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七章 勸進
作者:大蘋果      更新:2020-03-14 02:15      字數:3133
  汴梁城中,呂中天的府邸後宅之中,呂中天神色陰鬱的聽完了柳振邦的稟報,半晌沒有說話。

  柳振邦也不敢多言,隻垂手在一旁站著。屋子裏靜的嚇人,呂中天衰老的氣管發出粗重的呼嚕聲,聽起來就像是一個將死之人正在努力的呼吸,似乎每一次呼吸都是他的最後一次呼吸一樣艱難。

  “柳振邦,據你觀察,郭昆和林覺他們會不會答應老夫的條件呢?雖然他們說三天後才能答複,但我想,林覺和郭昆的態度才是關鍵,其實他們大可不必征詢屬下的意見的。我懷疑,這是托辭。”呂中天緩緩開口道。

  柳振邦咳嗽一聲,躬身說道:“呂相,下官有一種感覺。那郭昆和林覺之間似有嫌隙。林覺甚為強勢,郭昆身為皇帝,卻顯得唯唯諾諾,似乎在看林覺的臉色行事。”

  呂中天撫須冷笑道:“果然如此,這也並不奇怪。那郭昆靠著林覺的輔佐才有今日,除了他皇族的身份之外,他什麽也沒有。落雁軍是林覺的兵馬,他當然得看林覺的臉色行事。嘿嘿,林覺啊林覺,你心裏想什麽,莫以為老夫不知道。你還不是野心勃勃,將來那郭昆還不是你鼓掌之中的傀儡。老夫走過的路,你也要走。你有什麽資格詆毀老夫?振邦,說下去。他們兩人在這件事上的立場是否並不一致?”

  柳振邦點頭道:“下官感覺的出來,郭昆雖然暴跳如雷,大罵不已,但其實他心裏是想要答應下來的。他之所以發怒,恰恰是呂相的條件擊中了他心中的軟肋,所以他才如此惱怒。但那林覺便冷靜的可怕。郭昆好說,那林覺卻很難纏。我擔心,事情要壞在林覺的手裏。”

  呂中天輕輕歎息道:“是啊,這也正是老夫所擔心的。根據你所說的這些情形,那林覺顯然是完全主導郭昆的,郭昆隻能聽林覺的意見。然則,林覺對老夫恐怕沒那麽容易放下仇恨。所謂的三天之後答複,顯然是緩兵之計罷了。老夫雖然不願意,但也恐怕不得不承認,老夫的計策失算了。這一戰恐怕很難避免了。”

  柳振邦輕聲道:“這也是下官的判斷。下官覺得,呂相還是早做打算,在此事上不要抱著太大的希望。”

  呂中天冷笑道:“希望?老夫本就沒抱太大希望,老夫和林覺之間的仇隙太大了,老夫早就知道他不肯放過老夫。我這麽做隻是抱著萬中有一的想法罷了,萬一那郭昆在落雁軍中有些威望,萬一他們會忌憚城池和京城百姓而同意老夫的條件呢?但現在看來,這些都沒有發生。不過這也並不出乎老夫的意料之外,老夫雖然失望,卻也沒那麽太失落。”

  柳振邦沉聲安慰道:“呂相也不必完全失望,畢竟對方沒有把話說死。三天時間,也許會有轉機也未可知。那林覺雖然強勢,但郭昆畢竟是皇上,他也不至於公開的跟郭昆反對。倘若郭

  昆執意要同意呂相的計劃,恐怕事情還是有可能想著呂相希望的方向走的。”

  呂中天嗬嗬搖頭道:“振邦啊,你可錯了。他要答應,今日便答應了,為何要等三日?三日後和三日前有何區別?林覺這是給郭昆留麵子,對我們也是緩兵之計。他是決意要攻城的。老夫不能抱著任何的幻想,現在老夫要做的便是拋棄一切雜念,準備和他們打一場惡仗。”

  柳振邦點頭稱是,遲疑片刻,終於還是將心中的疑問問出了口。

  “呂相,下官鬥膽問一句,如果汴梁不保,呂相莫非當真要毀城麽?當真要殺了城中百姓麽?”

  呂中天一愣,旋即仰頭放聲大笑起來。

  “哈哈哈哈哈,振邦啊,老夫覺得你是聰明人,沒想到你竟然如此糊塗。殺百姓麽?那對老夫有什麽好處?老夫一旦那麽做,汴梁城便不攻自破了,城中這百萬百姓便會起來反抗,還用的著他們來攻麽?你怎麽這麽糊塗?”

  柳振邦幹笑兩聲忙道:“下官料想呂相也不會這麽做,下官隻是想確認這一點罷了。”

  呂中天嗬嗬笑道:“殺百姓是不可能的,不但不能殺,這時候反而要對百姓加倍的好才是。不過倘若汴梁守不住了,老夫也不能讓林覺和郭昆好過。柳振邦,你替老夫想想,如何收攏城中百姓的心,讓他們能夠幫我們熬過這一關?”

  柳振邦想了想道:“下官倒有一個想法。下官從林覺口中聽到了他說的一句話,他為了表示對呂相威脅要殺城中百姓的條件不在乎,說了一句‘汴梁百姓從賊不反,死有餘辜。’。這話說的可不輕。下官想,咱們可以將林覺的這句話散布出去,告訴百姓們他們現在已經被落雁軍當成是大周的叛賊,落雁軍破城之時,便要對他們進行清算。這麽一來,百姓們必然恐慌,也必然會全力助我們守城了。呂相再發發慈悲,分發也糧食物資緩解百姓們的饑餓和恐慌,老百姓們會更加的死心塌地。不知呂相以為如何?”

  呂中天緩緩點頭道:“好,這個主意好。振邦,你即刻去辦。若是百姓真心願意守城,他們也未必能攻下汴梁來。就算守不住城池,咱們也給他們留個隱患。百姓們必然對林覺和郭昆懷有戒心,這百萬百姓中哪怕隻有一小半不服管束,汴梁城也將亂成一鍋粥,這算是老夫留給他們的禮物吧。”

  柳振邦連連點頭道:“對,城破了,他們進了汴梁,也別想有好日子過。呂相,下官還有些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呂中天沉聲道:“但說便是,有何不當講的?”

  柳振邦突然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向呂中天磕起頭來。呂中天皺眉道:“這是作甚?”

  柳振邦沉聲道:“有件事下官早就想說了,但一直不敢開口。如今這個時候,下官覺得必須要說出來了

  。數月前,皇上下詔禪讓皇位給呂相,天下人皆耳聞目睹。呂相出於忠君之心,遲遲沒有登基即位。在下官看來這是一處敗招。正因為呂相顧忌太多,沒有尊旨即位,才讓郭昆林覺鑽了空子,提前宣布繼承大周皇位。雖然郭昆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順,但是在這種時候,天下人心浮動之時,無知之人自然是不辨真偽,隻跟著皇帝走,而不管其皇位到底是否名正言順。這讓郭昆成為了大周百姓認為的皇帝,反而認為呂相是反賊了。呂相的顧慮反而造成了不良的後果。下官認為,此時此刻是時候撥亂反正了。呂相應該即刻奉詔登基為帝才是。一來,亮明態度,旗幟鮮明,正告天下百姓,郭昆皇位不正,呂相才是大周正統,先皇禪讓的大周皇帝。二來,您登基之後,發布詔令,召集天下人馬前來靖難,則有心幫咱們的地方兵馬可以名正言順的趕來救援。其三,新皇即位,氣象一新,您可發布惠澤萬民之詔,必可振奮人心。下官都想替您想好了,你可以大赦天下,可以下詔免天下百姓錢糧賦稅,還可以給地方官員加官進爵收攏他們的心。如此,同之前我們對百姓披露林覺詆毀京城百姓之言並行,數管齊下,比將使局麵變得更加的有利。起碼可以振奮城中官員和軍民的士氣不是麽?拿下官自己的感受而言,現在一個皇帝在城外,下官跟著的是呂相,給我的感覺便是我這個副相也似乎也名不正言不順。由己推人,我感覺其他將軍和大人們心裏肯定也是這麽想的,畢竟跟著的是呂相而不是皇上。做的不知是誰的官。但呂相隻要一登基,則所有的一切便都名正言順起來。做起事來也更加的有目的和奔頭了。還請呂相三思此事,若覺得下官所言不差,便需即刻登基才是。”

  呂中天呆呆的站在那裏,瞪著麵前侃侃而言的柳振邦發愣。他沒想到柳振邦居然說的是這件事,這讓他驚訝之極。但是柳振邦的話卻真正激起了呂中天心底裏的欲望,這種欲望在這幾個月裏已經被壓抑在心底不敢再拿出來想了。這數月來的失利,局麵的大惡劣,讓他稱帝之心已經被壓在心底最深處,因為實在不合時宜。他認為稱帝的時機便在於大局已定之時,而不是局麵惡劣之時。但柳振邦的話卻燃起了自己心底的那堆快要熄滅的火焰。

  他倒不是認為柳振邦說的那些抱怨他錯過時機的話是對的,而是此刻在他心裏湧起了一個念頭:此時若不登基稱帝,這輩子便恐怕就再無機會了。既然已經到了這種地步,既然前途未卜,一片渺茫,何妨索性登基,起碼自己也是做過皇帝了,也不至於到最後都抱憾。

  呂中天的這種心態就像此刻城中的那些抓緊時間縱情聲色的將領和官員們一樣,抱著過把癮就死的末日心態,帶著最後的瘋狂的色彩。至於能否真如柳振邦所言的那樣有扭轉局麵的作用,呂中天倒是並不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