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三興鎮
作者:有限無敵      更新:2020-12-13 17:14      字數:2204
  趙和與韓榮分開後,回到自己家中。他對如何下去收稅一無所知,沒辦法隻好詢問趙富貴到底應該怎麽辦。

  趙富貴一聽又要開始征收秋糧了,眼睛就是一亮,笑著說道:“叔叔,這是好事啊!每年征秋糧都是一個肥差!夏稅都要入藩庫的,所以沒什麽油水。但秋糧不同,秋糧有一半要留存,這裏麵的關係就多了!”

  趙和聽趙富貴這麽說大概對明代稅收製度有了一些了解,夏稅就如同後世增值稅一樣,大部分要上交國家,省裏隻留存很少一部分,至於縣裏那是一點沒有。

  秋糧相當於地稅,四分之一留在縣裏,四分之一留在府裏,剩下的才要交到中央,省裏一點不留。這些留在地方的就叫留存,相當於後世的營業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等地方稅種。

  同時在明清兩代,收稅的官吏可以合法的收受陋規,也就是事業性收費,這些陋規就成了官吏的灰色收入。

  趙和現在家大業大,根本看不上這些陋規,但蒼蠅再小也是肉,還能怕錢咬手不成?趙和滿意的點點頭,問道:“咱們應該做些什麽?”

  “叔叔,下鄉征稅主要是戶房的書辦與縣中常平倉的鬥級、知數他們在辦,咱們隻要跟著維持治安,保護這些書辦的安全即可!”

  “好,那你去找幾個信得過的人,在加上趙小虎他們,明天早上在東門集合!”

  趙富貴一聽大喜,這不是給他交人的好機會嗎?趙富貴趕緊答應一聲,下去聯係幾個與自己交好的白身,告訴他們發財的機會來了!

  第二天一早,趙富貴帶著二十多人來到趙和府前等候,趙和出門一看這麽多人,問道:“富貴,你怎麽帶這麽多人?”

  趙富貴那敢說這都是自己的好朋友,趕緊解釋道:“叔叔,兄弟們聽說要去發財,紛紛要跟著,侄兒攔也攔不住啊!”

  趙和一看都是自己的手下,讓誰不去也不好,沒辦法趙和隻好都帶上。

  趙和帶著二十多個手下來到東門,韓榮帶著戶房的幾個人早已經等在這裏,看到趙和帶了這麽多人,韓榮麵子上有些不好看。

  這次下去征稅有灰色收入不假,但收上來的陋規可不是他們幾個分的,這些陋規也要進入縣中倉庫,從縣令開始按照品級分配,真正歸韓榮等人的其實沒多少。

  原本油水就少,趙和還帶了這麽多人,這樣一來豈不是分的更少?

  韓榮笑著問道:“趙老弟,這麽多人去了是不是有些不方便?”

  趙和打著哈哈說道:“沒辦法啊!都是自己兄弟,聽說要去發財,一個個都搶先報名,小弟我也不好拒絕,隻能都帶上!”

  韓榮聽趙和這麽說心中大罵:你手下六十多人,你怎麽不都帶上?帶這麽多人去明顯是要占大頭。但韓榮也麽辦法,這次下去征糧他雖然是正,但管不到趙和,所以韓榮隻能捏鼻子認了。

  趙和的二十多人,在加上韓榮的五六人,一行三十多人浩浩蕩蕩的往三興鎮趕去。

  三興鎮距離常熟縣城足有七八十裏,明代可沒有滬武高速直通張家港。一行人隻能半路在兆豐鎮住了一晚,第二天才趕到三興鎮。

  三興鎮這裏地處長江邊,土地貧瘠但漁業發達,整個鎮子充滿一種魚腥味。

  南沙鄉的公所設在三興鎮,鄉老吳汝城早早的就在鎮口等候。看到韓榮來了,吳汝城趕緊上前躬身道:“韓大人來了,快請入鎮!”

  韓榮點點頭,對吳汝城說道:“這位是縣中戶房役頭趙滿倉!”

  吳汝城看趙和如此年輕,誇讚道:“趙大人這麽年輕,真是年輕有為啊!”

  趙和皺眉說道:“好了,廢話就不要說了,我們來就是監督你們收糧的,先將你們的皇冊拿來看看!”

  趙和這兩天被馬車顛的夠嗆,明代可沒有後世柏油馬路,城裏路麵還算平整,官道上都是深深的車轍,晴天還好,如果下雨,馬車就純粹在泥地裏行走。

  吳汝城不知道為何這麽役頭脾氣這麽大,但他不敢說什麽,趕緊將所有人讓進公所,然後上茶淨麵。

  韓榮擦了把臉,然後問道:“吳總集,你們南沙鄉今年的收成怎麽樣?”

  吳汝城聽韓榮這麽問,苦著臉說道:“這幾年天氣越來越冷,秋糧的稻穀隻熟了一半,剩下的都凍死在田間,現在農戶們正在搶收,爭取在下霜前都收完入庫!”

  韓榮點點頭,從手下書辦接過一本賬本,翻到南沙鄉那頁,看完後說道:“你們鄉實有土地兩千一百六十畝七分,按照年初戶部下發的條陳,上田每畝六鬥三升,中田三鬥四升,下田兩鬥一升,你們鄉應該繳納八十六石四鬥一升六勺!本色折銀一百九十八兩七錢五分!”

  明代實行三十稅一的田賦,但在蘇鬆二府,因為當年這兩地老百姓支持張士誠,所以朱元璋定下這兩府田賦比其他府高出數倍。但就這樣蘇州的田賦也在十分之一左右,還是比較合理的。

  韓榮拿過算盤,邊算邊說道:“按照你們的土地畝數,你們應該繳納漕銀六百三十二兩七錢三分!陋規一百七十五石六鬥七升!”

  趙和聽韓榮這麽說就是一皺眉,他不知道韓榮怎麽算的,漕銀竟然是正稅的三倍多,陋規是兩倍多,這麽算下來常熟本地的田賦豈不達到了二分之一?

  其實這還是紙麵上的數字,這幾年賦稅增加,土地收成還不好,大批的自耕農要不投獻成了佃戶,要不直接拋棄土地成了流民。大批交稅的自耕農減少,但國家土地皇冊的數目是不變的,自然稅收也不變,都折合下來,蘇州府一地的賦稅比例已經占到了七成,將近三分之二都交了稅。

  吳汝城聽韓榮說完,愁眉苦臉的說道:“韓大人,數目是對的,可是本鄉農戶多有逃亡,在加上今年天時不濟,糧食產量降低,實在有些夠嗆!”

  這都是預計之中的問題,從正德年間開始,各地的賦稅就沒有那一年實打實完成的。韓榮也知道具體情況,他說道:“具體什麽情況看看在說,現在你鄉可有正在收糧的裏,咱們先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