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秋糧
作者:有限無敵      更新:2020-12-13 17:14      字數:2214
  趙和原本還想著楊漣這個老家夥被自己的語言打動,然後哭著喊著收自己為徒,但哪想到這個老家夥吃飽了打廚子、念完經打和尚,聽完自己的建議後就要攆自己走!

  趙和原本還想辯解幾句,但看到楊漣沉著的臉色,趙和也不敢說話了,隻好灰溜溜的下了樓,領著趙富貴與林蘇回城去了。

  錢謙益的養氣功夫沒有楊漣厲害,等趙和走了一刻鍾,錢謙益才平複心態,然後問道:“文儒兄,你可是要保護這個趙滿倉?”

  楊漣看著趙和遠去的身影,點點頭說道:“是啊!這個趙滿倉年輕氣盛,這種大事怎可對人亂說,如果這些話語讓那些商人聽到,這小子的禍事來了!”

  趙和剛才說的確實很對,增收商稅也確實是解決目前財政困局的一劑良藥,但趙和你身份太低,低到楊漣想要保護他都辦不到。

  明代萬曆年間,中國南方商業大發展,但這些大商人背後站的不是別人,正是那些一個個標榜正人君子的東林黨。

  這些看不起商人的東林黨,利用家奴、親戚等社會關係控製各地的進出口貿易,每年賺取大量的白銀。楊漣作為地方官如何不知道這點,隻是楊漣自己隻是個七品知縣,他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所以他才要壓製趙和,避免走漏消息讓那些既得利益者弄死這個小子。

  楊漣轉頭看了看錢謙益,然後說道:“受之賢弟,以後你進入內閣,這個趙滿倉就是你解決財政危局的大助力,你可要保護好他!”

  楊漣知道麵前這個錢謙益就是東林黨的代表人物,錢家除了是大地主,還是南直隸的大商人,各地都有錢家的產業。楊漣為了保護趙滿倉,隻能利用錢謙益的野心了。

  楊漣畢竟比錢謙益多吃了幾年鹹鹽,把握錢謙益的心理很到位。錢謙益向來自詡國家的未來棟梁,現在聽楊漣也這麽說,趕緊謙虛道:“請文儒兄放心,小弟必定保護趙滿倉的安全!”

  錢謙益去年丁憂期已滿,他沒出去做官,現在窩在家中養望,打的算盤就是等聲望夠了在出山擔任要職。錢謙益的老師葉向高雖然致仕了,但錢謙益已經得到朝中好友傳來的消息,皇帝有意讓他出仕,擔任詹事府的講官。

  詹事府的級別並不高,隻有六七品,但詹事府服務的對象可不簡單,這個人正是當朝太子,未來的皇帝朱常洛。

  在領導身邊升官最快,這一點中國古人也明白,所以明代開始,曆代閣臣大半出自皇帝的詹事府,所有首輔都是當年皇帝的老師,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錢謙益的野心有多大。

  楊漣也正是知道這一點,才拜托錢謙益保護好趙和,因為這種專業人士太少了,如果錢謙益想要當首輔,身邊必須要有懂賦稅製度的專才。

  如果這時趙和在楊漣身邊,知道楊漣為了保護自己的一片苦心,肯定大罵楊漣送自己入虎口。趙和知道錢謙益是明末官場第一倒黴鬼,不管是誰,和他扯上關係肯定跟著倒黴。現在楊漣將趙和托付給錢謙益,趙和的將來還能好嗎?

  趙和這時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錢謙益的心頭肉,他回到家中大罵楊漣不識好歹,自己都已經擺明了是個稅賦小天才,這個楊漣瞎了眼竟然不收自己為徒,氣的趙和大罵道:“活該你將來被死太監弄死!現在不收老子當徒弟,以後老子也不管你死活!”

  林蘇不知道趙和罵的是誰,但看到老爺發怒,也不敢勸,隻好默默的準備好水為老爺洗漱。

  拜師的事情黃了,趙和也沒心思上班了。八月前半個月趙和都在家裏,成了明代的宅男。

  時間到了八月二十日,趙府上下剛過完中秋佳節,萬曆末年小冰河現象已經凸顯,八月份南直隸已經開始冷了,趙和穿著新做的棉衣正在屋中發呆,屋外的丫鬟通報,趙富貴來了。

  這半個多月趙富貴每天都來請安,真比伺候親爹還盡力。趙和聽完後也沒想其他,讓趙富貴進來。

  趙富貴進屋後,先給趙和磕了個頭,然後說道:“叔叔,楊牌頭有公文,現在開始征收秋糧,讓叔叔今天上午去縣中聽差!”

  明代當官遠比後世清閑,雖然勞模皇帝朱元璋規定一年隻能有兩天休息,但到了朱棣上位,就改為十五日,等老好人朱佑樘上位,更是改到每年足有兩個月的假期。

  當然這都是那些正式官員的假期,但趙和連辦公場所都沒有,所以他的上班時間更加寬鬆,每天隻要督促好手下即可,不用天天去縣衙點卯上班。

  趙和聽趙富貴說讓自己去縣衙聽差,心中滿心的不願意,但他能怎麽辦,吃的這口飯就要聽人家的話。趙和沒辦法隻好換上官服,跟著趙富貴來到縣衙見楊勇。

  今天楊勇找趙和其實並沒有什麽重要事情,每年這個時候都要收取秋糧,已成定例,楊勇隻是讓趙和來,提醒他一下,不要掉以輕心耽誤收稅。

  明代每年征收兩次賦稅,分為夏稅秋糧。五月份的夏稅很簡單,隻是收錢而已。但九月份的秋糧可就複雜多了。

  每年九月份縣中開始征收秋糧,這是地方糧長負責,按照各戶的土地皇冊與糧田品級開始征收。

  從九月開始,到十一月份是征收季節,在這兩個月內常熟縣要上交四十多萬石的糧食,這些糧食五分之一留在縣裏,稱為留存,也就是地方稅。還有五分之一送到蘇州府,也是地方稅。剩下的五分之三要送到南都,稱為京運,這就是國稅了。

  明代實行包稅製,糧長要負責征收運送一條龍,沿途所用費用從留存中支取。

  糧食運到南都糧倉後,各地的糧長會到南都戶部開具完稅證明,然後領取明年的征稅憑證。這樣周而複始循環下去,明王朝就是這樣收取全國賦稅的。

  以前夏糧也是這麽征收的,夏糧分為兩種,一種和秋糧一樣征收實物稅,還有就是五月份縣中派發的徭役。不過張居正改革後,改徭役、夏糧為收銀子。所以徭役夏糧合並改為夏稅,這樣工作難度減少不少。但國家不能隻需要銀子,還需要糧食,所以秋糧還是需要征收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