,霎時隨風消散。

  即便樹枝煙銷灰滅,是李奕與寧堯臣的共同作用。

  但寧堯臣若是手中持劍,這一劍刺出,是什麽樣的光景?

  蒼老聲音帶著一絲滿意與讚歎的意味,“萬劍在側,不如一劍在手,練就一種劍意,才是真正的練劍。”

  “原本我有點害怕,奪走你手中劍,還不了你意中劍。看來,是我多慮了。”

  “那接下來的,也就算不得是拔苗助長了。”

  寧堯臣真想嘀咕兩句,但想了想,最終顯出個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隻是發現陸廷之與賴大寶驀然看向身後,寧堯臣猛然轉身。

  遠在不知幾丈遠的河麵上,有水滴串連成線。

  如青龍出水,躍然河麵之上。

  隻是幾息時間,寧堯臣又扭頭看向身側地麵,有黃葉匯聚成劍。

  如黃龍出土,席卷而來。

  二者裹挾著驚人劍氣,無上劍意。

  寧堯臣霎時苦著臉,‘前輩,這沒法學啊。’

  要知道,武功練至先天境界,的確有種種不可思議之效用,譬如真氣護體、隔山打牛、踏水而行,甚至可以達到“隔空取物”的神奇效果。

  但隔空取物隻是利用收放真氣的簡單應用,絕對做不到如此這般禦物於無形,更別說把自身力量賦予物件。

  眼前這位隻聞其聲不見其人的高人前輩,已然不是江湖武人這般簡單了,已是傳聞中的練氣士或者修士。

  此招還真是拔苗助長。

  但寧堯臣畢竟是世俗武人,對修行一途知之甚少。

  這操縱外物之力也有幾個境界,此處當然是不算武功範疇的隔空取物,其分別是:禦物、禦器、禦形。

  所謂禦物,是以神識感應萬物,擺脫軀體四肢的桎梏,直接驅使外物,為我所用,相當於人神識的延伸。

  於普通人而言,直接受神識控製的,唯有自身軀體,而禦物則不同,神識所及之處,法力可禦之物皆可禦使。

  當然,一身不可二禦,禦物隻能禦使無靈之物,即隻能禦使死物而非活物。

  禦物之上,是為禦器。禦器與禦物不同,這器特指法器。

  飛劍便是法器一類。

  法器一般以天材地寶煉製而成,煉製之後,要想如臂使指,還需祭煉,一如李奕祭煉蚍蜉劍。

  所謂煉器,“煉”中有火。火者,於人體而言,是為心也。祭煉實則是以心念之力加以煉製。

  祭煉過後,方能發揮法器的獨有妙用,使法器能夠發揮原有的威力。至於各門各派法器用處不一,祭煉之法也不同。此處暫且按下不表。

  禦器再進一層,是為禦形。

  有聖人於《大宗師》一文描述到,“大塊載我以形”,是為以天地山河百川寄托我。

  此處切勿與禦物相提並論,並非禦使山石與水流,而是法天象地,當然此境已至初窺天人之境。此處也暫且按下不表。

  李奕的顧慮也是對的,此前未曾直觀了解武功境界,若是一股腦把其認知的劍道展現與寧堯臣,其中差距猶如鴻溝,必然給其留下陰影。

  此番已然知悉其一身劍術劍心劍意有所差距,但也勉強可以嚐試去接觸更高的東西了。

  雖說得益於其門派,寧堯臣劍道劍術比之其他江湖中人高出不隻一籌,但在武道一途,也不過才行至一品之境,剛剛提煉出一口真氣。

  但要成就先天高手,還是有一段距離,待氣若蛟龍,才算登堂入室,真正踏入先天之列。

  而先天高手方有隔空取物之能,當然他此時也是能隔空取物的,但要凝水成線、聚葉成劍,終究是做不到。

  區區一介煉精化氣的修士,也能耍得一手隔空取物,在武人麵前卻宛如天塹,難以成就。

  當然,武人的體魄,也非是煉精化氣的小小修士能夠比擬的。

  武人的下限低,修士的上限高,個中區別與妙處,自然不言而喻。

  寧堯臣的苦楚,李奕自然能想到。

  一五一十,李奕將崔靜玉、顧靜好此前傳下的,禦劍術當中關於禦物之法,仔仔細細用法音給寧堯臣講述了一遍,陸廷之也得有傳授。

  宛如洪鍾大呂,敲在二者的心弦上。

  時光似一旁河水,緩緩東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