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京師異象
作者:木木三大少      更新:2020-05-10 08:18      字數:2247
  漢帝劉宏熹平六年春正月辛醜,朝廷大赦天下,許多戴罪的士人,犯法的遊俠洗脫了案底,再一次活躍起來。

  此時,牛平一行已經回到了雒陽城中,再次投宿到馬日磾府上。

  牛平回到雒陽城,隻是來給馬日磾和蔡邕二位老師道個別,就準備繼續西歸。

  可是,蔡邕在為《九章算術》作注時,遇到一些疑難的算學問題。見到牛平後,蔡邕不由分說,強留下牛平幫助自己,抓了他的差。

  蔡大名士可惹不起,牛平隻好每日到蔡邕府上陪他研究算學題。

  見陪同牛平的牛輔與李傕二人閑來無事,蔡邕就將小女兒蔡琰丟給了牛輔,讓這小子帶著蔡琰在城裏四處遊玩。

  不知不覺間,牛平三人在雒陽城裏又滯留了一個月。

  二月間的一天,蔡邕上朝歸來,憂心忡忡地告訴牛平,雒陽南宮的平城門及雒陽武庫的東垣房屋莫名其妙的自己壞掉了。

  牛平不解的問道,不過是兩處建築朽壞,朝廷自有左校搬磚添瓦的修理,何須為此憂愁善感?

  蔡邕搖了搖頭,對牛平說道:“牛平,此乃上天示警,不可不察啊!

  平城門,是南宮正陽之門,與南宮相連接,陛下郊祀法駕都要從此門出入。此門是南宮諸門中最重要的,代表著皇家之尊嚴。

  雒陽武庫,則是禁兵所藏。武庫東垣正是庫之外障。此乃雒陽城除皇宮外最要緊之處所。

  《易傳》曰:小人在位,厥妖城門自壞。

  平城門及武庫東垣自壞,乃是上天示警,朝中奸佞小人當道啊!”

  小人當道?如今朝中宦官集團得勢,老師這是在暗指中常侍們把持朝政?

  牛平知道蔡邕是一個敢於犯顏直諫的正直之人,怕他一上頭,拿著這個話題到朝堂上去開噴,決定給他消消火,降降溫。

  畢竟,在牛平的印象中,漢靈帝劉宏一輩子都信任宦官,看不慣黨人,宦官集團還要掌權很多年。

  蔡邕此時跳出去,不過是蜻蜓撼石柱,自討沒趣。而且,還會引火燒身,招致打擊報複。

  若說蔡邕是黨人中堅力量,此時殺出去聲討政敵,為己方陣營謀取利益,倒也情有可原。

  畢竟,此時縱有些犧牲,隻要人不死,將來總會有政治回報。

  問題的關鍵在於,牛平的這位耿直老師蔡邕從不拉幫結夥,並非那些黨人的同誌!

  據牛平觀察,蔡邕雖然是士族中的名士,但他既不屬於想架空皇權的士族黨人集團,也不屬於皇帝身邊的宦官集團。

  蔡邕是兩漢養士四百年,培養出來的那種忠於劉氏皇權的士人。

  也就是說,蔡邕是正經為皇帝效忠,但不屬於兩大陣營的中立派。

  牛平知道,在這漢末政治鬥爭的漩渦中,如蔡邕這種真正忠於漢室的士人,隻能落得個兩頭不討好。

  牛平當然沒有那個水平跟蔡邕辯論《易傳》裏的內容,他隻得委婉的給蔡邕分析了一下當下雒陽城裏的政治氛圍。

  自從去年永昌郡太守曹鸞上書進諫,反被打死在獄中後,皇帝陛下進行了更嚴厲的二次黨錮。

  黨人的門生故吏紛紛丟官,關東地區積聚了許多怨氣。

  雒陽城中,這幾個月定是暗潮洶湧。

  聽說去年十月,皇宮裏就發生了大樹倒生的怪異之事。

  如今南宮平城門及武庫東垣屋又莫名自壞。

  隔三差五的出現怪異之事,似乎都是上天的示警,矛頭指向了宦官當政。

  可是,近來發生的這一切,當真都是偶然,沒有人為作祟麽?

  蔡邕聽了牛平的分析,默然良久,麵上的憂愁之色卻變得更重了。

  “牛平,我的《九章算術注》已經寫得差不多了,明日你就不必再來。離開家鄉這麽久,你也該啟程回家了。我這裏有幾卷珍藏的典籍,就送給你作臨別禮吧!”

  蔡邕打開一個箱子,取出幾卷竹簡,將其交到了牛平的手中。

  “先生保重!”

  牛平抱著竹簡,對蔡邕行弟子之禮,道了聲珍重後,離開了蔡邕的書房。

  牛平心頭明白,蔡邕的倔脾氣又犯了。

  牛平已經幫他分析了局勢,暗示雒陽城這些混亂極有可能是黨人們動的手腳,勸他不必去趟渾水,被黨人集團利用。

  然而,蔡邕顯然是為了大漢,想要站出來說話了。

  蔡邕突然趕牛平走,就是為了不讓牛平卷入京城的政治鬥爭,這是他對牛平這個弟子的一種保護。

  至於他自己,隻怕已是將個人安危拋之腦後。

  牛平知道勸阻不了蔡邕了,也隻得作罷。

  既然蔡邕是死於王允之手,那麽這之前的政治風波中,想來他也是有驚無險。

  所以,牛平也不擔心蔡邕會有性命之憂。

  等日後提前收拾了王允那個陰謀家,就足以保護老師蔡邕了。

  擔心雒陽城變成火藥桶,爆發又一輪政治鬥爭,牛平聽從蔡邕的安排,收拾好行裝,辭別了馬日磾,匆匆離開了雒陽城。

  穿過函穀關,進入弘農郡,牛平再次拜訪了張奐父子,與蘇氏姐弟重聚。

  久別重逢,眾人自是又有一番熱鬧。

  在牛平離開雒陽城不久,蔡邕就上書言事,針對雒陽城近期發生的怪異之事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勸諫皇帝選拔任用賢良之人。

  或許有牛平的影響,蔡邕的言辭稍有收斂,並未直接攻擊曹節、王甫等宦官當政。因而,他也未遭到宦官勢力的反擊,依然好好的當著他的議郎。

  不知是聽進了蔡邕的話,還是黨錮擴大範圍後朝中真的缺人,擔任廬江郡太守才一年多的盧植又被召回朝廷擔任了議郎。

  未過幾日,皇帝劉宏又拜盧植為侍中、尚書,對他大見親待和信任。

  朝野上下也看出來了,皇帝劉宏依然對關東的黨人充滿戒心。即使是要提拔重用士族中人,皇帝陛下也偏向於出身於涼州、幽並等邊僻之地的士人。

  汝南袁氏的後山上,袁紹身邊聚集的友人越來越多……

  離開張奐家後,牛平從茅津渡過黃河,第二次踏上河東郡的土地。

  這一次,牛平徑直前往關羽家,欲接上關羽一家同回隴西。

  然而,看著眼前的景象,牛平目瞪口呆,後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