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劉宏的馬骨
作者:木木三大少      更新:2020-05-17 12:55      字數:2415
  隨著水車從涼州推廣到三輔關中,整個關西地區都從中得利,有效減緩了旱災的破壞。

  此等影響農業的大事,自然被快馬報入京師雒陽城。

  馬日磾、蔡邕、盧植等師長得悉此事,在京師的士人圈子裏對牛平大加褒揚。

  同時,牛平發明的“牛平磨”也從豫州傳到了河南尹境內。

  對外宣稱以名將為目標的牛平,卻是以知識淵博,善於治田而揚名京師。

  以此勢頭,牛平成年之後,一個隴西郡的舉孝廉是十拿九穩了。若非太過年輕,年齡不達標,就是舉茂才都不足為奇。

  袁逢、袁隗這兩個三公大佬也注意到了牛平這個年輕人,將他的情況傳回了汝陽縣。

  袁紹聽聞牛平的事跡後,一邊按照牛平的方法組織袁氏莊園抗旱,一邊與眾人商議,再一次提高了對牛平的評價。

  袁紹特地囑咐密友辛評,讓他多與牛平聯係,將其拉攏到身邊,伺機發展成誌同道合的同黨。

  這一次遊曆天下,牛平自己都未曾料到,最大的收獲不是找到了幾個未來的名將,而是在士人群體中立住腳,初步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牛平更沒有想到的是,涼州旱情得以緩解後,也進而避免了蝗災的出現。

  因為大麵積的田地幹旱沒有出現,所以蝗蟲也隻是零星出現。配合牛平推廣的養雞養鴨除蝗法,蝗蟲很快就被消滅,田地裏的莊稼安然無恙。

  涼州百姓不明真相,把這些幸運都歸於牛平的神奇,認為這個殺死白虎王的人是神仙下凡,有賑災破厄的本領。

  其實,之所以大旱之後必有蝗災,是有科學道理的。

  因為,蝗蟲的生長習性就是將卵下在幹涸的泥地裏繁衍。

  幹涸裸露的泥地越多,蝗蟲繁衍生息的空間也越大。當集中出現的蝗蟲超過了一定的數量,就會變成鋪天蓋地,席卷一起的蝗災。

  故而,隻要有水種植農作物,不讓土地大麵積的幹涸閑置,也就破壞了蝗蟲繁衍後代的環境,從而能夠避免蝗蟲的大量繁殖。

  莫說是漢朝這些人,即使是來自於後世的牛平,也沒有徹底搞清楚幹旱與蝗災之間的關係。

  隻不過,誤打誤撞下,通過抗擊旱災,牛平也間接遏製了蝗災的發生。

  當你主動去做一些利國利民的好事時,命運中總會有更多的驚喜在暗暗的等待著你。

  同樣的,當你肆意妄為時,報應早遲是會落到你的頭上。即使你僥幸逃過一劫,你的子孫也會替你還債。

  京師雒陽城裏,年輕的皇帝劉宏又一次發揮他的奇思妙想,不斷的刺激著天下的世家大族。

  皇帝一邊施行黨錮,讓許多士人無法出仕,另一邊卻將幾十個市井百姓定性為宣陵孝子,對他們大加讚賞,統統封賞了郎中和太子舍人的官職。

  這年夏天,全國的旱災還未消停,雒陽城郊外卻又出了奇事。

  雒陽城東南三十裏外的宣陵突然熱鬧起來,數十位市井小民突然在這裏聚會,個個披麻戴孝為先皇守靈,自稱是“宣陵孝子”。

  宣陵埋葬的正是上一任的桓帝劉誌。

  桓帝劉誌駕崩十一年了,一向睡得安安穩穩,不知怎地突然間就多了這麽多孝子賢孫。

  京師的士大夫們將這幫投機的小人當作小醜,一笑置之。

  可是,皇帝劉宏得知此事後,卻是龍顏大悅,一紙詔書就將這些人全都封為了太子舍人。

  雖然太子舍人隻是年俸二百石的小官,可是這是太子身邊的職位,陪伴的是將來的皇帝。

  這官職,有長線投資想法的士族子弟都要搶著當呢!

  皇帝劉宏真的如此糊塗,拿著朝廷官職胡亂封賞嗎?卻也不是。

  劉宏此舉,明顯就是燕昭王“千金買馬骨”的意思。

  的確,那幾十個“宣陵孝子”都是無才無德,隻會哭喪的玩意兒。可是,他們表現出了對劉漢皇室的忠誠呀!

  皇帝劉宏就是要借此告訴天下人,隻要忠於我劉家,哪怕是無才無德,我也會給他好處。

  若是有才有德之人忠於我皇室,我更會好好的重用!

  所以,幾十個大字不識的“宣陵孝子”,就是皇帝劉宏丟給天下人看的馬骨頭。

  其實,此時皇帝劉宏還沒有立太子,他的幾個兒子都夭折了,剛出生的庶長子劉辯還在何貴人的懷裏吃奶呢!

  所以,現在根本就不需要設置太子舍人。皇帝劉宏擺明了就是要養這幫表忠心的閑人。

  劉宏在雒陽城中表演“千金買馬骨”,卻再一次惹惱了黨人集團。

  因為,在黨人們看來,這無疑又是皇帝對士人們的羞辱。

  你們這些黨人不是想要染指壟斷官吏任命權麽?這權力,是我劉家的!

  我就是寧肯用大字不識的市井小民當官,也不讓你們這些黨人出仕!

  黨人們雖然恨得咬牙切齒,可是軍隊掌握在皇帝與宦官集團的手中,也不可能就此造反。

  於是,各地黨人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不滿。

  一月間,各地頻頻上報各種怪異之事,什麽雞長了兩個頭啊,豬生下來五條腿啊之類的。

  總而言之,就是朝廷失德,天降災異的意思。

  反正天下異象的解釋權掌握在我黨人儒家名士的手中,這就是一種文雅的警告——皇帝陛下,再這樣搞下去,隻怕哪天就要天崩地裂了喲!陛下還是掂量著辦吧!

  忠於劉氏皇室,又在士人中聲望甚高的議郎蔡邕見雙方劍拔弩張,又站出來居中調和了。

  蔡邕文采斐然的上書言事,對皇帝劉宏進行勸諫。

  蔡邕文中大意是:這幫所謂的“宣陵孝子”,跟先帝桓帝非親非故,也不像朝中官吏士大夫那樣受過桓帝恩德,他們這是哭的哪門子喪?

  再者說,桓帝駕崩的時候也不見這幫人,怎地過了這麽多年,他們才跑來當“孝子”呢?

  所以,蔡邕認為這些人都是投機諂媚的小人。

  太子舍人是事關大漢將來的重要官職,應選品德高尚的人擔任,這些小人怎麽能幹這個呢?

  所以,蔡邕建議,應把所謂的“宣陵孝子”全部遣返回鄉,以免壞了朝廷用人的風氣。

  可是,蔡邕再一次書生意氣,主動站出來給黨人們當槍使了。

  他並沒有真正領會皇帝劉宏的真實用意。

  天下名士蔡邕用道德品質來說事,繞過了“忠”這個概念,劉宏也不好直接反駁他。

  蔡議郎認為“宣陵孝子”們的德行不足以勝任太子舍人,好,沒問題,這方麵你們這些大儒最有發言權嘛!

  皇帝劉宏一紙詔書,又將“宣陵孝子”們由太子舍人全都改封為二百石起的丞、尉之職。

  馬骨它就是值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