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六章 肅宗父子回長安
作者:夜懷空      更新:2020-12-21 21:34      字數:2950
  至德元年,十一月初始,當李嗣業、郭子儀和王思禮等將領率軍在關中追擊圍堵叛軍餘部時,廣平王李豫已經率軍列陣在長安金光門前,屬於他的人生最輝煌時刻即將來臨。</br>百姓們跪在城門前,手中捧著家中僅剩米糧做成的胡餅,眼中飽含熱淚,迎接從叛軍手中解救他們的英雄。</br>李豫自從策馬進門起,街道兩旁的高呼萬歲聲便不絕於耳,滿城百姓盡皆跪地叉手。</br>“皇帝陛下萬歲,廣平王萬歲!”</br>他進城之前還有些局促,但現在已經十分享受這種感覺,天子之恩德感召天下,將來他繼承大統之時,也能從今天的榮譽中收獲良多。</br>當他行經永安渠拱橋時,兩側的百姓已經圍得熙熙攘攘,他們將食物捧給進城的兵卒,娘子們特意換上了廣袖羅裙,揮舞著袖子如同一簇簇盛開的花朵。昔日經曆戰火破壞的長安,在這寒冷的冬日裏喚回了春天的色澤。她們不再顧念矜持和禮儀,將手中的巾帕和戴在頭上的簪花朝隊伍中的兵阿郎扔去。</br>李豫在橋頭翻身下馬,將跪迎在橋頭的杜氏、韋氏的宗族耆老攙扶起來,兩位老人聲音沙啞感激涕零:“從叛軍破城之日算起,到今日已經是整整九個月啦,我們度日如年,期盼著新皇能早日奪回長安,還百姓安定,蒼天終不負百姓所望,我大唐還在!”</br>四周百姓兵卒聞之紛紛落淚。</br>李豫也頗為激動地說道:“我李家有負關中父老,也有負長安百姓,致使安賊作亂,長安失陷,本王今日向大家保證,長安在我們父子手中,絕不會再被人攻破!”</br>“陛下萬歲!廣平王萬歲!”百姓們再度跪地叉手,表示感恩。</br>……</br>長安收複的消息傳到鳳翔的流亡朝廷,李亨聽聞後激動得大哭,百官也哭嚎著奔走相告,此刻淚水已經無法形容他們的心情,長達九個月的逃難奔波,終於把家給搶了回來。</br>李亨最應該感激的應當是李嗣業,因為按照原本的曆史軌跡,他還需要再等一年才能夠回到長安。若等到那個時候,依照叛軍的尿性早就把整個三大內給搬空了。</br>他迫不及待地召集百官,組織鑾駕,命李崇雲的龍驤軍為護衛,浩浩蕩蕩地從鳳翔返回長安,進城時同樣受到了百姓的盛大熱烈歡迎。</br>回到長安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麽,自然是封賞功臣,清算投敵者。李亨父子將這兩件事顛倒了順序。</br>李隆基逃離長安時,把眾多朝廷官員,宗室和妃子留在了長安城裏,這些人有些被叛軍殺害,有些則被脅迫成為偽燕國的官員。禮儀使崔器上奏皇帝,建議將所有長安接受偽職的官員全部關入大理寺獄,等將來收複洛陽後,再將接受偽燕朝廷職務的官員一並抓來,秋後算賬,該斬的斬,該絞的絞。</br>李泌連忙出麵製止了皇帝,說叛軍攻入長安後,連宗室都不能自保,何況朝臣。他們雖被脅迫為官,但終究心念朝廷,不能一棍子打死。水至清則無魚,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叔齊伯夷不食周粟,隻要不是甘心替偽燕賣命之人,都可以既往不咎。</br>李亨同意了李泌的意見,把罪過分為三六九等,饒恕了大多數人。但是還有一些事情李泌無從知情,也無從參與。那些為叛軍服務的宦官,還有失節陪侍奉叛軍將領的宗室女和妃子們,都被李輔國暗中處死。這也成為李輔國和李亨之間絕不外泄的秘密。</br>原西京留守崔光遠派兒子迎接叛軍入城後,後來招募一幫誌同道合之人逃出長安城,去靈武投靠李亨。李亨授他為禦史大夫,等於是保全了官位和名節。掌管皇宮鑰匙的邊令誠便沒有他這麽幸運了,他把宮城鑰匙獻給安祿山,還親自指點叛軍搶劫內庫,唐軍入城後被關進了大獄。</br>李亨入長安後,命李輔國將他賜死在獄中,李輔國派一名小宦官去執行,誰知邊令誠不肯就死,口中高呼道:“我有秘密要告知郕國公!求郕國公見見我!”</br>小宦官無奈,隻得返回去把他的原話告知了李輔國。</br>李輔國披著鬥篷進入大理寺獄,他站在監牢的外麵,一張幹癟陰鷙的臉對著獄中戴枷披發的邊令誠冷聲問道:“爾不肯乖乖就死,還指望咱能饒你性命嗎?”</br>邊令誠慌忙跪上前來,雙手扶著牢門對仰頭求告:“兄長,不,幹爹,我有一個天大的秘密要稟報。”</br>“什麽秘密?”</br>邊令誠剛要開口,卻又咽下去猶豫地問道:“我若是說出來,幹爹能否饒我性命?”</br>“哼,竟然敢跟咱討價還價?你這秘密我不聽也罷!”李輔國說罷轉身便走,邊令誠慌忙拍打著牢門:“別走,我說!我說!”</br>李輔國轉過身來低頭下視,邊令誠慘兮兮地抬起頭來,帶著諂媚又哀憐的神情。</br>郕國公得意地笑道:“瞧你那可憐樣,好,我答應你,隻要這秘密夠大,我可以饒你性命。”</br>“多謝幹爹!多謝幹爹!”邊令誠欣喜若狂。</br>其實他實際年齡還要比李輔國大三歲,但是性命之憂當前,別說是叫幹爹,就是叫幹爺爺也行。</br>他扭頭警惕地望了望李輔國身後,李輔國對身後的小太監們揮手:“你們都退到外麵去。”</br>宦官們應聲叉手退走,邊令誠才得以放心低聲相告:“幹爹,陛下身邊的這位兵部侍郎兼龍驤軍大將軍李崇雲,根本就不是李嗣業的親兒子。李嗣業隻有幼子李佐國是親生,其餘二子一女,均是從嬰孩起便被起抱至家中收養。”</br>“什麽!”李輔國大吃一驚,低頭怒聲質問道:“你是從何處得知?”</br>“幹爹您忘了?孩兒回內侍省之前,曾在安西節度使麾下做過七年的監軍,兩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李嗣業我對他們都知根知底。”</br>李輔國摘下鬥篷罩帽,陰測測地點點頭道:“知根知底好啊,知根知底好。”</br>邊令誠跪著昂起頭諂媚笑道:“我對幹爹有大用吧,可否饒我性命?”</br>“邊令誠罪大惡極,不可饒恕。”</br>他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李輔國卻又搖搖頭說道:“但是你可以活著,我會從大理寺獄中找個死囚來代替你,邊令誠這個名字你不必再用。我奉陛下密令監察百官大將,設立“察事廳子”,裏麵全是無名無姓的忠義之士,我看你也可以進去幫我做事。”</br>邊令誠激動叉手道:“多謝幹爹信任我!令誠當以死相報!”</br>……</br>李亨坐在紫宸殿的暖閣內,手中捏著一張前方的捷報,上麵說張通儒被擊殺在亂軍中,孫孝哲被押解長安,預計不出半月,十萬叛軍將被全殲於關中。安祿山所依仗的二十萬幽燕遼東兵,如今已翦滅其半,這對皇帝來說實在是天大的好消息,但李亨卻高興不起來。他心中存在著這樣那樣的隱憂,在經曆了顛簸流離之後,他感覺自己像個瞎子,眼睛能看到的,摸到的身邊人才能讓他安心,至於大明宮之外,乃至整個朝野之外,對他來說如同漆黑的水潭,宛如那些心懷叵測人的內心。</br>想到這裏,他劇烈地咳嗽起來,皇後端著一碗藥茶進來,慌忙上前來輕撫他的脊背:“陛下切莫太過操勞,應該多多休息才是。”</br>李輔國走進殿中,側立在柱子旁低垂著眼道:“大家。”</br>“你來了,”皇帝朝他招了招手,李輔國快步上前躬身叉手:“大家安好,皇後娘娘安好。”</br>他和皇後之間快速交流了眼色,張皇後顰眉笑道:“妾身先告退了。”</br>李亨點了點頭,李輔國則轉身叉著手:“恭送皇後娘娘。”</br>皇後拖曳著襦裙走到內殿的盡頭,又轉過身來看了一眼,嘴角溢出一絲笑容,隨後遠去。</br>李亨問李輔國:“李嗣業送來的那個叛將孫孝哲該如何處置。”</br>“應當以酷刑秘密處死,不可公開鬧市行刑。”</br>李亨讚同地點了點頭,這個孫孝哲涉及了皇家的最大恥辱,當然不能公開殺。萬一百姓探究根底,可能就會傳出他殘殺宗室,奸淫貴女妃子的事跡,這讓大唐李氏的顏麵何存?</br>“大家,還有一事。”李輔國俯低身體,悄悄說出了李嗣業的家中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