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偏袒
作者:東皇龍公子      更新:2020-05-22 09:00      字數:2200
  太子的言下之意,就是你們這幫世族老爺,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屍位素餐,誤國殃民。

  這話也太毒了。

  孟光峰聽得心頭漸沉,抬眼見建元帝但笑不語,一副任由太子發飆而置之不理的樣子。

  心想,眼下大秦國庫空虛,百業待興,天子施政,確實處處受製於門閥,但這種境況隨著科舉取士,土地改革已經有所改善了。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才能穩妥。

  年輕人總是太氣盛。

  他歎了歎道:“太子殿下此言不妥,裴尚書他於國有功,且富有才幹……”

  孟光峰的話還沒說完,便被太子出言打斷:“大舅舅的意思是,於國有功,就該陷姻親於不義?於國有功,就該勾結外族行刺當朝公主?富有才幹,就該結黨營私,不顧百姓死活,強行圈地占地?”

  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拋過來,孟光峰聽得腦袋嗡嗡作響,根本無法理清思緒,隻得跪下請罪。

  殿內一片寂靜。

  勤政殿的窗子,都掛了特製的帷幔,阻擋了外麵千方百計想要擠進來的陽光,站在建元帝身後的許德,後退了幾步,把自己隱沒在殿內陳設的陰影之中。

  把自己的舅舅逼得下跪,這要傳出去,太子還要不要名聲了。

  坐在案幾前翻看折子的寧王,不由皺起眉頭。

  公主遇刺,礙著孟家,聖上沒追究裴尚書的責任,太子殿下卻憋了一肚子的氣,偏偏孟世子沒明白聖上的真正意圖,說話觸了太子的黴頭。

  他愣了片刻,直言不諱地道:“裴燁其人,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譽乎民,不恤公道通義,朋黨比周,以環主圖私為務,是篡臣者也。篡臣用則必危,孟世子不可因姻親之故,而故意偏袒。”

  建元帝也笑著打圓場:“太子,快把你大舅舅扶起來,這要是跪傷了,朕可沒法跟你母後交待。”

  孟光峰跪在地上,膝蓋如針刺,不待太子走近,連忙自己爬了起來。

  太子仍上前虛扶了一把:“大舅舅,叔外祖父屢犯糊塗,你身為承恩侯府世子,當有一家之主的威儀,不能一味地遷就縱容。”他說道,“家事不清,何以正朝堂?”

  “臣,今後定當自勉!”孟光峰躬身應道。

  原本這次出海,管著庶務的二弟,並不打算選派乳兄跟船。作為跟船的大掌櫃,到了交易之地,有一定的自主權利。乳兄的數術雖好,但耳根子軟,處事又缺少大局觀,明顯不能勝任獨擋一麵的大掌櫃。

  可父親在聽了奶嬤嬤的哭訴請求後,便一意孤行,在二弟麵前擺出一家之長的威嚴,說是要給忠心的奴仆們一個鍛煉的機會。

  ‘忠心的奴仆’想到這句話,孟光峰就像吞了個蒼蠅般難受,這簡直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忠心是挺忠心的,可惜,人家忠的是裴家而不是孟家。

  船隊有好幾個掌櫃,各家入股的都會根據貨物的多少派譴兩個以上的掌櫃跟船。

  二弟特意叮囑了另外兩個心腹,叫他們多花點心思,盯住他的乳兄。可在裴家掌櫃們的攛掇與掩護下,一時不查,乳兄就把裝扮成茶商的扶桑武士藏在了底層貨艙裏,等到發現為時已晚。

  到了明州港,眾人還沒反應過來報官,扶桑武士便消失不見了。

  孟光峰越想,神情越黯然。

  自父親上京,聖上一直在榮養他,並沒有安排任何職務,其實就是嫌棄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見兄長目露沮喪,孟光峻便明白他是聽懂了太子的話,知道聖上不但不喜父親,還質疑他性情過於優柔寡斷,撐不起侯府。

  “陛下,”寧王喊了一聲,把禮部侍郎林玉提議選秀的折子,拿在手中晃了兩下,又嘿嘿笑起來,有點賊賊的。

  “既然禮部上折子提議選秀,以臣看,不如把開海禁和選秀放在一起廷議,幸許還有別的轉機。”

  江南世家如林,卻因戰亂沒落已久,他就不信了,拋出太子妃這個誘餌,那些原本就是利益捆綁的門閥,還能變成鐵板一塊。

  “轉機?什麽轉機?”孟光峻一聽要選秀,就不管不顧地爆發了,他斜睇著寧王,“蕭劍,別以為你是王爺,我就不敢揍你。”

  選秀?真當孟家是好欺負的,誰都能上來踩一腳。

  建元帝也是一怔,他登基時就說過,不再充盈後宮。大臣們健忘,寧王是他的義兄,跟他最是親近,不可能不記得這句話。

  “孟老三,你那是什麽眼神,就你那腦子也就在工造上還算好使。”寧王說罷,話鋒一轉,笑著道,“太子該選妃了。”

  孟光峻這才明白過來,仔細琢摩了一下,覺得寧王的提議還是可行的,太子明年便十八了,這婚事的確該提上議程了。

  況且,皇權就是資本,聯姻是最好的資本積累,江南門閥處在亂世風口幾十年,沉寂沒落了太久,得知這個消息,不可能不動心。

  ……

  周九如用完早膳,便又帶著千碧千柔,趕赴坤寧宮問安。

  孟皇後拉著她的手,問了問她的飲食和睡眠狀況,得知一切都好,當下也長舒了一口氣。

  遂又跟她商量:“柳青柳紅不僅要打理太初宮的宮務,還要貼身伺候你,過於辛苦了些。這次出宮帶出去的四個小宮婢,你若是不滿意,就交給年長知事的嬤嬤們再調教一番。”

  “你看……”孟皇後試著問道,“要不要再選幾個得用的嬤嬤和內侍。”

  周九如聽了稍稍一愣,認真想了想,道:“母後看著辦吧,孩兒有事要去見大長老,哪有功夫理這些瑣碎之事。”言罷,甩開孟皇後的手,興衝衝地走了。

  望著周九如歡快的背影,孟皇後有些納悶,女兒一直都不喜歡嬤嬤和內侍,說是擔心他們變態。

  孟皇後雖不懂變態的意思,但女兒從小到大,奇言怪語頻出,身為母親早已見怪不怪,總歸不是什麽好話就是了。

  原以為要說服她,定要費一番口舌,這突然間,就像開了竅似的。

  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令她如此開懷呢?

  竟連變態也不計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