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兩個預言帝(求收藏求推薦)
作者:木木三大少      更新:2020-03-05 08:46      字數:2304
  段熲雖然在涼州三明中對羌人最為強硬,戰功最多,但他卻又是涼州三明中出身最低的那一個。

  張奐和皇甫規都是涼州官宦世家出身,家世顯赫。

  段熲出身武威姑臧段氏,在他之前,家族中隻有從曾祖父段會宗擔任過西域都護,為人所知。

  所以,論及在士人中的影響力,段家遠不如張家與皇甫家。

  段熲的一切,都是數十年來一刀一槍從戰場上拚回來的。三人中,比起有家族私心的張奐與皇甫規,段熲才是最忠誠朝廷的那個人。

  同為涼州出身的武將,牛猛與尹端對於英勇善戰的段熲也最為欽佩。

  可惜,因為根基淺,沒有背景,在戰場上遊刃有餘的段熲在政治上就顯得被動了。

  在他擔任管理京畿的河南尹時,有盜賊挖掘了馮貴人的墓塚,段熲因此獲罪,被降為諫議大夫,一代名將成了吃閑飯的人。

  在關東士人占統治地位的雒陽官場中,涼州小家族出身的段熲是受到排擠和冷落的。因為平羌亂而升起的政治新星很快就在雒陽的官場裏沉寂了。

  在戰場上殺人如麻的段熲也不是善茬,他索性直接投靠了宦官勢力,與中常侍王甫等結為黨羽,站到了士人的對立麵。

  其後,段熲再被升任為司隸校尉,以鐵血手段抓捕了太學諸生一千餘人,又幫中常侍王甫以謀反之罪害死渤海王劉悝和中常侍鄭颯、董騰等人。

  如今,段熲已經成了宦官勢力手中最鋒利的那把刀,懸掛在士人集團的頭上。

  尹端在雒陽脫罪,離開京城前,曾經去拜訪過段熲這位涼州老鄉。

  那時,段熲已經被任命為三公之一的太尉。

  對於寒門出身的段熲而言,這已經是登上巔峰,光宗耀祖了。

  牛猛聽尹端說他拜訪過段熲,就笑問他,為何不投靠段太尉,再謀一個官職?以段熲今時今日的權勢,幫尹端恢複一郡太守之職,也並非難事。

  尹端聞言,搖了搖頭,正色說道:“賢弟何必戲弄為兄?段太尉沒有家世,可以投靠宦官,我等皆是身家清白的世家大族之人,如何能夠與那些人同流合汙!賢弟,你當罰酒一杯!”

  “哈哈哈~俺自罰三杯!這世道,還是留在家中耕田牧羊,無拘無束的為好!”

  ……

  牛平從父親牛猛與尹端的調侃中聽出來了,雖然太尉段熲在朝上正當紅,但他徹底站在宦官那一邊,已經成為士人的死敵。牛猛與尹端都認為他的權勢難以長久。

  關東士人與關西士人之間或許因為地域矛盾而有分歧,但不論是關東還是關西,世家豪族在與皇權的對抗製衡中,利益是一致的。

  這就是關東士人屢遭打壓,卻依然此起彼伏地鬧著誅宦的原因。也是張奐寧願下野閉門授課,牛猛寧願辭官回隴西當富家翁,也絕不投靠宦官勢力的緣由。

  叛徒,可是不好當的!

  張奐、皇甫規老朽,段熲徹底投靠皇權,曾經代表涼州士人利益的“涼州三明”已經無法再為涼州謀取多少利益了。

  如今,涼州需要新的領軍人物進入朝廷,維護涼州的利益。

  在牛猛和尹端看來,希望或許就在年富力強的董卓和皇甫嵩的身上。

  牛平吃著酒菜,聽著父親與尹端的分析,不得不對他二人刮目相看。

  我爹與尹世叔,這眼光太牛了,當真是預言帝啊!

  曆史上,後來的涼州軍方大佬,不正是董卓與皇甫嵩麽!

  皇甫家族正在力捧皇甫嵩,讓他領兵北上並州建功立業。這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被看出來還不足為奇。

  可是,董卓大魔王如今可是陷在益州的犄角旮旯,也就是後世汶川大地震的那一塊地方治理野蠻人,沒有一點兒受到朝廷重用的跡象。

  不知道曆史,此刻要押寶在董卓的身上,那可真是需要非凡的勇氣。

  隻能說,作為老戰友,牛猛與尹端應該是對於董卓的能力十分看好。

  牛平對於董卓大魔王越來越好奇,真想早一些見識見識這個傳說級曆史大人物。

  ……

  蜀郡蠶陵,汶江邊的一塊平壩上,一個羌人部落與一個氐人村落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對峙,爭奪方圓數十裏最肥沃的一塊土地。

  數百人分作兩撥站定,揮舞著棍棒和石塊相互威脅,叫罵聲,呼嘯聲,亂成一片。

  雖然這些羌人與氐人平素裏最擅長使用的武器是弓箭和長矛,可是兩撥人誰都沒有帶上致命的武器。

  一番理論之後,土地歸屬沒有爭出輸贏,羌人和氐人們舉起棍棒,怪叫著打作一團。

  就在此時,一陣馬蹄聲遠遠地傳來,讓械鬥的雙方為之一驚。

  “董都尉來了!快跑啊!”

  雙方負責望風的族人同時驚惶地大叫起來。

  聽到“董都尉”三個字,數百參與械鬥的羌人和氐人嚇得丟掉手中的棍棒和石塊,如受驚的兔子一般四散而逃。

  可惜兩條腿跑不過四條腿,數十騎身穿紅衣的漢軍遠遠地包抄過來,將這些人壓製在包圍圈中。

  方才還凶神惡煞的羌、氐兩族之人,一個個老老實實地站在原地,如綿羊般的溫順。

  一個鐵塔般的壯漢頂盔摜甲,腰間跨著大砍刀,騎著馬逼近眾人。

  看著丟了一地的棍棒和石塊,那壯漢怒哼一聲,不滿地問道:“本都尉早就頒布法令,嚴禁私鬥。爾等聚在此地喧囂,意欲何為?可是在聚眾鬥毆?”

  羌人和氐人們紛紛攤開雙手,搖頭否認。

  “沒有私鬥,我們真沒有私鬥!”

  “董都尉明鑒,我們都是守法的鄉民,絕不敢私下械鬥。這不是得董都尉調解,各部如今都親如一家麽?我們聚在一起,是在商議,今年豐收在即,我們要聯名向董都尉報喜。”

  一個老羌人站出來,朝著馬上的壯漢解釋了一番。

  “正是如此!董都尉,我們兩部在這壩子上就是手足兄弟呀,如果會自家人打自家人?”

  氐人的頭領也站了出來。

  “楊騰,你說兩族沒有私鬥,為何你頭上血流如注?難道不是被羌人打破了頭?”

  壯漢認得氐人的頭領,跳下馬來問道。

  那名叫楊騰的氐人頭領用手捂住頭上的傷口,矢口否認道:“董都尉不知,我剛才走路心急,不慎摔了一跤,在地上磕破了頭……”

  “他們都是磕破了腦袋?”

  “正是,今日霧大,這路可是滑溜得很呀!”

  “楊騰,這地上的許多棍棒又是從何而來?”

  “董都尉,那是為了防備野狼叼走小羊,我們砍來修羊圈的。我們都是謹守法令的人,那木棒按都尉的要求,都沒有超過三指粗!”

  話音未落,壯漢從地上揀起一根手臂粗的大木棒,棒頭上還沾著血跡。

  “楊騰,這也叫三指粗?”

  “董都尉,那、那是我兒楊駒砍的,他的手指生得粗大。楊駒,你這個蠢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