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新家
作者:有限無敵      更新:2020-12-13 17:15      字數:2114
  趙和看到大殿中並沒有錢六等人,問道:“小虎,錢六他們呢?”

  “他們完事後就去接著巡邏了!”

  “大興縣沒來人嗎?”

  “來了,上午來了一個役頭帶著兩個白身,詢問了一下昨晚著火的情況!”

  聽到這個消息,趙和有些緊張,問道:“怎樣,他們問出什麽了嗎?”

  趙小虎哈哈一笑,說道:“二哥有些過分緊張了,這幫家夥比咱們常熟皂班的衙役還不如,上來直接索要賄賂,等從錢六那裏拿了錢後,根本沒怎麽問就走了!”

  趙和聽趙小虎這麽說長出一口氣,隻要官府不追究問題就不大。其實趙和不知道的是明代中後期北都治安十分差,在萬曆十七年甚至發生過大臣下朝被搶的案件,皇帝當時十分震怒,撤了兵馬司指揮的職務,並且派出錦衣衛進行嚴打。可是治安並沒有多少好轉,錦衣衛嚴打時這幫地痞流氓能收斂一些,風頭過後還是出來到處搶劫收保護費。

  在北都內城都這個樣子,更不要說外城了,所以大興縣對這種著火的案子已經見怪不怪了,隻要沒有苦主告狀深究,官府也樂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看到自己最為擔心的事情解決,趙和鬆了口氣,他問道:“銀子都安全吧?”

  “請二哥放心,銀子都在水井中,不知二哥什麽時候取回來?”

  趙和猶豫一下說道:“不忙,現在我成為了把總,在崇南坊這裏咱們說了算,總住在關帝廟也不是個辦法,宋先生你一會兒出去找個牙行,看看有沒有偏僻的大院子,咱們買一個,等搬過去後在將銀子起出來!”

  宋獻策聽趙和這麽說點頭答應,然後問道:“東家對這個房子可有什麽要求?”

  “要院子夠大的,房間夠多的,地理位置無所謂!”

  宋獻策點頭答應,然後出去開始尋找合適的院子。

  外城這邊不同內城房價高,北城住的都是一些普通老百姓,所以有很多空房子。在加上趙和現在不差銀子,宋獻策出去很快就找到了房子。

  趙和的新家在霍家橋附近,這裏原本是一處倉庫,放的都是燒製好的磚瓦,後來被人買下建成一座獨棟院子。這處新家占地十分廣大,足有二十多畝,前後五六近院子,設計是傳統的北都四合院。

  趙和看後十分滿意,對賣家要的一百二十兩銀子根本沒還價,直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裏就成了趙和在北都的新家。

  這地方十分僻靜,左右五十米內並沒有什麽民居,同時距離關帝廟隻有二百多米的距離,如果有什麽情況錢六他們也能很快趕到,趙和對這個新家很滿意。一百二十兩的價錢在內城也可以買一個四合院了,不過趙和要求房主將所有家具都留下,自己也就不在置辦了。

  搬入新家的當天晚上,趙和就帶著趙小虎與胡老四他們,去了被燒成一片瓦礫的李家,從後院水井中將五個大箱子抬了回來。這五個大箱子中共有白銀兩千四百兩,除了這些還有二百多兩金元寶,大概這是李德才的全部身家了。

  趙和在家中找了一個穩妥的地方,取出四百兩白銀,然後將其他白銀都埋入地下。現在萬事結束,下一步就是要進行趙和的發財大計了。

  趙和的發財大計很簡單,那就是搞麥芽糖。趙和發現明代糖這種東西十分稀缺,就是那些品相不怎麽樣的麥芽糖,也要五個大錢一小塊,要知道三個大錢就可以買一個驢肉燒餅了,可想而知這個甜食有多麽的貴。

  趙和在後世是一個合格的財務經理,知道雞蛋不能都放到一個籃子中,所以讓自己的投資多樣化,才是一個企業做大做強的關鍵。趙和以前搞過煙草,可是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東西很容易被仿製,在加上煙草都是依托的糧幫,現在自己與糧幫關係不錯,之間的合作自然沒問題,但萬一將來鬧掰呢?

  在揚州的時候趙和就擺了糧幫一道,隻是趙和後台勢力太大,糧幫不敢說什麽而已,但難保趙和的後台總這麽強硬下去。不說別人,就是這個楊漣,在趙和的記憶中,幾年後就要倒黴丟了性命,到時候自己沒了靠山,還想從糧幫手中收取差價自然如同白日做夢。

  所以趙和必須要找幾項自己能獨立運作的產業,那些傳統行業來錢太慢,黃賭毒等非法行業倒是賺錢,但趙和現在的老師是知識分子,搞這些豈不自掉身價?所以販賣麥芽糖這種高技術含量的商品才是趙和的首選。

  其實製作麥芽糖在漢代就已經出現,到了明代這個流程並不是什麽秘密,但趙和手中掌握這個時代還沒認識到的大神器,就是玉米!

  麥芽糖就是利用小麥發芽產生的澱粉酶,作用在澱粉上產生葡萄糖,這就是麥芽糖產生的原理,所以所有含澱粉的農作物都可以製作麥芽糖。

  製作麥芽糖需要糧食,中國古代曆來都是缺糧的,曆代統治者嚴禁使用糧食製作麥芽糖與酒類,但這種東西如何能禁止得了?所以也就造成了這兩種東西在市麵上價格十分貴。

  原本趙和還想用玉米釀酒的,隻是趙和不熟悉釀酒的流程,在加上釀酒在明代也算一個高技術行業,沒有好的手藝很可能搞出一壇子醋,所以經過考慮後,趙和準備用這些玉米製作麥芽糖。

  在有了穩定居所後,趙和就讓胡老四去窯工家中收購他們稱為番麥的玉米,價格嗎也算合理,一斤麵粉換二十斤番麥,這個價錢在後世完全是搶錢一樣。後世就算玉米不值錢,但一斤麵粉最多也就換兩斤玉米麵,趙和這一下就有了十倍的利潤進賬。

  當然,明代的情況不能用後世的情況去套,趙和肯用上好的麵粉去換窯工手中喂豬的番麥,就已經是仁至義盡了。這條消息一出,趙和在窯工中的聲望馬上升到頂點,一些人家甚至供起了趙和的長生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