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白銀的威力
作者:有限無敵      更新:2020-05-22 16:17      字數:2205
  趙和雖然隻有二十歲,但靈魂年紀足有三十五,社會閱曆十分深厚,他這種見過世麵的人,很容易通過三言兩語將這幾個人農村泥腿子的信息套了出來。

  這幾個家夥都是吳官村人氏,最先和趙和說話的那個小子今年十八歲,也姓趙,叫趙小虎。他的老子就是昨天來找趙和的那個大漢趙大虎,聽說和趙家還是遠方親戚。

  其他四個人分別是魏三、齊狗子、張銅鎖、孫傻柱,當然這並不是他們的正式名字,農村人講究賴命好養活,所以這都是他們的小名。

  這五個人在加上趙二狗趙和正好六人,稱為吳官村的六害。當然這都是他們自以為是,他們隻是普通的社會混混,還沒達到危害一方的程度。

  趙和看到這五個家夥胡天海地的侃大山,心中竟然起了親近感,當年自己獨自一人來到南都上大學,也是與同寢的五人這般模樣,同樣的無所顧忌,同樣的對社會充滿了希望。

  這種同齡人之間的感情十分真誠,給人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可是參加工作後,趙和接觸了太多的爾虞我詐,才明白當年這種同學情誼多麽可貴,但人已經長大,想要再回到那個階段已經不可能。

  想到這趙和心中感歎:他娘的,年輕真好!

  趙小虎的父親趙大虎是副糧長,明代糧長是永充製,也就是老子死了兒子接著幹,但副糧長卻是雇傭製。現在糧長換上了趙和,趙小虎也想要接自己老子的班,繼續幹這個副糧長。

  其他幾個小子也差不多,魏三的老子魏永忠是太平裏知數,相當於後世的村會計,也是一個有實權的職位,齊狗子、張銅鎖的爹都是鬥級,負責管理鬥斛稱量,相當於後世稅務所的收稅員。孫傻柱是太平裏的運夫,相當於後世糧庫搬運工。

  這幫家夥聽自己老子說太平裏糧長這個職務由趙和代理後,馬上就在村口等著趙和,準備和自己這個大哥一同富貴。

  趙小虎看趙和不說話,還以為他擔心稅款的事情,上前勸慰道:“二哥,您不用擔心,不就是差了稅款嗎?等您上任後,兄弟幾個幫助您將明年和後年的稅先收著,這不就結了?”

  提前收取未來的稅款,在後世有一個專有名詞叫探頭稅,是各級政府嚴厲禁止的。不過明代可沒有後世完善的法治,在加上明代搞的是包稅製,怎麽收完全是糧長說了算,朝廷隻管今年的款項夠不夠,至於普通老百姓的死活朝廷根本不管。

  趙和財稅專業畢業,當然知道什麽是包稅製,但他現在沒心情管什麽明朝稅收製度,他要準備跑路的,所以趙和耐著性子問道:“小虎,你們幾個在這等我有什麽事嗎?”

  趙小虎聽趙和這麽問,訕笑道:“二哥,原本兄弟幾個知道二哥當了官,想要給二哥接風,但兄弟幾個手中拮據,實在沒什麽錢。。。”

  趙和沒等趙小虎說完,從布包中拿出一錠銀子,估計足有一兩多重,交給趙小虎笑道:“這個簡單,哥哥我當了官怎能讓兄弟們破費,今天哥哥安排,這些銀子兄弟們拿去喝酒!”

  趙小虎看到趙和拿出巨款,嚇得愣在那裏,原本他們以為趙和能給他們十幾個銅板喝些劣酒,沒想到趙和一出手就是一兩銀子。

  趙小虎接過銀子,馬上帶著其他四人跪在趙和麵前發誓道:“二哥放心,以後我們就是二哥的狗,二哥讓我們幹什麽就幹什麽!”

  趙和沒想到區區一兩銀子就有這麽大的威力,趙和愣了半天,才攙扶起這五個人,然後拉著趙小虎問道:“小虎,這一兩銀子很值錢嗎?”

  趙小虎生怕趙和反悔,趕緊將銀子揣進懷裏,然後才說道:“當然了,在縣城吃一頓鮑翅席也不過五六錢銀子,這一兩銀子夠我們一家五口生活三個月了!”

  趙和聽趙小虎這麽說大吃一驚,到現在他才知道自己原來被後世電視劇騙了,明代白銀很值錢的!

  其實不要說明代,在清朝末年白銀也是很值錢的。清朝道光年間,在杭州買一個貌美丫鬟也不過三十多兩,經過精挑細選的揚州瘦馬大概在一百兩銀子左右。其他純出賣體力的仆人更是便宜,行價在三兩四兩之間。

  清朝乾隆年間,京師一處三進四合院也隻需要四十多兩白銀。這還是經過大航海時期,白銀大量湧入的情景,在更為久遠的明代,白銀的購買力還要高一些。

  中國曆朝曆代白銀就不是法定流通貨幣,隻是白銀具有切割性與足夠的數量,所以在商人之間才約定用白銀來結算貨物,民間使用的法定貨幣還是銅錢。

  趙和這時才想起來最喜歡看的金瓶梅中記載,西門慶一家十幾口人吃了頓螃蟹,也才花了九錢銀子。當時趙和還以為作者蘭陵笑笑生胡說,現在看來並不是虛構。

  金瓶梅成書於萬曆初年,距離趙和的年代沒有多遠,所以書中的記載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明代白銀的購買力後世有人算過,按照大米的價格算,一兩白銀應該相當於後世二百軟妹幣。但這種算法十分不科學,明代大米的產量能和後世相比嗎?在加上明代人普遍一日兩餐,還一幹一稀,所以黃仁宇老先生在《萬曆十五年》書中估算明代一兩白銀購買力與後世七百軟妹幣相等。

  (作者認為這個數字也不靠譜,倒不是作者敢質疑黃仁宇老先生,而是黃仁宇的書成於八十年代,那時候七百軟妹幣大概相當於二十一世紀的一千五左右,所以作者認為明代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於後世的一千五到兩千左右。)

  當然這隻是購買力的絕對值,其實明代的物價更低,按照兩個時代相同職業的工資標準來算,明代白銀的購買力還要在高一些。

  趙和聽趙小虎說完才知道自己身上的二十多兩白銀真是巨款,怪不得趙誌高說這些銀子足夠自己生活幾年了。想到這趙和心中對趙誌高有了一些小小的感動,看來趙誌高對自己這個兒子還是很關心的。

  雖然趙和心中小小的感動一把,但這那能阻止他奔向自由的決心?所以趙和決定還是要離開這裏獨自去闖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