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東城分司
作者:有限無敵      更新:2020-12-13 17:15      字數:2094
  既然不是李永貞的什麽實在親戚,虞業龍也就放心了,他坐在椅子上翹著二郎腿問道:“趙和,你在常熟可有功名告身?家業幾何啊?”

  虞業龍這是在探趙和的底,誰都知道江南水鄉文化昌盛,萬一這個趙和家世顯赫,自己不自知在得罪了人家犯不上。

  趙和一笑,他社會經驗無比豐富,豈不知道這位虞大人這麽問是什麽意思?不過趙和並不想對這家夥說,趙和說道:“回大人的話,屬下沒有功名,父親是常熟縣梅李鎮的總糧,家中祖上三代也沒有做官的!”

  原來如此,虞業龍心想原來是個土財主,大概是不知道什麽原因靠上了李永貞,所以便跑到北都做起了升官發財的美夢。

  “原來如此,你沒有功名,那以後就不要穿長衫了,北都這裏不比南方,街麵上的巡城禦史老爺們厲害的緊,萬一抓到你不尊禮法本官可救不了你!”

  明初朱元璋確實規定不是讀書人不準穿長衫,但這都過去二百多年了,不要說長衫隨便穿,就是蟒服、飛魚服等賜服都有人在家偷著穿,更不要說這種普通的長衫了。不過趙和並不想得罪這個虞大人,所以點頭表示答應。

  看到趙和乖巧,虞業龍心中滿意,他接著說道:“本官手下缺額不多,但既然你是李公公推薦來的,本官自然要善待與你!”

  虞業龍說完頓了一下,看了看趙和,發現這家夥完全裝傻充愣,就當沒聽明白自己話中的意思,不免心中十分生氣。

  俗話說得好,千裏為官隻為財,如果沒有個人的需求,誰想當這個級別不高、爛事一堆的兵馬司指揮。剛才虞業龍說話的意思就是讓趙和行賄,至於給趙和什麽官職,就看你給多少錢了。

  趙和當然明白虞業龍的意思,如果是以前趙和銀子還在的話,他也樂得清閑,給這個家夥百八十兩銀子倒也無妨。但現在趙和窮的要死,吃飯成問題,哪有什麽閑錢給這家夥行賄?所以趙和大眼皮一翻,就當不清楚虞業龍的意思。

  虞業龍等了半天也沒看到趙和送上紅包,氣的說道:“現在本衙門缺額已滿,趙和你明日去宋副使那裏報到,當個火長吧!”

  兵馬司是個正四品衙門,除了兵馬司指揮是正四品以外,還有五個副指揮、一個吏司,這些都是具備國家公務員身份的,是有品級的。除了這些兵馬司下麵還有數量不等的把總、鋪長、火長。把總屬於七品武官,相當於後世的縣處級幹部,但這個鋪長火長就不行了,隻有一個國家承認的基層辦事人員身份,大概地位與趙和在常熟剛參加工作的役頭差不多。

  趙和不知道兵馬司的級別情況,不過他並不想爭取什麽,因為趙和早已經打好主意,盡快勾搭上楊漣的女兒楊婉,爭取在一個月內調到戶部去,那裏才是自己施展拳腳的地方,至於這個兵馬司嗎,趙和根本沒看在眼裏。

  趙和起身抱拳告退,跟著仆人去了吏房領了自己的告身,同時問清那個宋副使在那裏辦公,然後領著宋獻策等人走出了兵馬司大門。這時外麵已經臨近傍晚,北都城因為是首都,有嚴格的宵禁製度,晚上沒有事出來瞎溜達是要挨鞭子的,趙和看了看天色說道:“今天晚了,明天咱們再去報道吧!”

  剛才在屋中宋獻策有話不好問,現在出了來,宋獻策低聲問道:“東家,剛才虞大人都已經點明了,隻有給他些好處就能給咱們弄個肥差,東家為何裝作沒聽懂呢?”

  宋獻策知道趙和有錢,昨天剛從他那訛走了一百兩銀子,要知道一百兩可不是小數目,隻要拿出二三十兩行賄虞業龍,怎麽說也能混個肥差,何苦去當一個管消防的火長呢?

  趙和那敢說那一百兩銀子昨晚上一股腦都給了李進忠,沒辦法趙和隻好扒瞎道:“宋先生放心,趙某心中自有算計!”

  宋獻策知道趙和詭計多端,聽他這麽說還以為這家夥真有什麽算計,所以也就沒在追問。

  幾人回到東城的住所休息,第二天一早起來帶上告身,從崇文門出去趕往東城兵馬分司。

  這個東城兵馬分司可不是東城兵馬司,南城因為地域麵積巨大,所以分為五個兵馬分司。從西便門到宣武門這一帶稱為西城分司,宣武門到琉璃廠這一帶稱為北城分司,正陽門前最為繁華的地界稱為中城分司,草廠胡同到崇文門稱為南城分司,崇文門到東便門稱為東城分司。

  這五個分司地域麵積最大的就是東城分司,從崇文門外大街開始,包括了東便門、廣渠門、左安門之間的廣大地區,這裏由一個兵馬司副指揮鎮守,駐地就設在靠近崇文門外大街的汪太醫胡同。這裏原本是元代的東南巡警廳駐地,明朝建立後廢了巡警廳,所有人員改隸新成立的兵馬司,所以巡警廳也就成了東城分司的所在地。

  東城分司雖然占地麵積最大,但商業環境可遠遠不如正陽門外的中城分司,東城這裏分為兩個坊,崇北坊與崇南坊,明代的坊甲製度相當於後世的街道,都是按照人口規模劃定的,這麽大的區域隻劃定了兩個坊,從這裏就能看出來東城分司的處境,那就是人口稀少,商業不旺。

  趙和從崇文門出來馬上發現南城與東城的不同,東城街道整齊、商鋪繁多,可是崇文門外卻是房屋低矮,除了崇文門外大街,其他所有的小路都是土路,估計多長時間都沒有修繕了,地麵上是深深的車轍,到處都是塵土與淤泥。崇文門外這裏是酒坊,這裏供應全北都百萬人口的飲酒,所以到處都是酒坊糧倉,提鼻子聞都是酒糟的氣味。

  趙和等人順著崇文門外大街來到汪太醫胡同,不遠處就是磁器口,這裏在後世可是一等一的商業區,但在明代這裏名副其實,就是賣瓷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