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南黨
作者:沒有理想的鹹魚      更新:2020-05-26 14:28      字數:2339
  朝臣們分成兩排在仁壽宮外已跪了半日,滴水未進,午時陽光正烈,一個個好比曬蔫了的黃瓜,卻依舊不肯散去。

  守在宮門口的趙衛對這些頑固的臣子著實有些佩服,自建元帝以來,朝中文臣就以頑固不化令數代君主頭疼不已。

  武帝時,由於連年征伐,國庫空虛,武帝將稅賦調高至五稅一,農民苦不堪言,本來家中壯丁就已征兵入伍,勞動力低下,自家糧食都難溫飽還要向官府交納糧食供養軍隊,一時間民怨鼎沸。

  加之武帝又向商家征收商稅,民間富商巨賈為保平安不得不向官府交納“保護費”。於是那些商戶連同農民向當地官府喊冤,並且暗中鼓動少數流民暴動,意圖借此向朝廷施壓,減免賦稅。

  當時的言官楊遷為勸諫武帝停止征戰,修生養息,叫人抬了一口棺材,跪在禦道上,請求武帝裁撤軍隊。脾氣暴烈的武帝怎能容人忤逆,當即上前一腳踢翻了楊遷,痛罵其迂腐並命人將楊遷裝進棺材,打入死牢。

  第二天,時任禦史台禦史大夫的謝雲便帶著一群言官跪在了皇帝寢宮外,求見武帝。朝中官員得知此事後紛紛趕來,人是越跪越多,聲勢愈漸浩大,就連深宮中療養身體的太後也被驚動。

  最後武帝迫於壓力,再加上太後勸諫,便免除了楊遷死罪,但武帝還是奪其官職將楊遷趕回了老家種田。

  經此一事,北朝文官算是徹底得罪了武帝,但也為文官在以武將為重的朝堂上爭得了話語權,算是福禍雙收。

  從那以後,隻要有人觸犯了文官利益,他們便如法炮製,曆代君主對此也沒有什麽好的解決辦法,隻能無奈順從。畢竟很多政策都要依靠文官力量來施行,若是他們成天跪在哪裏什麽也不做,朝廷還怎麽運轉,怎麽治理天下?

  趙衛看著為首的嚴仲,心想這群文官怕是又要故技重施了。

  嚴仲乃是統領六部尚書的尚書令,武帝晚年時接替因巫蠱之禍受到牽連的上一任尚書令成為新的朝廷柱石。作為武帝留下的五大輔國大臣,輔佐明帝,曆經三朝不倒,如今門生故吏遍布朝野。

  尚書省六部一

  半以上官員要麽是他的門生故吏,要麽就是南黨中人,真正的權傾朝野!身為謝雲的得意門生,嚴仲繼承恩師衣缽,成為以北朝江南出身官員為主的南黨魁首。

  但嚴仲本人卻是出自青州大族嚴氏,青州都察院左禦史嚴默就是其兄,嚴仲是實打實的北方人。

  一開始南黨中人對謝雲不遺餘力的扶持提拔嚴仲是很排斥的,尤其是得知謝雲要將南黨魁首之位交予嚴仲時,更是反抗激烈,大有殺之而後快之勢。

  奈何謝雲不顧南黨中人的強烈反對,耗費南黨一切資源助嚴仲接替尚書令之位。彼時本就被北方武人強壓一頭的南黨諸人,更是哀呼南黨毀矣!吾等永無出頭之日!

  隻有嚴仲自己明白,謝雲幫他,除了那幾分綿薄的師徒情分,最看重的,恰恰就是自己北方大族子弟的身份。

  武帝晚年暴虐多疑,據宮中傳言,武帝就寢時常佩刀劍,數次斬殺宮中侍衛,嚴重時甚至出現幻覺,常常以為自己身處沙場,大喊殺敵。

  或許是武帝自知時日無多,怕自己死後,年幼太子無法壓製朝中的文臣武將,於是借皇後下蠱殘害皇族血脈一案,大力清洗朝堂。

  當時身為禦史台禦史大夫的謝雲自知武帝必然會在清理北方武將之後,大力整頓已逐漸成型的南黨文官體係,於是認下剛剛步入朝堂的嚴仲為學生,為將來的南黨留下一線生機。

  嚴氏一族為了嚴仲能進入朝堂中樞,耗費心力無數。但北朝名門望族多如牛毛,想要憑借家族勢力進入朝堂的人不在少數,想要在這些人中脫穎而出,談何容易。

  嚴仲最後也不過是謀到一個國子監主薄的清閑職位。謝雲先是扶持兄長嚴默做了青州都察院左禦史,借此向嚴氏一族放出示好的信號,之後又找上嚴仲,要他做自己的學生。

  深諳朝堂詭道的謝雲借此一係列動作拉攏到嚴氏後,在巫蠱之禍前向武帝辭官回鄉,躲在江南老家,對任何登門拜訪的人都閉門不見,好像過上了閑雲野鶴無心廟堂的日子。

  實則謝雲一直在暗中指揮南黨,他知道,武帝一定會找機會清理朝堂。果然,幾個月後,

  巫蠱事發。

  武帝借此收拾完北方武將後,將早先在北方士族中挑選出的幾位年輕人放在不起眼的位置上磨練。武帝隻待將死之時由那幾名北方子弟取代南黨中原本身居要職的幾人,成為輔佐太子的重臣,為北朝留下一個新朝庭。

  如此,年幼太子內有賢臣輔佐,外有貶至邊境的武將鎮守。到時太子即位,與民修養,經曆過武帝虐政的臣民必然將新君奉為明主,大周皇室無憂,北朝必然能夠煥發新機。

  如此算計,武帝不愧為一代雄主。

  謝雲在廟堂之中潛修了一輩子,豈會任人魚肉。早在嚴仲進入國子監時,謝雲就注意到了這個年輕人,察覺到武帝清理朝堂的意圖。

  於是,他不顧南黨中人反對,傾盡全力幫助嚴仲積攢在朝堂上的人氣資曆,教其廟堂詭術,而後辭官回家避禍。所幸嚴仲不負重望,成功接任尚書令從謝雲手中接過南黨魁首的重任。

  一招偷梁換柱,瞞天過海,保全了南黨在朝中的勢力。謝雲雖無武帝謀劃之深遠,卻也稱得上老謀深算了。

  再說嚴仲。

  嚴氏一族當年費盡心力想將族中子弟送入朝中為官,嚴仲身為族中最最受器重的年輕人,自然成為嚴氏的不二人選。

  進入國子監擔任主薄後年輕氣盛的嚴仲第一次受到了打擊,卻不知這一切都是武帝刻意安排。

  幾日後嚴仲收到族中傳來的消息,他的大哥被任命為青州都察分院的左禦史,族中長輩要他好好感謝禦史大夫謝雲。

  嚴仲恍然大悟,隱約察覺到這可能是朝中勢力與皇帝的暗中博弈,自己可能已經被盯上了。幾天後,嚴仲赴約參加國子監舉行的講學,正式拜入謝雲門下。

  嚴仲明白,沒有朝中大臣支持,自己即便是武帝選中的人,想要進入朝堂中心,也絕不容易。況且族中長輩讓自己好好感謝禦史大人,其意思再明白不過了。這條船,他不想上也得上!

  至此,嚴仲算是徹底成加入南黨。而自己北方大族子弟的身份,也成為了庇護南黨的最佳工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