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黑錯人了
作者:有限無敵      更新:2020-12-13 17:14      字數:2200
  源頭征稅的意思就是在商品的生產地隻征收一次稅款,然後憑借征稅證明,商品就可以全國流通。這種稅收製度的好處很對,可以將稅收牢牢把握在朝廷手中,同時可以借著實行新稅製將皇帝設立的各地稅關撤銷。

  畢自嚴是東林黨,也是一個財稅專家,聽趙和這麽說大點其頭,慢慢對趙和的稱呼也變了,不在直呼其名,而是稱呼趙和的字。

  “穀豐,那按照朝廷現在的實際情況,你說應該怎麽辦?”

  這可是個難題,國家大事不是你家裏財迷油鹽的那些破事,整個國家億萬人口,國政稍微調整就要產生無數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才是真正的難點。

  趙和沉吟一下,然後說道:“部堂大人,現在朝廷內憂外患,小人以為不應該實行什麽激進手段,反而要維持現狀,但可以挑出幾個縣試行小人的稅費製度,先從收費開始,試驗一下!”

  趙和能說出這番話當然不是心有錦繡,而是他知道明末各種問題凸顯,偏偏遼東還碰到滿清崛起,所以才要實行平穩政策。

  趙和提出的政策十分保守,完全不像一個熱血年輕人應該說的,不過宦海沉浮二十多年的畢自嚴十分欣賞,心中對趙和的評價又上了一個階梯。

  畢自嚴因為不是穿越人士,所以不知道未來怎麽樣,所以他將趙和說的內憂外患理解為朝堂上國本之爭,民間土地兼並的問題。

  “穀豐,聽你所說應該對時政有些了解,你說一下你的看法!”

  趙和聽畢自嚴這麽說就是一愣,今天不是稅收製度答辯嗎,怎麽變成百家講壇了?自己隻對如何收稅有些研究,至於時政那是兩眼一抹黑。

  但畢自嚴都問了,趙和隻好硬著頭皮回答,趙和想了半天,隻好稍微透漏一下曆史:“部堂大人,小人對朝廷大佬不便於評論,但皇帝年事以高,應該要為將來準備了!”

  這件事東林黨已經在籌備,幾年前把福王趕去之國就是一項,現在太子身邊的老師都是東林黨人就是第二項,隻要老皇帝一死,新皇帝接班,他的老師馬上就是未來的閣臣。

  但趙和說的並不是這個意思,趙和說完後看了一眼畢自嚴,然後又說道:“部堂大人,是不是應該注意一下太子身邊的宦官,要提防他們借著機會折騰事情!”

  趙和的意思是要注意魏忠賢,隻是趙和為了不讓人產生懷疑,不能說出魏忠賢的名字,不過就這樣畢自嚴對趙和的話也深以為然。

  畢自嚴手撚長須,心想確實應該注意一下太子身邊的宦官,萬萬不能在關鍵時刻,讓這幫閹人最後摘了桃子。可是畢自嚴知道太子身邊的伴讀王安有馮保之風,是個對東林黨十分友善的太監,難道將來這個王安能反水東林黨?

  畢自嚴雖然現在級別不低,但一天京官都沒當過,所以對朝廷中的一些事情不太了解。今天聽趙和這麽說,感覺還是給京中一些東林好友寫一封信,提醒他們注意一下太子身邊的太監,特別是那個王安。

  畢自嚴現在對趙和這個小子十分感興趣,這小子見到自己沒有那些年輕人的拘謹,能保持一顆平常心十分不容易。畢自嚴知道趙和拜了錢謙益為師,要不是畢自嚴與錢謙益差著輩分,真想將這小子搶來當自己的徒弟。

  趙和現在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香饃饃,剛才他給魏忠賢下套心中十分高興,現在自己投靠了東林黨,隻要將未來的東林黨大敵魏忠賢弄死,在等將來與自己交好的錢謙益、楊漣登上高位,自己還不是在中央想要挑哪個位置就去哪個位置?

  趙和算盤打得挺精,但是他忘了自己對明代曆史完全一知半解,他隻知道魏忠賢是未來的九千歲,完全不知道現在魏忠賢並不姓魏,而是叫李進忠。同時現在的李進忠也不是什麽成功太監,隻是皇長孫朱由校身邊最低級的打掃宦官。

  堂堂東林黨的大佬畢自嚴,能知道太子伴讀王安,甚至知道太監魏朝,但實在沒聽過那個倒馬桶出身的李進忠。

  趙和還不知道曆史因為自己的胡言亂語發生了變化,反而在能給未來的九千歲下套沾沾自喜,趙和坐在畢自嚴這裏侃侃而談,從國政談到了民間,從國內談到了海外。

  畢自嚴對趙和真是越來越欣賞,這個年輕人如果能讀書科舉,絕對是個名臣的料。

  畢自嚴問道:“穀豐,你現在是何功名?”

  趙和聽畢自嚴這麽問剛才的高興勁沒了,隻好低頭說道:“部堂大人,小人拜師後還未受教導,目前還是蒙童!不過我老師已經為小人找好了路子,這次來南都讓小人去找成基命成大人,準備入了國子監,當個捐生!”

  讀書講究盡早,畢自嚴聽趙和說現在還是個蒙童,心中歎了口氣,心想世事沒有十全十美,這個趙和如果不是科舉正途出身,將來的成就有限。

  這也是這個時代的無奈,這些科舉正途出身的官員牢牢把持各級官員的晉升階梯,如果不是科舉正途出身,最高成就也就是個典史。就算趙和掛籍成了捐生,最多也就當個縣丞,想要邁出最後一步成為七品縣令,那是難之又難。

  畢自嚴起了愛才之心,不想趙和這種人才沒於民間:“穀豐,老夫這裏正好缺一個照磨所書辦,你可想過來?”

  照磨所相當於後世的秘書處,主要負責長官的文件傳送、印章管理,照磨所設照磨一人,正九品;檢校一人,從九品。同時還有若幹書辦,相當於後世部長副部長的公文秘書,雖然沒有品級,但手中權利極大。

  趙和一聽心動不已,說句實話他真的有些動心了,戶部可不比小小常熟縣,這裏是國家部委機關。俗話說得好,背靠大樹好乘涼,隻好與畢自嚴關係處好了,將來升官發財不在話下。

  這時候趙和還不知道明代官場規矩比後世還森嚴,隻要不是科舉正途出身的官員,正八品就是你的天花板。就算你是舉人身份,五品就已經到了頭,像海瑞那種能當到正二品大員的例子很少,畢竟明代二百多年也就出了一個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