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為大十二
作者:我是一棵老樹      更新:2020-03-05 10:53      字數:2679
  十二

  說給劉自信打電話,宋明陽終究沒打。“喝醉了,然後找劉自信幫忙,這種把戲演第二遍,是個人都能看出來,更何況劉自信。”宋明陽心想。

  帶著王敏從銀行裏取的五萬塊錢,宋明陽敲開了劉自信工作室的門,做賊似的迅速關上了門。劉自信說:“你這是怎麽了?到我這裏來還鬼鬼祟祟的,怕別人看見。我們之間又沒什麽見不得人的事。”

  宋明陽看著劉自信不說話,從公文包裏拿出一捆錢往電腦桌上一放,才開口:“我還缺一篇一類論文,論文寫好了,你幫我找人發了。這是五萬塊錢活動費,我家王敏特批的。”

  劉自信看著錢,吃驚地說:“你是不是瘋了?這一招管用嗎?我發論文沒找過人,更沒給過錢。這一套我不懂。”看到宋明陽失望的表情,劉自信又說:“要不你去問問小王,他今年剛評上教授。你旁敲側擊,從他那裏打探打探,或許能探出路子。”宋明陽為難地說:“小王是後輩。我去打探,太掉價了。你就幫我聯係一個編輯,把錢給他,你就完事了,論文能不能發,我不怪你。”

  劉自信說:“我不認識編輯,一類期刊的編輯更不認識,這錢送不掉啊。我不認識人家,能把錢送掉,你也就能送掉了,何必找我呢。”看到宋明陽低頭不語,劉自信又說:“這樣吧,你去找一下老關。他是院長,出門的機會多,認識的人也多,即使不直接認識一類期刊的編輯,也能通過關係搞定編輯。”

  宋明陽麵露難色,說:“我和老關麵和心不和。別看他對我客客氣氣的,有時還拍拍我肩膀,都是客套,希望我支持他工作。”劉自信一時沒有反應過來,說:“你們倆又不在同一個教研室,又沒有在評職稱、競選院長時爭過,你們之間哪會有什麽不愉快的事。”

  宋明陽說:“在你麵前我也不隱瞞。老關上教授的時候,我出於嫉妒吧,一時犯糊塗,到人事處說他的壞話,說他人品有問題。人事處專門為這事下來調查過。院裏的人都傳是我打的小報告,其實就是我。老關不會不知道。”劉自信說:“想起來了,想起來了,不過,你打小報告,又沒有影響老關上教授,老關又沒有確鑿證據證明是你幹的,不會計較的。他現在又處於院長的位子上,正春風得意,更不會計較的。”

  宋明陽說:“我後來聽說當時的職稱辦副主任老汪,也就是現在的工會主席是老關的初中同學。如果老汪口風緊,也不太可能傳到院裏。”劉自信說:“無風不起浪。你現在就比較被動了。你不是不知道,對於教師來說,職稱高於一切,同事之間就是有天大的恩怨,在職稱方麵都不做缺德事。”

  宋明陽說:“那我該怎麽辦?”劉自信想了想說:“這件事過去多年了,老關現在也發達了,你姿態放低一點,找到他,他會不計前嫌幫你的。主要看你怎麽做、怎麽求。根據我對老關的了解,老關不是那種大門關上了,一扇窗也不會留給你的人。他為人總的講來是厚道的。”

  宋明陽說:“我就是搞不上教授我也不去求他。我放低身段,他高高在上,施舍一個機會給我?我能接受?我孬好第一學曆是211的,比他強一百倍。他的第一學曆是啥?專科,想當年他是多麽的渣。”劉自信說:“我們的第一學曆都是小學。此一時彼一時,不要把一時之強大放大為一生之強大。你別忘了,老關是從山區考上大學的,比我們城裏人難得多。據說他當年考了全校第一。你抱著這種心態找老關,還不如不找。”

  宋明陽賭氣說:“不找就不找。老關的路子,我不走。你看我還能走哪條路。”劉自信考慮再三,說:“小王當了一年訪問學者,解決了一類論文問題。你與其到處求人,求不出所以然,不如去當訪問學者。”

  宋明陽說:“我當訪問學者,水平一時半會也提高不到哪裏去。我都五十七了,等不及了。就算我訪學一年水平飛速提高,論文寫到了一流水準,沒有人也沒用啊。我現在缺的不是論文,而是發表論文的門路。”說著,宋明陽從公文包裏掏出論文遞給劉自信,又對劉自信說:“你看,這篇論文寫得不錯吧,比上次的強。跟你講實話,這篇論文的初稿是我學生寫的,我改了三遍。”

  劉自信調侃道:“師生合作一般都是學生寫的初稿,你不說我也知道。隻有我這樣的導師才是樂於奉獻型的,寫論文反過來掛學生的名字。”宋明陽說:“正因為你知道這他媽的潛規則,我才說的。你以為我不聰明啊。就是這些年懶散了,要不然不一定比你差。”

  劉自信說:“我給你出主意,叫你出去訪學,不是叫你去學習的,叫你通過訪學去找人的。訪學的人中有幾個真是為了‘學’啊,都是為了‘訪’,為了找人。你比如小王去當訪問學者,他的導師名聲不太大,聲譽也不太好,但是,他的導師有個弟子在一類期刊當編輯,小王一過去,論文問題就解決了。”

  宋明陽說:“你怎麽知道得這麽清楚?你老實說,小王去訪學是不是你出的主意?是不是你推薦的?”劉自信沒有回避,點了點頭,宋明陽第一次感受到了劉自信深藏不露的精明,同時又佩服他出汙泥而不染的品性。

  “智商高的人常常有個性、有骨氣,不屑於求人。這種人要是再走歪門邪路,手段不是一般的高明。當然,由於智商高,這種人也用不著走歪門邪路。”宋明陽正在這麽想著劉自信的智商和個性,劉自信說:“你到底去不去訪學?去訪學,我們就接著往下聊。不去訪學,我無能為力。我就智商不錯,其他方麵不行,叫我低三下四求人,沒門。”

  宋明陽說:“你給我找個導師吧,我去訪學,越快越好。”劉自信說:“你去周學工門下吧。他是院長,又是《社科進展與評論》主編。直接就能把你的事給辦了。”

  宋明陽叫道:“他口碑不好啊,跟這種人為伍是恥辱。”劉自信說:“你就跟他學個一年半載的,算不上正式的師生關係。你就為了發論文,你管他口碑幹嘛呢?你又不是什麽烈女,要守節。”

  宋明陽說:“口碑暫且不說。他比我還小十來歲,我讀大學,他才穿著開襠褲去上小學。我叫他老師,這太難為情了。”劉自信說:“聞道有先後,你年齡大、聞道遲,不醜。”

  宋明陽說:“你給我介紹個年齡大的吧。我心理上接受不了,真的。”劉自信說:“比你年齡大的要麽退休了,要麽靠邊站了,哪有年齡大還當權的呢?”

  宋明陽以為劉自信認識周學工,就說:“你都認識他,他人品不好,幹脆你幫我把錢給他,更省事。”

  劉自信說:“我跟他在會議上見過次把麵,沒講過話。他不認識我,我不能說認識他。認識是雙方的、彼此的。”宋明陽泄氣了,說:“你不認識他,怎麽幫我推薦?你給我出的主意再好都是空。”

  劉自信說:“訪問學者沒有名額限製,不需要推薦,你上他們院的網站下載相關表格填填,發過去,我保證你行。”宋明陽說:“周學工不會挑三揀四不要我吧?他是個年輕的老狐狸。”

  劉自信說:“《社科進展與評論》我經常翻翻,裏麵有不少很爛的論文,有的是跟周學工合作的,有的是獨著的,作者的單位比我們學校差得多,我估計都是周學工的學生。你不要還沒做事就先想著不行了。”宋明陽說:“知道了,人老了,又沒本事,容易不自信。不像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