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七章 甘霖還是毒藥
作者:大蘋果      更新:2020-03-05 04:18      字數:5077
  (二合一)

  “常平倉之所以沒能發揮效用,其原因還是在於朝廷的財稅銳減。常平倉高收低出,本就是普惠於民。但這當中的差價,一直都是朝廷撥款填補。這本無可厚非,因為惠及於民,穩定糧價,穩定民心,便是穩定天下大局,這本就是朝廷應該做的事情。這就好比朝廷養兵一般,都是為了維護社稷的穩定。然而,因為財稅的惡化,很多部門的撥款已經難以為繼。常平倉便是其中之一。無朝廷撥款,常平倉這種賠本的機構還如何能運行下去?這便是如今半數常平倉基本荒廢的原因所在。”嚴正肅朗聲說道。

  “……但其實,這是因噎廢食之舉。越是這種時候,常平倉的功能越是無可替代。故而,條例司新法第一部便是關於這常平倉的《常平新法》。此新法便是要變革常平倉舊製。使之發揮應有之功效。不但可以不用伸手向朝廷要銀子,反而可以自生財路,且普惠萬民,為增加朝廷財稅起到巨大的作用。”

  大多數人都有些發愣,他們的腦子裏無論如何也無法想象如何能讓常平倉這個明顯賠本的機構可以不要朝廷撥款的情況下存活下去。這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因為無論如何,既是常平倉,便免不了是貴買賤賣,以豐補欠的性質,那就是個賠本的買賣。

  嚴正肅展開了手中那卷碩大的公文紙,朗聲道:“常平新法總則,其一,條例司下,設常平倉司。常平倉不再歸屬司農寺三司所轄,一切權責,歸屬製置三司條例司直接管轄。其二,大周各路府二十三家常平倉升為總倉,每州每縣需設分倉,其主官由當地知州知縣兼任。三年之內要做到大周天下,倉司全覆蓋……”

  光是這兩條一宣布,頓時殿上便一片嘩然。常平倉從行政上歸屬於政事堂司農寺主管,財政上隸屬於三司管轄。嚴正肅的第一條便將常平倉從這兩大主管機構之中剝離開來,直接成為了製置三司條例司的下屬機構,這是公然的奪權行為。本就有人說條例司是‘小中書’。現在這個行為,似乎正在驗證著這個‘小中書’正在蠶食大中書和朝廷其他機構。常平倉雖然隻是個雞肋機構,但就算是一雙破鞋,那也是人家的東西,你拿了便是搶奪偷竊,性質上是惡劣的。而且今天你偷得破鞋,明日便可能是金銀珠寶了。今日你將常平倉劃歸條例司,明日便有可能是其他的強力要害機構了。這才是根本的問題所在。

  顯然,嚴正肅早料到這一點,雙目冷冽掃視殿上,沉聲道:“諸位,這件事得聖上首肯,也已經得到呂相錢副相三司主官的同意。並無不妥之處。”

  “啊?呂相居然同意了?”眾官員愣愣的看著麵無表情站在班列前方的呂中天。

  “各位,嚴大人說的是事實,此事確實已經經聖上批準,呂相為了大局為重,也是點了頭的。一切都是為了朝廷著想,諸位勿加妄議。”錢副相開口叫道。

  眾官員這才真正的相信這是事實。心中不免想道:“看起來呂相如今對嚴正肅也是禮讓三分了。嚴正肅如此無禮的舉動他都忍下來了,變法一派得勢已成定局。呂相都如此韜晦,我等也還是低調些吧。”

  對於第二條,要將常平倉開遍大周。眾官員的猜測基本一致。之前嚴正肅已經說明了常平倉的好處,那麽他的意思必是要增加常平倉的數量,進一步的擴大常平倉所能起到的作用,正是為了之前所提出的那些安撫百姓,增加財稅的目的。但問題是,他口氣倒是大的很,但卻如何能鋪開這麽大的攤子。所需錢物以及日後的運營維持怎麽進行?難不成這反而成為一個耗費大量財政撥款的機構?那可不是適得其反麽?

  而且這第二條最後的兩句,說要各州縣主官兼任常平倉主官,這是否又是一種變相的插手政務的行為呢?

  殿上,嚴正肅繼續侃侃而宣:“總則第三條,經核查,各地常平倉所存糧食,以市場價格換算為現銀,其數目為八百萬兩,著同轉運司兌換為現銀八百萬兩。另條例司將撥銀七百萬兩,此一千五百萬兩便是常平司總本錢,至此以後,朝廷不再撥付款項。三年之內,常平司必須自負盈虧之責,並自己負責分倉開辦的費用及人力支出。其四,借常平倉之利,行官貸之法,以避免百姓借高利貸為豪富之家兼並盤剝。”

  敏感的人一下子便將注意力集中在了第四條上,他們敏銳的感覺到了這一條絕非如字麵所言的那般輕描淡寫。

  “細則……其一……其二……其三……其九……”

  嚴正肅的聲音在殿上回蕩著,每一條細則都是近半個多月來條例司上下爭論斟酌的結果,包括了程序上的常平倉的這種運營的細節以及各種必要的管控措施和規章製度。可謂是事無巨細,考慮詳盡。

  “其十,有關常平倉官貸之法細則:凡每年正月五月青黃不接之期,農戶可請貸夏秋二料。正月可請夏料,五月還夏料本息之後可請貸秋料。十月底秋料還本付息。百姓向常平倉借貸需付息二分,本息歸還方可再貸。未免貸銀不還,以五戶或十戶結為一保相互作保。或以三等以上戶作保方可借貸。常平倉隻準以半數錢銀為貸,另半數需行常平之職,以豐補欠,賑濟救助……”

  這關鍵的第十條一經嚴正肅之口說出,頓時殿中一片驚訝之聲。水落石出之極,一切都是那麽的直接和赤裸裸。原來,維持常平倉運作的秘密就是這麽直接。常平倉要放官貸,而且是一年兩次,利息高達兩分利,以兩次來算,便是四分利的高利官貸。這雖然和世麵上那些動輒八分十分十五分的高利貸利滾利的有所區別,但也算是一種高利了。

  不過細細想來,這項新法可謂是煞費苦心。既然百姓要借高利貸,那麽何不由官府來放貸收取利息。從表麵上看,總是要比向富戶地主借八分十分十五分的高利貸要好的多。青黃不接之際,百姓們得了貸款可以維持生計,發展生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避免了因為借他人高利而造成的破產和流離失所。不過,總覺的怪怪的,總覺得有哪裏不對勁。

  “哼!這哪裏是惠民,這是取利於民,盤剝百姓之舉啊。嚴正肅方敦孺枉讀聖賢書,居然想出了這麽個從百姓身上漁利之法,簡直是一種恥辱。”

  “就是,這不是官營商事,朝廷體統何在?各州縣主官從此淪為商賈漁利之徒,這是什麽狗屁新法?”

  “君子羞於談利,我大周以儒法立國,仁愛敦厚之風盛行。到如今,卻要做這等營苟漁利之事。簡直是笑話!”

  一瞬間,便有不少官員出言大聲的喧嚷起來。殿上的秩序瞬間亂了起來。

  林覺也目瞪口呆的站在人群之中,心中不知何種滋味。之前所宣布的常平倉貸銀之條款,正是林覺在過去十幾天時間裏據理力爭要刪除的地方。在此之前,林覺已經覺察出此次《常平新法》跟另一個時空中一位名叫王安石的人在那個平行時空的大宋朝所行的《青苗法》如出一轍。這個發現讓林覺當時既覺得憂慮同時也覺得高興。

  憂慮的是,王安石的變法最終導致了一係列的問題而遭遇失敗。他本人也落得後世一片罵名。所以,倘若這是不同時空同時演進的兩件同樣的事情,那麽不免也有失敗之虞。因為從嚴正肅和方敦孺的指導思想來看,和王安石等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但高興的是,自己是知道那場變法的弊端所在的,所以林覺認為,自己恰逢此事,或許可以以已知的經驗來休整變法的方向和步驟,不讓它滑向失敗的邊緣。所以林覺為了條款的事情據理力爭,他要求要刪掉常平倉貸銀的條款,因為他知道那必會招致非議和一係列的後續麻煩。但嚴正肅和方敦孺怎肯同意。近乎執拗和翻臉的狀況下,林覺提出了替代的條款,便是貸銀一年一次,利息減為一分,並且要求條款上標明借貸自由,不得強製要求。

  然而,現在看來,自己所做的努力化為泡影,昨夜最後的定稿之時,也許是為了避免爭吵和辯論,嚴正肅同意了自己的建議,但現在看來那隻是權宜之計,忽悠自己而已。今日殿上所宣布的條款根本就不知昨晚議定的條款。不但沒有采納林覺的意見,反而加上了結保互保的內容。而夏秋兩次貸款,利息二分的條款絲毫未變。林覺都有些傻了。

  同樣目瞪口呆的還有站在林覺側手邊的新科探花郎杜微漸,在《常平新法》的製定過程中,杜微漸無疑是最為用心的一個。他對於新法要達成的目標抱有極大的熱情。所以,他也是和嚴正肅方敦孺他們爭吵很多的一個。他所爭吵的重點在於常平倉該不該在百姓身上取利,他和大多數的讀書人想的一樣,這種變法建立在取利於民的基礎上是不道德的。杜微漸認為,無論如何,不能有這麽明顯的剝削百姓的行為。

  而且他的另外一個觀點也很重要,就是,如果將新法的推行納入官員的政績之中,便會讓地方官員去強行推行新法。一旦納入強製推行的行為,便會產生一係列的問題。譬如百姓根本不需要借貸,但官府為了完成政績而強行攤派,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負擔。這比之高利貸還要可惡,高利貸起碼隻是個別人去借貸,而這新法的借貸卻成了百姓身上的常態,這是一種變相的加稅和盤剝行為。這一觀點也得到了林覺的支持。這也是兩個人在之前不愉快的相處中難得的共同點。

  “肅靜!肅靜!朝堂之上,吵吵嚷嚷,成何體統?”方敦孺忽然嗔目大喝道。

  他這一嗓子嚇得坐在龍椅上的郭衝都打了個激靈。下邊的議論紛紛的眾官員也嚇得閉了嘴。

  “你們吵吵嚷嚷的做什麽?就知道嘴皮子利索,就知道拿大道理來說嘴。老夫隻問你們一句,遼人要撕毀燕雲之盟,要攻我大周,咱們怎麽辦?投降自然是不可能的,隻能是和他們死戰。那麽再問你們,打仗的銀子從何而來?幽州大捷你們知道打了多少銀子麽?一場不算大的戰事花了三百多萬兩,兩國若是死戰,要花多少銀子?這銀子誰給?你們這些嘴巴上利索的人捐獻家產麽?你們倘若願意捐出全部身家銀兩,並且願意不要朝廷每年給你們的豐厚俸祿的話,那麽這新法不變也罷,因為朝廷會非常的有錢。可惜的是,朝廷少給你們一兩銀子你們都要吵吵個沒完,打仗?拿嘴打仗麽?大道理誰不懂?可是朝廷現在需要的是立刻有銀子錢糧應付危機之時,誰要是喜歡說嘴,請他上來告訴皇上怎麽辦。”

  方敦孺毫不留情的一頓訓斥,殿下眾人頓時雅雀無聲。

  嚴正肅和方敦孺不是傻子,他們當然知道有些事會引來非議。但新法變法的目的就在於理財強軍,他們自然需要一些非常的手段。而且他們也並不認為這種辦法是盤剝百姓,而是因勢利導,急百姓之所需。二分利雖然略高,但比之高利貸低了太多了。再說了,利息過低,如何能維持常平倉的運作?常平倉成功運作乃是此次變法的重點,否則便是一場難堪的失敗了。

  無論反對還是讚成,《常平新法》在宣布之後,便將正式實施。郭衝的態度說明了一切,他下令擬旨,昭告天下,即日起實行新法,不得違背。

  就在郭衝蓋下玉璽大印之時,殿外的天空中忽然哢嚓一聲爆響,殿上所有人都嚇了一跳,緊接著,便聽到劈裏啪啦密集的爆豆一般的聲響。

  “怎麽回事?”郭衝驚訝的問道。

  “啟奏陛下,天降甘霖了。”有人高聲叫道。

  “下雨了,下大雨了。這下好了,幾個月了,終於下大雨了。”殿外傳來內侍和禁軍侍衛們的歡呼之聲。

  “真的下雨了麽?哎呀,這可太好了。天降甘霖啊,天降甘霖啊。”郭衝大喜笑道。

  “欽天司說的沒錯啊,確實是老天爺需要一個契機啊,這新法剛剛頒布實施,天便降下甘霖,這豈非正是說明,此新法順應天時民意,老天爺也是讚許的麽?”有人大聲道。

  “是啊,是啊,還真的是。新法一宣布便天降甘霖,這正是個好兆頭啊。這新法看來真的是一件好事。”群臣紛紛議論道。

  郭衝哈哈大笑,重重的在聖旨上蓋上玉璽,轉頭看向側下方的呂中天笑道:“呂相,看來朕不必再去祭天了,欽天司的祭天儀式取消了吧,得省點銀子啊。”

  呂中天躬身沉聲道:“老臣遵旨。”

  ……

  一場傾盆豪雨澆透了京城的大街小巷。數月大旱,京畿之地已經幹的冒煙。城中幾大河流和湖泊已經水位驟減,人畜飲水也有了困難。百姓們也有些恐慌之感。這時候的一場傾盆大雨真真如天降甘霖一般,將人們心中的惶恐徹底澆滅。

  雨勢甚大,隻半個時辰的時間,大街小巷中便有了橫流的積水。但百姓們不以為意,男女老少都站在雨水中歡笑,任由雨水澆透衣衫,兀自不肯進屋避雨。

  對於城市中百姓們而言,這場雨雖然來得遲了些,但依舊還是有所補救的。城中幾乎要斷絕的航運生意恢複生機,河道通暢,商事便可繁榮,有生意做便有錢賺,有錢賺便有飯吃。這都是一而二,二而三的事情。對於城外種田的百姓們而言,農時雖然已經稍遲,但是半死不活的秋糧還是能得到一些滋潤。種地的都知道,莊稼在最後關頭會有一撥返青快速成熟的過程。此刻才八月初,在今年的寒潮到來之前,還是有時間讓它們長出些糧食的。當然,大幅度的減產是肯定的了,但總不至於顆粒無收。

  所以,上上下下,每行每業都在因為這場及時雨而歡欣雀躍。與此同時,有一個奇怪的消息在城中迅速的流傳著。有人說,上午皇上早朝時,當今副相和禦史中丞兩位大人頒布了一部惠及百姓的新法。這新法剛一頒布,老天立刻降下甘霖。由此可見,此新法順應天意,老天爺都高興的下雨道賀。

  有人繪聲繪色的描繪了那副場景。嚴正肅嚴大人如何如何的力排眾議。聖上如何的當即立斷。聖上的玉璽大印拿起來時,天上便烏雲聚集,地上落葉紛飛。聖上的大印蓋在頒布的詔書上那一刻,頓時電閃雷鳴大雨滂沱。據說,大內皇宮上空的雲層裏,有人隱隱看到巨龍翻騰在烏雲之中的模樣。凡此種種的言論不勝枚舉。眾百姓對這新頒布的新法好奇之極,街頭巷尾所議話題也自圍繞其中,紛紜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