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7 讓顧秉謙上奏本】
作者:軒樟      更新:2020-05-03 03:25      字數:8166
  韋寶受教的點了點頭,“我明白泰山的意思了,我不用刻意接觸張皇後,也不用刻意接觸張國紀。

  “對了,每個人做過什麽,其實旁人都是有評估的,你以為你那點心思,東林黨和閹黨他們都看不懂嗎?其實大家心裏都有數。陛下喜歡你,一來是因為你們*齡相仿,二來因為你真的能辦事!甚至可以說,你因為夠貪,才讓陛下和魏忠賢對你放心。所以,你今後切忌,一定要讓人覺得你隻想弄銀子,並不想弄權,你就安穩了。有我們英國公府在,你貪再多,不算大事。

  韋寶一副了然表情,差點笑出聲。

  靠!

  老子還成天自以為很聰明,原來老子的一切,嶽父他都看的清清楚楚的啊?

  “你現在做的非常好,東林黨也不恨你,閹黨還重用你。你知道為什麽嗎?張維賢接著道:“不是因為你大方,喜歡**吃吃喝喝。其實就算是你給每個人發銀子,別人也未必說你的好。而是你真的能辦事!很多冗官冗員,大家都知道不好,都知道要裁撤,隻是**人有那個魄力去做,你做了,所以,隻有受害的人家會氣憤,留下來的**,都不會說你的不是,老百姓更是會傳頌你的好處。而且你執掌山東之後,地方安定,幾十*土匪說殺就殺,這都是常人無法辦到的。不管是東林黨還是閹黨,大明滿朝,不管是京官還是地方官,我可以說,除了我張維賢的女婿,**人有這個手腕!

  張維賢說罷,得意的笑了笑。

  韋寶心裏那叫一個舒服,感覺像是喝了蜂蜜一般,老丈人的誇讚讓韋寶很受用啊。

  “還不止,我之所以這趟覺得你的提議不錯,很有可能獲準,是有原因的,因為你在遼東打贏了努爾哈赤!這是多*未有的事情,還不止!你還打的一整個的蒙古大部族歸降,這更是自從成祖皇帝以來**過的事情。這些都能給人信心!若不是你還太*輕,而且已經幾乎官至極品,大明可**十五歲就當了侯爵的人啊,你兄長現在還什麽都不是呢。張維賢欣賞的盯著韋寶看。

  韋寶被嶽父看的有點不好意思。

  雖然韋寶在現代**成婚,也**嶽父。

  但韋寶聽說一般女婿和嶽母的關係都不錯,和嶽父的關係都是很尷尬的啊。

  “泰山,你別再誇我,誇的我都不好意思了。韋寶笑道。

  “我要誇你,也要說你,你太貪了,我希望這件事完了之後,你盡量沉下去,最好是三五*之內,大**廷**盡量不提你的名字。張維賢道。

  “這恐怕不太可能了。韋寶歎口氣道:“我明白泰山的意思,泰山是想讓我低調。可我這麽*輕就已經貴為侯爵了,還低調的起來嘛。

  張維賢微微一笑,對於韋寶有的用詞是感覺很好笑的,比如說這個低調,雖然張維賢能弄明白什麽意思,可隻有韋寶會有這樣的新奇說法。

  與嶽父又聊了一會,在嶽父的眼皮子底下,韋寶將明天要帶去內閣給顧秉謙的奏本寫好了。

  張維賢反複的看了幾遍,感覺**什麽問題,才同意。

  韋寶便離開了。

  韋寶本來以為需要徹夜長談呢,沒想到也就半個時辰就搞定,這讓韋寶很滿意。

  韋寶心情不錯,回去的路上,一直在搖搖晃晃的轎子中翹著二郎腿哼唱小曲。

  人,要麽像辣椒一樣有脾氣。

  要麽像白菜一樣有層次。

  要麽像蓮藕一樣有心眼。

  可很多善良的人是做不到的。

  普通人玩玩像一根甘蔗,

  不會拐彎抹角,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雖然這樣的性格吃不開,容易得罪人,但多數人還是喜歡這樣的自己,

  不**,不算計別人,喜歡做真實的自己,善有善報,惡有**。

  人活著,傻點,愣點,憨點,都沒關係,簡單點就好。

  太精明,太清楚,太明白,會傷心,會難過,會心累,受苦的隻會是自己。

  無論是朋友,親人,還是愛人,都別太較真,糊裏糊塗的才能相處下去。

  這就是最大的明白。

  誰也不比誰聰明多少,誰也不比誰傻多少。

  傻人,不代表真愚蠢,很多時候隻是為人忠厚罷了。

  傻人,不代表眼瞎,很多時候隻是不想拆穿,不想看穿罷了。

  傻人,不代表好欺負,很多時候隻是大度忍讓罷了。

  有時候不計較,不生氣。是因為還有情義可言。

  有時候會心軟,會原諒,是因為深愛還在。

  人生在世不過幾十*,吃虧是福。

  何必因為利而精心算計,又何必因為情而斤斤計較。

  韋寶始終相信**有好報,傻人有傻福。

  嶽父說的不錯,自己自以為掩藏的很好,其實自己做過什麽,天地會內部再怎麽對外封閉,外間也不可能毫無耳聞的。

  大明有那麽一**的土地被一個外臣攝取了,別人怎麽可能不注意韋寶。

  當然,天地會治下地區對外封閉,傳出來的消息也不會太多。

  而且韋寶得到的都是荒蕪之地,大家也想不到能發展那麽快,都以為韋寶控製的那些地方,都需要投入巨大,才不至於大規模**人。

  所有人都想不到,韋寶的天地會治下地區已經幾乎能夠自給自足了。

  當然,這些外界的觀點,韋寶都是清楚的。

  這也是為什麽韋寶能握穩了天地會治下地區,皇帝和魏忠賢都**多說什麽,大臣們也**太多非議的原因。

  韋寶擔心的其實不是通商口岸的事,而是海防總督衙門想執掌大明所有水師這件事能不能通過。

  如果能完全控製大明水師,實際上開不開通商口岸對於韋寶來說都無關緊要,因為水師就可以用來帶貨,用來包庇通商,他將成為大明最大的海軍司令,或者說是大明最大的海盜頭子。

  大明的水師曾經有過輝煌的曆史,在大明建立的過程中,在保衛大明的過程中,都建立過卓越功勳。

  **中期,曾經強盛一時的**海軍迅速衰落,使明帝國在北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區的國家安全空間急劇萎縮。

  並由此改變了東半球的力量格局,影響了整個世界近現代史的進程。

  **初*,**擁有一支3500艘戰艦的海軍,每一*春天和夏天都要進行大規模巡航,1373*和1374***水師兩次追擊倭寇直至琉球群島,1409*在北部灣擊敗越南海盜。

  在鄭和的第六次海上遠征中一支**分艦隊,繞過好望角進入大西洋,直至西南非洲。

  另一支分艦隊經所羅門群島進入太平洋,直至澳大利亞東海岸。

  在馬六甲海峽,斯裏蘭卡和蘇門答臘,向**海上權威的挑戰都被粉碎,三十六個國家的使節向明帝國臣服,**成為當時最強大的海洋國家。

  由此,形成了一個由北印度洋諸貿易要塞,馬來半島和南洋群島以及硫球群島所組成的大明海外帝國。

  但偉大的大明海軍霸業在十五世紀中葉開始衰落。

  **的水師的衰落始於***間,至嘉靖*間廢馳到穀底,明末有所增強。

  其具體表現為沿海衛所空虛,水師士氣低落。

  衛所軍是世襲的職業軍隊,待遇微薄,每一月僅一石,加之受軍官的盤剝,生活困苦。

  作為軍餉來源的軍屯,由於貴族軍官的侵占日益減少,使糧餉不濟,士兵大量逃亡,如廣州七衛在嘉靖中期缺額達69.8%,福建鎮海衛缺額為76.1%,在數量銳減的同時,士兵士氣低落,戰鬥力嚴重下降,士兵衣食無著,漫無紀律,軍官不知作戰,隻知道盤剝士兵,官兵互相視若仇敵,可謂“無用之將統無製之兵。

  艦隊減少,艦船破損。

  衛所軍的銳減,也導致水師人員的銳減,如福建烽火門水寨缺額達73.7%,銅山水寨缺額達65.8%,各艦隊的艦船數量急劇減少,浙江省船隊原有700艘戰船,1440*已不及一半,新江口船隊400艘戰艦,至1474*僅存140艘,重要水師**登州衛,曾擁有100艘戰船,1503*,隻剩下3艘,同時艦船製造業衰落,鄭和遠征時2000料的寶船在海港中慢慢爛掉。

  至十六世紀初,**水師所用的最大戰船隻有400料,而且都是用舊船的木料建造的。

  大明的海防戰略退步,海防線內縮。

  明初實行進攻型的防禦戰略,針對來自倭寇的海上威脅,**每一*都派出上千艘戰艦在南北海域內巡邏,即所謂春巡與夏巡。

  首先以艦隊巡邏於海上,警戒偵察和尋機殲敵。

  當倭寇深入內海,則利用報警通訊係統,集中水師與外島守軍協同殲滅。

  若倭寇登陸,則以水師與沿海衛所駐軍協同殲滅。

  此外明軍還經常出動艦隊攻擊敵占島嶼,粉碎倭寇的**。

  進攻型戰略的頂點是在追擊倭寇的戰鬥中明軍曾到達朝鮮海岸與琉球群島。

  而為了消除來自東南亞方向的海上威脅,鄭和的船隊曾在馬六甲海峽展開戰鬥。

  總之,殲敵於海上是海防戰略的核心。

  仁宣之後,**開始收縮海防線,遠洋船隊被召回,大型艦隻停止建造,島嶼**被放棄,**政策使水師受到重創,海防線被從遠海甚至外洋壓回海岸。

  當然海軍的衰落是相對而言的,直至十六世紀**海軍依舊能在南**海三次擊敗橫行印度洋的葡萄牙海軍。

  抗倭作戰的一度**也主要不在裝備和戰術方麵,那實際上是在與一支由**商人裝備和指揮的**雇傭軍作戰。

  但海軍的大衰落是無可置疑的,鄭和時代**曾擁有當今美國海軍所擁有的地位。

  到**後期,海軍再也找不到海上遠征時的盛況,它已經從一支遠洋海軍衰落成海上警衛隊。

  人員的減少,艦隊的缺損,海防線內縮這些技術層麵的表現有著深刻的社會動因。

  首先,向海洋擴張的原動力日益消失是促使水師衰落的最明顯的原因。

  **海島的海上威脅,海外貿易的高額利潤,人口向東南遷移而引起的對東南沿海防務的重視及消滅張士誠。

  方國珍的海外殘餘勢力,構成了明初水師發展的動因。

  在**水師的打擊下,倭寇遭受重創,15世紀中葉倭寇入侵隻有14次,其中10次被粉碎,倭寇不敢進犯。

  加之中日勘和貿易興起,倭寇組織者有了合法的貿易渠道,倭寇的威脅似乎已經不足為慮。

  在鄭和的武力**和**的招安下,以東南亞為**的**海上流民被消滅,尤其是陳祖義被消滅後,他們或投靠明廷,或銷聲匿跡,自南宋開始形成的南洋華人貿易網被粉碎,已無法構成對大陸的威脅。

  不管是在海防安全方麵,還是在貿易壟斷方麵。

  海上遠征所帶來的光榮是巨大的,但朝貢貿易的利潤很快便消失了。

  隨著**軍力的下降和紙幣的貶值,**廷再也無法用強行壓價和支付紙幣來賺取利潤,1433***能用半貫紙幣買到時價5-50貫的香料,能用50貫紙幣購買一兩黃金,而官方兌換率是400貫。

  但在1453*當香料市價5-8分白銀時,明廷需付7分現銀,朝貢貿易已無利可圖。

  最後,長達三個世紀的向東南沿海的人口大遷移停止,大批人口回流內陸,浙江人口從1050*降至530*,福建人口從400*降至200*,廣東人口從300*將至200*。

  人口和經濟中心的北移,使向海洋擴張的壓力大大減輕。

  這一時期的一係列變動使**對海洋的興趣減少,但缺乏刺激隻是水師衰落的動因之一。

  其次,**把資源投向其他方麵。

  倭寇的威脅是巨大的,但絕不是致命的,**的最大威脅來自蒙古高原的遊牧騎兵。

  洪武和永樂時代的遠征,使蒙古人遭到重創,並發生分裂,但當**軍隊衰落時,他們發動了對**的反擊。

  1449*,蒙古軍隊俘虜了**皇帝並直逼京城,防範來自北方的威脅成為帝國的戰略中心,因此它必然在海洋方向**。

  大多數****們不了解水師的重要性,反而挪用本應用於水師的資源。

  大運河開通後,他們把水師士兵調往運河運輸糧食,水兵變成了運輸工人。

  沿海的士兵七成以上被派去種地,三成被派去造船,大批水師人員被調往京城修建宮殿,本應用的海防的人力被運輸業,農業和建築業所占用。

  最可怕的是短視的皇帝們大量挪用水師餉銀。

  1425*停止海上遠征所節省的經費被用來賞賜皇帝的家屬。

  1436*,戰艦製造被大大削減,經費被用來修造皇帝的墳墓。

  再次,**政權的腐化和地緣政治思想的落後,是**水師衰落的重要原因

  **的腐化所帶來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皇帝挪用水師餉銀,宦官動用運輸船隊,軍官克扣水兵軍餉,並動用戰船進行**,都造成了水師的疲憊不堪。

  同時整個**陷入黨派之爭,**人去關心**的海上利益。

  **的危害是明顯的,但思想觀念的阻礙,確實難以察覺的。

  **古代地緣政治思想,有兩個致命弱點。

  第一,缺乏海權觀念,是典型的大陸性地緣政治觀。

  **並不是缺乏航海傳統的國家,至遲在春秋時代就有了海上運輸和海軍。

  但卻缺乏對海洋戰略價值的重視,隻有鄭和有對海洋的戰略眼光,鄭和艦隊的部分成員擁有海上探險精神,為此他們曾深入前人從未涉足的海域,他們實際上是進入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的第一批航海家。

  然而他們悲慘的出身注定他們的努力是**的。

  這些**古代罕見的航海家都是備受歧視的宦官,他們的成功隻能加重主流社會對航海的敵視。

  **官僚們在1422*趁鄭和遠在海外之際,終於讓皇帝放棄了海外擴張的企圖,他們的理由是,外麵的世界太大了,它讓我們感到恐懼。

  不久鄭和被招回,艦隊在海港中爛掉,它的航海資料被兵部銷毀,停止建造遠洋艦船,嚴禁海外私人貿易,將近在咫尺的製海權拱手讓與他人。

  海權觀念的缺失造成了國防戰略中的大陸軍主義,從而使水師得不到足夠的資源。

  第二個致命弱點是半**的**中心論,**在自古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把其他國家當作蠻夷,沉醉在起初是真實的繼則是虛幻的最後是**的世界中心地位中,不願意了解朝貢圈外的世界。

  由於落後的地理觀,當時認為鄭和已到達整個世界,在海上**發現與**抗衡的力量,因此保持水師也變得**必要。

  **中心論所帶來的文化優越感,使**執行了一條世界主義的外交路線,盡管也有地緣政治利益和資源-貿易上的考慮,但更注重價值觀的推行和文化的輻射。

  這種對外戰略比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要文明得多,但卻容易漠視本國的戰略利益。

  當鄭和粉碎了來自馬六甲海峽,錫蘭和爪哇的挑戰時,明帝國獲得了控製這些戰略要地的合法性,從而可以控製亞歐國際航路。

  然而傳統的懷柔政策再次導致坐失良機,否則葡萄牙人根本**機會進入遠東。

  民族國家意識的缺失,造成了**海外利益的自動放棄。

  這一切加在一起,造成一個可悲的結局,當西歐為了建立海軍不惜像威尼斯銀行家借貸時,**兵部職方司郎中劉大夏卻將具有重要戰略價值,曆經鄭和船隊數十*舍生忘死才得到的航海資料銷毀,而且受到**所有**的稱讚。

  一支曾在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發揮過重要影響的海上力量的**,無疑會帶來深遠和複雜的影響。

  北印度洋朝貢貿易圈的**也是大明海軍衰落的重要原因。

  **商人早在唐宋時期便在印度洋貿易中發揮重要作用,這種影響延伸至十六世紀。

  戈雷多曾說他在印度海岸發現許多**人的商站。

  另一本葡萄牙著作說據霍爾木茲人講**船很多,僅一次漲潮就有4000艘**船進入海峽。

  在鄭和海上遠征中,通過軍事威懾和和平貿易,使許多印度洋國家成為**的藩屬,構成北印度洋朝貢貿易圈。

  包括孟加拉,斯裏蘭卡,印度西南海岸,霍爾木茲,亞丁和非洲東海岸的三座城市,摩加迪沙,孟巴薩,拉瓦爾。

  這些城市控製著通往西亞,東非和印度腹地的商路。

  當時阿拉伯商人壟斷印度洋貿易的時代已經過去,而葡萄牙人要到1498*才能來到,**有一個世紀的時間控製印度洋貿易,進而使印度洋成為明**的內湖。

  由此大明將在新航路開辟之前成為世界性海上強國,並控製海上絲綢香料之路。

  西方人將**機會建立在亞非的霸權。

  但這一切都隨著海上遠征的結束化為泡影。

  盡管朝貢貿易仍在繼續,印度洋上還有許多**私人商船,但**已喪失了對印度洋貿易的控製。

  失去強大的海上威懾力量,外國商人便不願按官方比價買賣並接受紙幣,從事朝貢貿易因此無利可圖而減少。

  而明**與北印度洋各國的外交關係也隨之疏遠。

  同時,**海上護航的商船隊是**安全保障的。

  僅在1511*7月7日一天,便有五艘**商船在馬六甲海峽遭到海盜搶劫,他們卻得不到祖國的任何保護。

  將水師撤出印度洋的**已無力保護它的北印度洋藩屬。

  鄭和遠征結束不足一個世紀,北印度洋朝貢圈已土崩瓦解。

  1511*葡萄牙占領拉瓦爾,1520*它吞並了豪巴薩和摩加迪沙,1510*他完成了對印度西南海岸的占領,1511*馬六甲淪陷,1515*霍爾木茲陷落,不久它又吞並了斯裏蘭卡西部。

  至此,除亞丁外明帝國在印度洋的屬國都成為葡萄牙的殖民地。

  曾在印度洋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商人或被驅逐,或俯首稱臣。

  由於遭到葡萄牙人的重稅盤剝和海盜掠奪,**商人在印度洋上處於不利地位。

  盡管葡萄牙人在印度洋貿易中**任何用有競爭力的工業品和航運能力,但依靠海軍優勢依舊獲得巨額利潤,占其國際貿易總利潤的80%。

  對此**不僅無所作為,簡直一無所知。

  當馬六甲淪陷後,它隻能發布一道詔書,命令葡萄牙**,令泰國出兵,因為大明這個時候在印度洋已無一兵一卒。

  北印度洋朝貢貿易圈的**使七次遠征,三十*的經營化為烏有,**喪失了成為世界性帝國的機會。

  而且使當地人民成為葡萄牙的奴隸,遭受殘酷的殖民統治。

  作為唯一能阻止葡萄牙的東方帝國,**不但**負起保護者的責任,而且喪失了海上的軍事屏障和貿易通道,而這是**成為全球性強國的最後機會。

  東南亞勢力範圍的萎縮也是大明水師衰落的一個原因。

  相對來說,北印度洋朝貢圈實際上隻是一些沿海城市,**除了得到文化優越感外,便隻能得到長頸鹿,珍珠和生薑了。

  這些港口城市的價值在於他們是印度洋的戰略要地,控製它們將控製亞歐國際航路,而**並非一個致力於海上擴張的商業殖民帝國。

  東南亞對**的意義重要得多,明帝國的主要屬國大部分都在這裏,全部中南半島和大部分南洋群島都是**的屬國。

  馬六甲和舊港在名義上還是**的海外領土。

  在朝貢貿易中,**從這裏得到礦產,木材,香料,黃金,珠寶和大米。尤其是從東南亞進口的錫礦石和大米對**經濟意義重大,前者是製造銅錢的重要原料,後者是供給閩粵居民的糧食來源。

  而通過向東南亞出口或轉口,**的製瓷業,紡織業,製茶業和造船業盈利甚巨。財富之巨,“或多致富,而國用亦羨裕。

  除了貿易之外**移民還在東南亞的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同時**通過調節國際糾紛,壓抑爪哇,泰國,越南等地區霸國,建立自己主導下的**-東南亞體係,將東南亞納入自己的華夷宗藩體係,從而在自己的東南方向建立了一個的巨大的戰略緩衝區。

  對於東南亞的戰略地位,鄭和曾說:“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財富來於海,危險亦來自於海上。一旦他國之君奪得海洋,華夏危矣。我國艦隊戰無不勝,可用置於擴大通商,**異域,使其不敢覬覦海洋。

  像鄭和這樣有戰略眼光的人才畢竟很少,**不但自身從東南亞**,並嚴厲**東南亞華商集團,破壞了宋元以來的華商網絡。

  但華商轉而采取**貿易甚至海盜貿易,最終迫使朝廷放棄海禁。

  同時在人口和賦稅壓力下,東南沿海大批居民移民東南亞。華僑在東南亞有自治地位,並擁有武裝,在經濟上擁有巨大實力。

  “從仁宣時代積極經營南洋,南洋已成為**一部分,無論在經濟,文化政治上都為**附庸。南洋之開化,完全屬於**人之努力。假使**能繼續經營,等不到歐洲人的東來,南洋諸國已成為**之領地。

  鄭和的**不幸被言中了,由於**水師的**,**喪失了東南亞的控製權,**艦隊撤走後,越南、泰國等地區強國又以強淩弱,東南亞再次陷入了混亂局麵。

  “及鄭和之戰艦有南洋撤回,諸小國及散居各處之島嶼,亦皆立即瓦解,恢複其往昔互哄之狀態。

  **隻剩下宗主的虛名,喪失了海上威懾力量,使它無力製止各藩屬國之間的爭霸戰爭,宗藩關係日益空心化,最終成為禮儀性的。

  安南便曾不顧明帝國的警告,吞並了同屬明藩屬的占城。

  韋寶的天地會治下地區,目前僅僅存在於大陸。

  就像是一條巨龍的尾巴,陸地的控製區域,隻是韋寶在積蓄力量。

  韋寶很清楚,要想讓這條巨龍成型,以至於騰飛,唯一的方式便是讓巨龍出海,到更加廣闊的天地去翱翔。

  次日,韋寶很早就到了內閣。

  平時內閣大臣們都是很守時的。

  不管是閹黨大臣,還是東林黨大臣,不存在勞動紀律的問題。

  可是今天,平時經常趕不上早朝的韋寶,卻是第一個來的,這是因為他們昨天都喝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