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畢自嚴
作者:有限無敵      更新:2020-12-13 17:14      字數:2220
  趙和站在戶部衙門前足有一刻鍾,裏麵沒有一個人出來問自己幹什麽。可是趙和剛要邁步進去,裏麵出來一個身穿衙役服色的家夥問道:“你是何人?不知道這裏是戶部重地嗎?還想擅闖?”

  操你娘,老子都站了一刻鍾,剛才怎麽沒見你問?

  趙和心中大罵,但嘴上可不敢說什麽,隻能賠笑道:“小人是常熟縣役頭,來拜見畢司徒!”

  那個衙役聽趙和這麽說一皺眉,問道:“這裏是戶部,要送糧去北城糧倉,還有你什麽身份,畢司徒能見你嗎?”

  趙和壓住氣,從懷中掏出楊漣的信,交給那衙役說道:“這是我們縣尊交給畢司徒的信,請大哥送進去!”

  那個衙役接過信,看到信封上寫著“楊漣呈上”,那個衙役知道楊漣是畢自嚴的好朋友,看到信後才不敢怠慢,趕緊接過信送了進去。

  趙和看到自己又沒人管了,心中大罵這幫狗眼看人低的家夥。可是趙和還不敢走,因為他不知道畢自嚴是不是有給楊漣的回信。

  好在這次趙和並沒有久等,不到五分鍾,那個衙役重新跑了出來,笑道:“原來老弟還在,畢司徒請老弟進去!”

  前後態度的轉變讓趙和一愣,剛才這個家夥一副眼高於頂的神態,怎麽現在就變了?難道剛才楊漣的書信上提到了自己?所以畢自嚴才要見自己?

  趙和也想不通,隻能跟著那個衙役走進戶部衙門。

  戶部衙門與縣中衙門就不同了,因為戶部沒有地方事務,所以沒有審案子的大堂。繞過影壁牆就是一排房子,門口分別掛著南直隸清吏司、江西清吏司、浙江清吏司、雲南清吏司等木牌。

  兩邊的房子挺多,但大部分屋中都空著,隻有南直隸、江西浙江幾個屋中中有人在辦公。

  趙和左右看了看,感覺國家機關與自己上班的縣級單位也沒什麽不同,無非就是屋中大點,桌子大些而已。

  趙和跟著那個衙役轉彎走入二進院子,二進院子清雅許多,院中還種了幾棵梧桐樹,大概想要引得鳳凰來。不過這時候正是寒冬臘月,梧桐樹的樹葉早已經掉落,隻剩下光禿禿的樹幹聳立在院中。

  那衙役帶著趙和來到居中的屋前,站在外麵高聲叫道:“部堂大人,常熟縣來人帶到!”

  裏麵一個深沉的聲音說道:“讓他進來吧!”

  趙和撩起棉製門簾走了進去,裏麵點著一盆木炭,到不怎麽冷,一個身穿紅色官袍、頭戴短翅烏紗帽、身穿團領衫、腰係金帶的中年官員坐在正中。

  身穿紅袍,胸前的補子繡著孔雀,趙和知道這位就是三品大員,掌管南方數省錢糧的財神爺,南都戶部侍郎畢自嚴畢大人。

  趙和可以跟其他讀書人裝逼,也可以在背後罵文震孟,但對這種真正的朝廷大員可半點不敢怠慢,趕緊雙膝跪倒說道:“常熟縣趙和,拜見部堂大人!”

  明代規矩,隻有六部九卿的長官才能稱為部堂,但現在南都戶部隻有畢自嚴這麽一個侍郎主事,趙和也樂得拍馬屁,直呼部堂大人。這就像後世那些副局長、副縣長,明明隻是一個副手,但還是喜歡外人稱呼自己時去掉那個副字。

  畢自嚴為人與楊漣差不多,不苟言笑為人極正,看趙和進來點點頭說道:“你就是趙和?起來說話!”

  趙和站起來與畢自嚴對視,才發現這個畢侍郎與楊漣差不多年紀。趙和不禁心中暗罵:看來楊漣水平也不怎麽樣,與這個畢自嚴年紀差不多,卻中進士這麽晚,到現在都要自稱晚輩。要不是老子知道楊漣將來能出名,這家夥實在不是的好老師。

  趙和不知道,這個畢自嚴可不一般,老子祖父都是進士,同時自己十分聰明,在二十三歲就中了進士,所以才能在四十七歲的年紀混到三品大員。

  趙和來到這個時代碰到的都是極品讀書人,比如說錢謙益、文震孟,還有麵前這個畢自嚴,所以以為中進士很容易。可是趙和不知道,明朝全國上下億萬人,有誌讀書科舉的就有上百萬,但每三年朝廷隻錄取三百進士,從這個比例上就能看出來中進士有多難了。

  楊漣幼時家貧,這種家庭條件下他還能考上進士,這份功夫可半點不次於錢謙益等人了。

  畢自嚴不知道趙和心中的齷蹉想法,他上下看了看趙和,發現趙和眼中透漏出的自信,這一點讓畢自嚴十分滿意。

  畢自嚴問道:“本官看文孺的信上說,你拜錢謙益為師了?”

  畢自嚴不管身份地位年齡,都遠超錢謙益,所以可以直呼錢謙益的名字。

  趙和聽畢自嚴這麽說,趕緊躬身說道:“趙和拜師已有一月有餘!”

  “嗯,很好!這次楊文孺讓你送信隻是托詞,實質是本官要見你!”

  趙和聽畢自嚴這麽說感覺摸不到頭腦,自己隻是個不入流的小吏,人家畢自嚴是高官幹部,怎能點名要見自己?

  “趙和,本官聽說你有一番奇談怪論,準備在常熟搞什麽建設費?這可是你說的?”

  趙和聽畢自嚴這麽說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老家夥要見自己就為了這件事。

  當時趙和在望海樓上大放厥詞,說要增加商業稅,用來改變朝廷收入不足的問題。當時楊漣為了保護趙和斥責了他,但楊漣心中卻十分讚賞趙和說的話,因為他知道要想改變朝廷歲用不足的問題,趙和所說是一個可行的解決辦法,大概也是唯一的解決辦法。

  明代作為古代中國一個大一統王朝,自然不可避免的同樣患上土地兼並這個毛病。明代的這些精英統治集團,也有人早早就發覺問題,同時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良方,這就是張居正改革。

  張居正改革並不是張居正一人提出來的,而是經過他的老師徐階、敵人高拱,再加上張居正三代首輔的共同努力,才真正的推行天下。

  張居正主導的這次改革,極大程度的解決了朝廷歲用不足的問題。但因為張居正與萬曆皇帝糟糕的關係,導致張居正死後,他的好學生萬曆皇帝,將老師數十年的心血全部廢除。同時因為改革反對派的反撲,土地兼並問題比以前還要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