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鹽鐵要人命(求收藏求推薦)
作者:木木三大少      更新:2020-03-19 07:57      字數:2361
  麵對一個麵白無須的小關羽,牛平也是拿不定主意了。

  這個小鐵匠,當真是那個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的關羽麽?

  沒有了紅臉長髯加綠帽子,實在是不好認啊!

  牛平決定在這常平亭寶池裏潛伏幾日,再觀察一下對麵這個小鐵匠。

  寶池裏南來北往的人不少,牛平帶著牛輔、李傕已及牛和為首的幾個家將扮成外地客商,投宿在村莊裏,倒也沒有引起村裏人的懷疑。

  之所以如此輕易的就混入村裏,也是因為這河東郡的商業繁榮,路上往來客商不斷。

  因為,這河東郡,除了鐵礦多,還有一個大鹽池!

  在古代,鹽鐵都是寶貴的資源,鹽鐵經營從來就是暴利行業。為了控製鹽鐵經營的暴利,兩漢朝廷曾經長期推行鹽鐵專營政策。

  鹽鐵專營起始於春秋時期齊國相管仲提出的“官山海”政策,即對鹽和鐵一起實行專賣。

  秦國商鞅變法後,控製山澤之利,也實行鹽鐵專賣。

  當時的山海之產主要就是指鹽、鐵。官府壟斷經營,寓稅於價,使百姓避免不了征稅,又感覺不到朝廷在征稅。

  由此,源源不斷的財富被朝廷所壟斷。

  漢初,朝廷對地方上豪強的控製力還不夠強,於是對鹽鐵開放民營。

  一時間,經營鹽鐵的地方豪強商人富比王侯。

  漢武帝時期,由於天災和對匈奴的數十年戰爭,國家財政趨於破產。

  迫於財政壓力和對商人“不住公家之急”的反感,漢武帝命商人出身的桑弘羊主持“籠鹽鐵”,將鹽鐵的經營收歸官府,實行專賣。

  朝廷要壟斷鹽鐵經營的利潤,必然讓地方豪強商賈的利益受損。因而,朝中不少代表豪強利益的官員對此表示了反對。

  然而漢武帝是一個強勢的皇帝,對於反對者,或以“腹誹”的罪名誅殺,或流放外地,用暴力強製推行了鹽鐵專賣。

  全國的地方豪強隻能忍氣吞聲的熬了數十年。

  待到漢武帝駕崩,幼主漢昭帝登基,地方豪強與中央政府圍繞鹽鐵經營的矛盾迅速公開激化。

  漢昭帝始元六年二月,迫於各地豪族的輿論壓力,皇帝下詔命丞相田千秋、禦史大夫桑弘羊召集郡國所舉賢良文學六十餘人至長安,問以民之疾苦。

  所謂賢良文學,並非文學家之流,而是漢代選拔人材之科目,賢良乃是有功名之人,文學乃儒者,是以研究儒家經典為生的士人。

  說白了,那六十多人就是各郡國世家豪族的喉舌,他們代表的民,可不是窮鬼黔首,而是地方豪強。

  賢良文學們個個都是鬥士,到了長安城就開幹,在朝堂上把民間疾苦之因直接指向鹽鐵專賣政策。

  眾人引經據典,與朝廷主持鹽鐵政務的大夫桑弘羊就鹽鐵官營問題所引發的利弊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桑弘羊也是久經考驗的沙場老將,在朝廷上舌戰群儒,毫不退讓,誓死捍衛鹽鐵專賣官營政策。

  桑弘羊甚至撕破臉皮,直接點明鹽鐵專賣可以起到抑製地方豪強維持天下太平的作用。

  一番唇槍舌戰之後,主管國家財政的桑弘羊隻是象征性的做出一點讓步,開放了酒的專營,允許地方豪強商賈釀酒賣酒。

  真正暴利的鹽鐵經營,依然被朝廷控製在手中。

  這場論戰,被後世之人記錄在案,寫成了著名的《鹽鐵論》。

  然而,事關如此之大的利益爭奪,豈是一場口水戰就能夠平息矛盾的?

  論戰中的暫時勝利者,支持鹽鐵專賣的大夫桑弘羊沒有開心幾日,次年就被以謀反的罪名誅殺了。

  殺死桑弘羊的,是大將軍霍光。

  而霍氏家族,正是盤踞在鐵礦眾多,又有國內最大鹽池的河東郡。

  如果朝廷放棄鹽鐵專賣政策,獲利最大的地方世家豪強,無疑正是霍家。

  桑弘羊擋了世家豪強的路,要以死衛道,終於求仁得仁了。

  兩漢皇族與地方世家豪強的利益鬥爭,朝堂上麵對麵是彬彬有禮的引經據典,背後可都是直接刀刀見血的你死我活。

  經過皇權與地方豪強的一番拉鋸戰,到後漢漢和帝時,皇權衰微,終於扛不住壓力,在世家豪強的操縱下,廢除了所謂“與民爭利”的鹽鐵專營政策。

  其實,也就是皇家的鹽鐵經營權被再次世家瓜分。

  河東郡的鹽池是大漢國內最大的產鹽區,私鹽販賣也就順理成章的被河東幾大世家控製壟斷。

  裴、衛、柳等本地豪強都從販鹽中獲利,也極大的促進了河東郡的商業繁榮。

  寶池裏的人早已見慣了來往的鹽商,對於牛平這幾個陌生人當然不會太過在意。

  牛平花錢租了一個院子,每日裏偷偷監視著小關羽的一舉一動。因為,牛和在探訪關羽下落時,曾經發現過小關羽的一個秘密。牛平想要親自見識一番。

  白日裏,那白麵無須的小關羽老老實實的在鐵匠鋪裏打鐵做買賣,閑暇之餘則跟著父親關毅讀書,看上去沒有什麽異常,就是一個身材高大一些的小鐵匠。

  然而,過了幾日,牛平等人終於發現那小關羽趁著夜色悄然溜出家門,獨自一人出了村子。

  牛平立即帶著牛輔與李傕跟了上去。

  牛平三人是翻牆越戶走夜路的老手,彼此配合默契。並且李傕還有一雙異於常人的眼睛,在夜裏比他人看得都遠。

  因而,三人跟蹤監視關羽時,關羽絲毫沒有發覺身後有人。

  村外月黑風高,難見人跡,牛平三人一直跟著關羽走到鹽池邊的一條道路旁,看到關羽找了一處隱蔽的地方藏起身來。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牛平三人隱匿在更安全的地方繼續監視著關羽。

  大約蹲守了半個時辰,牛平三人終於看了一場好戲。

  原來,此地是一個鹽幫偷運私鹽的必經之路,有兩夥人在此因為搶鹽發生了械鬥。

  湖邊的大路上殺得人仰馬翻,牛平三人從雙方的對罵和威脅聲中,也大致聽明白了來龍去脈。

  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有暴利的地方必然有爭鬥。

  從前,朝廷雖然施行鹽鐵專賣,但鋌而走險販賣私鹽的人從未斷絕。

  如今雖然取消了鹽鐵專賣,但是朝廷對販鹽還是要收稅的。

  為了逃稅,這些膽大的鹽幫常常夜裏偷運私鹽。

  膽子更大的,則打起了半路搶鹽的主意。

  於是,鹽池周邊時就會發生這種大大小小的械鬥廝殺。

  而那小關羽,正在津津有味的欣賞著鹽幫的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