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試探張奐(求收藏求推薦)
作者:木木三大少      更新:2020-03-14 15:33      字數:2318
  當然,張芝雖然已經天下聞名,不過他現在還沒有“草聖”的稱號,而是直接被世人稱之為“書聖”。

  牛平離開隴西前,父親牛猛要讓他來拜訪老前輩張奐,當然會將張奐家的情況給牛平詳細講解。

  牛平早就從父親那裏得知,張奐有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張芝,次子張昶和三子張猛。

  張芝為張奐長子,字伯英,他雖出身宦門,而無世家豪族子弟的紈絝氣,而是從小勤奮好學,潛心書法。

  經過鑽研,張芝從汲取了前代草書的精粹,自創了一筆多字的大草,即有別於章草的“一筆書”,亦被稱為“今草”。

  張芝的書法大成後,一時名噪天下,學者如雲。

  朝廷公卿聽聞他的大名,屢次征召他赴雒陽做官,卻都被他嚴辭拒絕,故而時亦有“張有道“之雅稱。

  張芝不肯出仕,張家的名額就落在了他的二弟張昶的頭上。

  張昶也是一個書法大家,八分書、隸書和草書都很擅長,草書稍遜於其兄而已。如今,張昶被朝廷征招,在雒陽城中擔任黃門侍郎。

  與兩個以文見長的兄長相比,張奐的三子張猛兼修文武,卻更偏於騎馬習武,更多的保留了西涼豪傑的風範。

  從父親牛猛那裏掌握了張家父子的情報後,牛平遠遠的望見到有人在練習書法,心中就已經猜測八成是隱居在家中的張芝。

  所以,牛平才會帶著李傕與牛輔二人,恭恭敬敬地立於一旁,靜觀對方練字,以此表達自己的敬意。

  如今確認對方正是當代書聖張芝,牛平心頭喜不自禁,急忙恭恭敬敬地報上自己三人的來曆。

  此番前來弘農郡拜訪張奐,對於牛平來說,見長者張奐隻是禮節性的拜訪,牛平真正想要見到的是張芝和張昶兩兄弟。

  因為,牛平想要從他們二人手中討要幾幅書法作品。

  牛平有此想法,並不是附庸風雅,要在書房裏掛幾幅字冒充文化人,更不是想流傳後世,讓王羲之等人觀摩學習。

  牛平想要張家兄弟的字,隻是為了將來招募某人時,可以派上用場。

  “哦,原來小友是故人之子!你父親與俺多年不見,他在隴西郡可還安好?”

  張芝的涼州口音,讓牛平三人頓感親切了不少。

  “多謝世叔掛念,俺父親一切安好,隻是腿上的舊傷已成頑疾,不能再從軍出征,讓父親引以為憾。父親雖然偏居隴西,但一直記掛著然明公與世叔。此番小侄赴關東遊學,父親特地備下厚禮,命俺來探望然明公。”

  牛平以晚輩之禮恭敬的回複張芝。

  “唉~濟寬賢弟的那條腿,還是在跟隨俺父親平叛時負的傷。俺父親為此時常念叨,對濟寬賢弟頗為掛念啊!賢侄,你等今日來訪,父親定必欣喜不已!走,諸位賢侄快隨俺入府!”

  張芝將筆丟在石桌上,拉著牛平的手就向家中走去。

  張奐已經七十高齡,精力不濟,呆在家中安心保養,沒有再怎麽授徒了。

  並且,老友皇甫規去世的消息傳來,也讓張奐不勝唏噓,感覺到衰老的降臨。

  人一老,總是容易戀舊。

  數年前,張奐被宦官集團和老對頭段熲盯得緊,為了自保和避嫌,還曾一度拒絕與涼州舊部保持密切交往。

  當時,董卓聽說老上司張奐家中拮據,派人給他送來許多絹帛,張奐卻不敢收,全部退回給了董卓。

  然而,皇甫規的死訊,卻讓張奐的內心再難平靜。雖然張奐努力想要融入關中士族,可是他身上涼州人的印跡,卻是抹不去的。

  守著滾滾黃河,張奐卻開始時常夢回敦煌的綠洲和荒漠。尹端、董卓、牛猛等舊部故交的身影,也時常被張奐掛在嘴邊了。

  張奐的三子張猛已經代表老父親前往涼州吊唁皇甫規,家中如今隻有長子張芝陪伴在他的身邊。

  當張芝進門稟報,說是隴西牛猛之子牛平、牛輔奉父命前來拜訪探望張奐時,張奐大喜,振作精神接見了小輩牛平三人。

  牛平行過大禮,送上禮物和父母的問候後,陪著須發皆白的張奐閑聊了一些家常。

  聽著久違的鄉音,張奐也是老懷大暢,與三個小輩相談甚歡。

  得知牛平此行是要遊學天下,張奐也興致勃勃地考較了牛平三人,對牛平與李傕的學業頗為讚賞。

  張奐告訴牛平,自己已然老朽,精力不濟,教授不了牛平三人了。但是牛平三人可在自己家住上一段時日,跟著自己的長子張芝學習儒家經典和書法。

  牛平本就沒有打算跟著張奐慢慢學習《歐陽尚書》,而是對張芝的書法感興趣,聽到張奐如此說,牛平當然是求之不得。

  閑話一陣家常後,牛平暗暗觀察著張奐的神色,然後隨口說出自己路過武功縣,聽到蘇不韋一家滅門之事。

  張奐、張芝父子聽到牛平口中提起蘇氏滅門慘案,臉上盡皆變了顏色。

  張奐竟然不顧忌牛平三人在場,悲從心來,老淚縱橫。

  張芝一邊勸慰老父親,一邊告知牛平,說蘇氏家族的蘇不韋與父親張奐乃是多年好友。

  當年張奐領兵在三輔平叛時,蘇不韋曾經帶人潛入羌軍大營打探情報,刺殺羌酋,幫助張奐戰勝了入侵三輔的岸尾種羌。

  其後,蘇氏突遭滅門大禍時,張奐卻因已經辭官,有心無力,對蘇氏救援不及。

  張奐為此遺恨終身,是以牛平舊事重提時,張奐一時間情難自禁。

  牛平仔細觀察了張奐父子,又與李傕交換眼神後,確信張奐父子是情深意切,沒有做偽。

  於是,牛平趕緊離席請罪,向張奐父子認不是。

  麵對滿臉疑問的張奐父子,牛平慚愧的說,其實自己方才是在用言語試探長輩,故而必須請罪。

  牛平告訴張奐父子,自己在武功縣救了蘇氏遺孤蘇琴與蘇則,並一路護送他們姐弟前來投奔張奐。

  可是,牛平之前未見過張奐父子,且蘇氏家族已經衰落,牛平不敢確定張奐是否對蘇氏不改初心。

  為了蘇氏姐弟的安全,牛平將他們藏在部曲中,沒有讓他們立即現身。

  如今確信張奐對蘇氏的態度後,牛平才敢放心大膽的將蘇氏姐弟交給張家。

  聽完牛平之言,張奐父子大喜,急忙請牛平三人將蘇氏姐弟接入府中。

  “濟寬有福,生了一個俠義心腸,心思縝密的好兒郎呀!”

  張奐一把握住了牛平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