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打擂台的蘇家(求收藏求推薦)
作者:木木三大少      更新:2020-03-05 08:46      字數:2081
  出賣劉璋的“三人幫”法正、張鬆和孟達,雖然不是《三國演義》的主角人物,但也是重要的劇情角色。

  正是有了這三個叛徒反骨仔的幫助,大耳賊劉備才能奪了劉璋的益州,躲在巴蜀之地稱王稱霸。

  隻要是讀過三國的人,就不可能不記得這背主求榮“三人幫”。

  張鬆與法正死得早,隻表演了一次背叛舊主,孟達那家夥卻在魏、蜀兩國之間跳來跳去,多次表演一個叛徒是如何煉成的。

  這家夥先是出賣第一個主君劉璋,投靠劉備,接著挑撥離間劉封與關羽的關係,讓劉封不出兵救關羽,間接坑死了關二哥。

  然後,這家夥又帶著兵馬和城池背叛劉備的蜀國,投入了魏國的懷抱。此舉,可謂是在第二個主君劉備的背上又插了一刀。

  到了魏國,孟達依然克製不住自己反骨仔的天性。

  在曹丕死後,他又轉過身來與諸葛亮眉來眼去,勾勾搭搭,準備再次跳槽到蜀國陣營。

  可惜這一次狠人司馬懿出手了,幹脆利落地幹掉了孟達這個資深反骨仔。

  能夠在有限的叛徒生涯中與劉備、關羽、諸葛亮和司馬懿這些三國主角產生那麽多交集,孟達想要不出名都難啊!

  果然是“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孟佗這麽會鑽營,培養出來的兒子也是一個八麵玲瓏,見風使舵的家夥。

  這一家子人沒有多少忠誠度可言,絕對不能納入麾下,當成心腹。

  “出發!繞城而過,我們直接去武功。”

  懷著對孟氏父子的一絲厭惡,牛平帶著牛輔與李傕離開了郿縣。

  不過,騎馬走了一段路程後,牛平逐漸冷靜下來,才意識到孟達這個叛徒反骨仔也是一種難得的資源啊!

  因為,別人不知道他反叛成性,自己可是心知肚明呀!

  那麽,將來可不可以利用這一點,有意識的將孟達安插到敵對陣營。

  在關鍵時刻,再收買孟達,讓他在舊主背後花式捅刀?

  對頭!合適的人才,要放到合適的崗位上嘛!

  牛平突然心情愉快,覺得自己在郿縣不是一無所獲,而是意外的撿到了一塊寶。

  從關東回來後,得安排人盯著這小孟達!

  命運無常,有的人門前車水馬龍,有的人卻是門前荒草叢生。

  武功縣,當地世家是有名的武功蘇氏。

  蘇氏先祖蘇忿生是周武王時的司寇,掌管刑獄、糾察等事,世居河內,後來遷徙到武功定居。

  兩漢期間,蘇氏也出了不少名人和大臣。

  西漢武帝時,蘇建以校尉從大將軍衛青擊匈奴,封平陵侯,後為代郡太守。

  蘇建有三子,長子蘇嘉官至奉車都尉。

  蘇建的次子就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蘇武。對,就是蘇武牧羊的那個主角。

  蘇武官至中郎將,也是大漢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蘇建的三子蘇賢官至騎都尉。

  蘇武之後,蘇氏曆代名人還有漢奉車都尉蘇嘉,南陽太守蘇純,並州刺史蘇章,金城太守蘇謙等人。

  所以,蘇氏也是兩漢的官宦世家,堪稱武功縣第一豪族。

  可是牛平來到牧羊人蘇武的故鄉時,才發現這武功蘇氏已經遭遇了滅門慘禍。

  據說,兩年前,蘇氏家主蘇不韋得罪了司隸校尉段熲,被段熲安了一個罪名,將蘇氏滿門抓捕抄斬。

  段熲如此凶殘麽?居然滅人滿門?

  這種家族常出有兩千石官吏的士族,也抵擋不了段熲的屠刀麽?

  牛平突然間想起,自己聽父親與尹端世叔說過,段熲擔任司隸校尉,就是為了查朱雀門誹文案。

  在那次辦案中,段熲在京師雒陽都抓捕了一千多太學生,對士人進行了殘暴的鎮壓。

  難道說,這武功蘇氏也是卷入了朱雀門誹文案?

  牛平心中好奇,就在武功縣裏住了下來,命人悄悄的打聽蘇氏滅門的經過。

  正如牛平所料,蘇氏的覆滅,果然是因為卷入士人集團與宦官集團的殊死鬥爭。

  矛盾的激化,緣於司隸校尉李暠攜舊怨迫害前金城太守蘇謙。

  蘇謙在任扶風郡府督郵時,魏郡人李暠正在任扶風郡美陽縣令。

  李暠是宦官集團的爪牙,據說他與中常侍具瑗相互勾結,貪婪暴戾。

  扶風的監司都畏懼中常侍具瑗的權勢,沒有人敢追查法辦李暠。

  蘇謙到任督郵後,查到了李暠與中常侍具瑗朋比為奸的證據,於是依法治罪,將李暠遣送到左校服役。

  蘇謙查辦李暠,其實是這個時代士人集團與宦官集團鬥爭的日常套路。

  由於察舉製的話語權掌握在士人手中,世家豪族出身的士人把控了地方官員的舉薦任免。

  皇帝雖有皇權在手,卻被困在雒陽,對控製地方越來越無力。

  為了破解這個問題,支持皇權的宦官勢力也努力招兵買馬,將投靠他們的士人豪強安插到各地擔任地方官員。

  於是,各州郡出現了兩派官吏相互打擊排擠的盛況。實際上,這都是雒陽城中政治鬥爭在地方上的延續。

  李暠是否當真犯法不重要,隻要他與宦官一個鼻孔出氣,蘇謙收拾他,就能得到士人們的支持,收獲一片讚譽。

  第一個回合,代表士人出場的蘇謙完勝代表宦官集團的李暠。

  其後,聲名大振的蘇謙果然仕途順利,一路升官至兩千石的金城太守。

  然而,當蘇謙去職回返家鄉時,卻犯下一個政治錯誤。

  根據大漢朝的法令,凡被免職或被罷免的太守和縣守,如果不是皇上下詔征見,不能隨便回到京城雒陽。

  朝廷的這個法令,或許就是為了防止這些士人聚集到京師串聯,合謀作亂。

  但蘇謙不知為何,卻不顧朝廷法令,私自返回了雒陽城。

  那時,為大漢帝國搬磚勞改的李暠早就刑滿釋放,並且在朝廷擔任了主管京師治安的司隸校尉。

  老對頭蘇謙可謂是自投羅網,撞到了李暠的刀頭上。

  李暠知道蘇謙私返洛陽後,便逮捕了蘇謙,嚴加拷問。

  蘇謙吃不住拷打,死在了獄中。

  李暠卻仍不解恨,對蘇謙的屍體加刑,以報往日宿仇。

  第二個回合,代表宦官勢力的李暠扳回一城,直接整死了士人蘇謙。

  鬥爭並未就此停歇,蘇謙的兒子,刺客蘇不韋出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