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7 鬱悶的魏忠賢】
作者:軒樟      更新:2020-03-05 02:00      字數:4021
  但這趟是皇帝親自發話,最讓丁紹軾警惕的是,魏忠賢居然會親自到內閣來詢問大家的意思、

  丁紹軾知道,現在內閣就自己一個東林人,其他人都是魏忠賢的狗,魏忠賢想怎麽樣,派小太監傳句話便是了,沒有必要走這一趟。

  這不由讓丁紹軾警惕,感覺魏忠賢有拿自己當槍使,讓自己阻撓韋寶升遷的意思。

  所以,綜合了這麽多因素,丁紹軾決定不說話!

  魏忠賢嗬嗬一笑:“今天真是怪了,大家都沒不同看法嗎?都說一說嘛。明日陛下會親自主持朝會,屆時會宣布,如果內閣的大學士們都沒有旁的看法,明日得遵從陛下的意思,不要在朝會上再出反對聲音,你們都知道,陛下最煩的就是朝會吵個不休。”

  顧秉謙、魏廣微、黃立極、馮銓和丁紹軾幾個人仍然沒人說話。

  王體乾有點不耐煩,覺得大家都默認了,就這樣唄。

  王體乾其實已經看出來,魏忠賢不想讓韋寶獲得太大權勢,至少不想讓吳襄出任山海關總兵。

  “好吧,既然大家都沒說的,王公公,還煩勞你回稟陛下一聲吧。”魏忠賢道:“我本來你們會認為一個十五歲的人封爵,還要陛下主持他小妾的婚事,還要陛下認他小妾為皇妹,還有,吳襄是韋寶的嶽父,你們該知道吧?我以為你們會對這些事有些看法呢。”

  這回顧秉謙、魏廣微、黃立極、馮銓和丁紹軾幾個人都聽出味道來了。

  感情魏忠賢的確是想煽動反對韋寶權勢擴大的聲音起來啊,他魏忠賢似乎自己又不太好開口,想讓他們說話。

  “九千歲,封爵一事,的確非同小可,韋大人立下了如此大功,升賞一級,兩級的都說得過去,封爵有點過了吧?吳襄出任山海關總兵一事,也需要兵部的人再多多斟酌,不急於定下來,畢竟山海關是天下第一關,大明的門戶,位置太過重要,必須慎重起見。至於陛下給一個大臣的小妾主持婚事,還要認大臣的小妾為皇妹,這也有些過於恩寵了吧?若是此例一開,以後陛下不得忙死?韋寶還隻是個四品官,一品、二品、三品的在京官員都至少數百人,往後誰娶小妾都按照這個章程辦的話,那不是把朝廷,把陛下當成什麽了?”顧秉謙趕緊順著魏忠賢的意思道。

  “對,是有些太過了,韋大人這趟功勞雖然極大,但是升賞個一級,他的正四品升為從三品,就已經很不錯了,大明可從未聽說十五歲的年紀就進入三品官行列的啊,已經很恩寵了。至於吳襄出任山海關總兵,我也讚同首輔大人的意思,此事需從長計議,不能把升賞韋寶與兵家重地的將領任命混為一談。韋大人封爵一事,也需從長計議,韋大人功績再大,畢竟年輕,以後還有的是機會嘛,一次升賞太過隆重,不是讓韋大人今後升賞的空間小了嘛。至於韋大人的小妾,此事就不必議了吧?”魏廣微笑著搖頭,他順著顧秉謙的話,又說了一遍,隻是更加圓滑了一些。

  黃立極和馮銓馬上附和,也是這麽一個意思。

  丁紹軾仍然不吭聲,似乎已經打定了主意,不攙和這事了。

  因為丁紹軾暫時看不出來這事對朝廷,對東林黨有什麽影響,丁紹軾甚至不希望韋寶這活閻王回京師來,最好永遠在遼東邊關。

  本來東林黨的手就很少升到遼東那麽遠,薊遼和遼東掌權的多為本地將領,以前與閹黨起爭執,多數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其實閹黨也不是很在意遼東的防務,否則,遼東也不會出現那麽多‘有個性’的將帥。

  “依著咱家看,韋大人年紀雖輕,升任正三品,也無不可,畢竟如此大的功勞,不但是韋大人的榮耀,更是大明的榮耀,陛下的榮耀,就是在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手裏,咱大明也沒有取得如此經天緯地的戰績嘛。封爵也無不可,陛下起了興致,總不便敗了陛下的興致。至於韋大人娶小妾,還要讓陛下給他親自主婚,還想讓陛下認他的小妾為皇妹,這是有些恃寵而驕了,不過,這主要是陛下與韋大人之間的感情,我們也不便過多議論,我覺得這點可以讓朝臣們議一議。”魏忠賢一副閑話家常的意思。

  這一回,顧秉謙、魏廣微、黃立極、馮銓和丁紹軾算是完全聽明白了魏忠賢的意思了。

  魏忠賢支持韋寶升任正三品,支持韋寶封爵,這兩條是鐵定的。

  魏忠賢覺得韋寶小妾的事情需要再議,或者說是態度模糊,可有可無。

  估計是想看看朝臣們的反應大不大,如果沒啥人為這個事情反對,估計就過了。

  魏忠賢不支持吳襄出任山海關總兵!

  在顧秉謙、魏廣微、黃立極、馮銓和丁紹軾幾個人看來,最不需要議的可能就是這事,吳襄是遼西世家大戶,世世代代吃遼西遼東的軍餉過日子,是地頭蛇,人家薊遼和遼東、遼西的本地將領都不反對就得了唄,朝廷不向來是這樣嘛?這事你司禮監起個什麽勁兒?

  吳襄當了山海關總兵,妨礙你魏公公斂財了?

  “嗯,我也這麽看,韋大人人雖然年輕,但是才幹卓越!人才難得,本來就是陛下重點扶持的大臣,此次又立下這麽大的功勞,升任正三品,封爵,都是順理成章的嘛,相信不會有什麽人反對,誰敢反對,讓他們去遼東打建奴去。”顧秉謙笑道。

  魏廣微、黃立極、馮銓和丁紹軾不由暗暗鄙視,心說你這個首輔,完全就是魏忠賢的跟屁蟲啊,人家說什麽你就說什麽,沒見過嘴臉變化像你這麽快的人!

  魏忠賢笑道:“首輔大人的話,與陛下的話不謀而合,陛下好像也是這麽說的,是不是,王公公?”

  王體乾笑道:“不錯,陛下也說誰要是不服,就去關外打建奴去。”

  顧秉謙笑道:“老臣可不敢與陛下相提並論,湊巧與陛下想的一樣,不勝榮幸。至於韋大人娶小妾,讓陛下主持婚事嘛,我覺得也不是不可,既然陛下喜歡,恩寵韋大人,偶爾破例,也不算什麽嘛。但是最好說明隻此一次,而且全是看在韋大人這趟立大功的份上,這樣,下回別人也就不好有樣學樣了。認韋大人的小妾為皇妹,這稍微有些過了。大明好像除了太祖爺收了不少義子,還沒有聽說過皇帝收義妹的吧?這一條,主要是沒有祖製可循。至於吳襄出任山海關總兵,據我所知,吳襄入仕時日尚短,也缺乏戰功,如果這趟韋寶的戰功,都說成是他老丈人的戰功,或者兩個人平分戰功,那不成了分豬肉做買賣了嘛,所以,這事先緩一緩,讓兵部和薊遼督師府再多斟酌斟酌吧。”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收養義子20多個。

  李文忠,沐英,何文輝徐司馬,平安,知道名字的還有朱文剛、柴舍、朱文遜、金剛奴、真章等人。

  朱文剛和真章隨同耿再成鎮守處州,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當地發生叛亂,文剛與再成均戰死。金剛奴鎮守過衢州,朱文遜在太平戰死。

  朱元璋收養的義子,都是沒有成年的;大多是孤兒。

  也有父母在世的,大多數非親非故,是邂逅相遇而收留的,都改為朱姓。

  這些小孩在元璋家中生活,受馬皇後照料。

  朱元璋見到的孤兒多了,收養沐英等人,是看到他們“材勇”資質,認為有培養前途,才特別垂青的。

  而在其養子有了功名後,朱元璋就讓他們獨立生活,恢複原姓。

  在複姓時,朱元璋要說明收養真相。

  如對沐英,朱元璋問:朱文英,你究竟是誰的兒子?

  沐英回答是皇上的孩子。

  朱元璋反複地問,沐英就是這一句話,隨後朱元璋才說明他的來曆。

  沐英感動得哭了,說“沐陛下母後聖恩如天地”,朱元璋因這句話,賜他姓沐,從文英名中取一字叫“英”,這就是沐英姓名的由來。

  趙金鳳父母都是普通老百姓,實在是沒啥道理被皇帝認為義妹。

  魏忠賢點頭:“首輔大人的話,老成謀國,你們幾位大學士都是這個意思嗎?”

  魏廣微、黃立極、馮銓都點了頭。

  “丁大人,你覺得怎麽樣?”魏忠賢見丁紹軾始終沒反應,隻能直接問。

  丁紹軾猶豫了一下道:“陛下認韋寶的小妾為義妹,我也覺得不妥,但這是陛下的私事,主要看陛下自己的意思吧,若是說看在韋寶立了這麽大的功勞,而韋寶又懇求陛下的情況下,破例加恩,也無不可。至於吳襄升任山海關總兵,既然韋寶在奏本上說,兵馬都是吳襄在山海衛衛所練的兵馬,並且吳襄親自指揮作戰才取得大捷,功勞至少有吳襄一半,以這麽大的功績,吳襄升任山海關總兵,也說得過去。所以,我沒意見。”

  魏忠賢聞言不覺有氣,本來是想拿丁紹軾當槍使的,現在倒好,丁紹軾完全做了好人了!?

  魏忠賢知道韋寶耳目通天,這事以後若是讓韋寶知道,還不恨死了自己?

  魏忠賢知道韋寶和東林黨是沒有什麽關聯的,更不可能向東林黨賄賂。

  自己收了銀子卻不幫著辦事,倒是東林黨,沒有收銀子,反而替韋寶說話,這不是顯得東林黨大公無私,不拘一格恩賞人才嗎?

  魏忠賢本來是想讓閣臣們現在就去求見皇帝,反對吳襄出任山海關總兵一事的,現在被丁紹軾這麽一搞,魏忠賢也沒有什麽興致了。

  吳襄當不當總兵,其實在魏忠賢看來也真的不打緊,魏忠賢不相信邊軍敢造反,而且吳家和韋家都有銀子,吳家和韋家把持邊軍的主力軍權,對大明財政肯定沒壞處。

  “首輔大人,要不然,你和王公公去見一見陛下,把你們內閣幾位閣臣的意思對陛下說了吧。”魏忠賢遂對顧秉謙道。

  顧秉謙有點為難了,顧秉謙也沒有想到丁紹軾這回居然都沒意見?

  顧秉謙也沒有少得韋寶的好處也是不想當這個惡人,實在搞不懂魏忠賢現在到底是什麽意思。

  吳襄要出任山海關總兵就讓他當唄,皇帝願意認韋寶的小妾為義妹的話,就讓皇帝認唄,沒有先例,開先例不就是了嘛,凡事不都有個開頭。

  “九千歲,我該如何說?”顧秉謙將魏忠賢請到了一旁接受指示。

  顧秉謙感覺魏忠賢似乎現在腦子也有些糊塗。

  “算了,不必說了!你們都讚成陛下的主意便是了。”魏忠賢沒好氣道。感覺一幫窩囊廢手下,什麽都聽他的,沒有半點主意,很窩火!

  搞了半天,東林黨不反對韋寶升遷,倒成了他一個人阻撓韋寶了,想到那一百萬兩紋銀,魏忠賢不忍心了。

  顧秉謙見魏忠賢好端端的發怒,差點沒有嚇得暈倒,不知道自己又怎麽惹得九千歲不高興了,諾諾連聲,什麽都不敢說。

  魏忠賢覺得自己語氣不太好,歎口氣道:“就這樣吧,韋寶的四條,你們內閣既然都讚成,直接讓王公公回稟陛下便可!”

  顧秉謙聞言大喜,他也不想沒事去煩皇帝,更何況皇帝自己拿主意的事情並不多,連忙稱是。

  魏忠賢遂招呼王體乾走人了。

  魏忠賢一走,魏廣微、黃立極、馮銓急忙拉著顧秉謙問怎麽回事。

  顧秉謙把魏忠賢的意思說了,幾個人都很奇怪,也搞不清楚魏公公究竟想幹嘛。

  不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幾個人平時也沒有少收韋寶的銀子,覺得東林黨都不反對了,他們更沒有必要反對,都覺得很舒心。

  最鬱悶的要數魏忠賢,與王體乾回去的路上,再不說話。

  魏忠賢鬱悶的是,感覺韋寶的崛起似乎勢不可擋了,不但自己底下的人都似乎與韋寶的關係很好,陛下對韋寶寵愛有加。

  而且韋寶其實不靠自己,在朝廷中也有強大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