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李崇雲入京
作者:夜懷空      更新:2020-11-17 23:23      字數:2596
  李嗣業正在書房中簽發公文,門外端茶的道柔推開隔扇門進入房中,點燃了銅爐中的檀香,將清茶放在案幾上低腰行禮說:“阿郎,大公子在門外求見。”

  “哦,”他放下手中的信件,抬頭對道柔說道:“讓他進來吧。”

  “喏。”

  道柔緩步退出門去,走到門外輕輕拍了拍孩子的後背:“進去吧。”

  李崇雲走進房中,他穿上了十二娘給他做的緋紅色缺胯袍,頭上紮著襆頭,看上去一副小大人的模樣。

  李嗣業上下打量了孩子一眼,點點頭對他讚許地說道:“這身衣服是誰給你做的,很精神,像個男人了。”

  “回稟阿爺,這衣衫是母親特地為我縫製的,孩兒很喜歡。”

  “嗯,很好。”李嗣業裝做低頭閱覽書信,

  李崇雲猶豫片刻,走到父親的案幾前,撲通跪在了地上:“大人,孩兒請求大人派我前往長安求親,孩兒願意替阿爺分擔。”

  李嗣業神情有幾分釋然,也有幾分欣慰,忍住了話語中的哽咽道:“我兒可知此去長安你即將遠離父母,也要麵對一大堆不懷好意的陌生人,你不怕嗎?”

  “自然是不怕的,孩兒知道大人就在背後,我是你的兒子,隻要父親還在,他們就誰也不敢動孩兒。”

  “這話是誰教你說的?”

  李崇雲猶豫了一下,才篤定地連連點頭說:“這是先生教我,但是孩兒聽進去了,也弄懂了。我已經年滿十三歲,又是家中長子,自然要替阿爺分憂,也要為阿爺立下功勳。”

  李嗣業的神情逐漸柔和起來,低聲問道:“這也是先生教的嗎?”

  “沒錯,先生以《戰國策》中的《觸龍說趙太後》來教導孩兒,身為長子為父分憂這是其一。聖人欲使我入長安為質,這分明是信不過父親,我若入長安見機行事,待人接物如沐春風,使朝中諸公明白父親對朝廷沒有反心,為朝廷大局所慮這是其二。孩兒入朝後將受封官位檢校少府卿,也將與皇家結親,雖然身為人質,但與今後仕途大有助益。兒在朝中廣結善緣,獲得升遷為父親解後顧之憂這是其三。憑此三條,孩兒入長安雖有風險,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與危險相比,則厚報也無窮。”

  李嗣業聽罷,快步從案幾後麵繞出,將跪在地上的李崇雲攙扶起來,伸手輕扶著他的肩膀欣慰感歎道:“我兒確實長大了,這樣父親也能放心地送你入朝。不過雲郎請放寬心,你入朝中並非孤立無援。你阿爺我在西域經營多年,朝中豈無人脈?滿朝公卿楊國忠除外,諸如韋見素,崔圓,崔護,李揆,苗晉卿等人皆受了我好處,你自與他們相安無事即可。”

  “至於楊國忠,為父給他的好處最多,無奈此人喂不熟,在朝中心智淩亂,反複橫跳,不過是塚中枯骨而已。你平素隻需避其鋒芒,沉默以對,自然有人站出來為你辯護。如果遇到不明白或難以解決的事情,就去河西進奏院找參軍曹安定。若是需要花錢鋪路錢財不足,就去找長安富豪米查幹,他們都是父親我的下屬,自然會把你來當做我來事以忠心。”

  李崇雲臉上的緊張感和期待感一下子落空了,竟有索然無味的感覺。他本以為此去長安是地獄逆風局,可沒想到阿爺竟然給他加了一大堆的外掛和友軍。這下降低了鬥爭難度,連趣味性也大大降低。等將來從長安歸來給兄弟們吹牛的時候,沒有了那麽多的驚心動魄可供炫耀,實在是索然無味。

  李嗣業哪裏知道兒子此刻的想法,繼續給他講述安排攻略:“將來若是長安城遭受變故,你也不要慌張,我自會安排曹安定和米查幹將你救出城去。就算到時候他二人失利未能成功,你也可以去找太子,太子與為父素有交際,他定然會千方百計保全與你。”

  李崇雲再度跪在地上,對李嗣業叉手道:“父親的教導,兒子謹記在心。”

  “好吧,”李嗣業朝他擺了擺手:“趁著離家前的這幾日,好好陪陪你娘親,前往長安的事情,一切由為父給你打點。”

  “兒子告退。”他朝著父親叉手後,站立而起猶豫著退出了房間。

  李嗣業站在案幾前沉思半晌,揮起拳頭重重地砸在了案幾上,怒聲道:“楊釗小兒,不作死就不會死,別說安祿山了,就連老子都想帶兵入長安把你給點了天燈。”

  他揉搓著拳頭對站在書房門外的道柔吩咐道:“道柔,派人去通知魚朝恩,準備三日後出發送我兒前往長安。”

  第三日上午,李崇雲的先生盧鴻給他行了冠禮。按照周禮,男子二十歲可及冠,實際上各個時期各個地區行冠禮的年歲都不相同。漢代冠禮經過魏晉南北朝之後,以至隋唐多有荒廢。李唐王朝恢複了天子冠禮,但民間許多地方都失卻了這種傳統。李嗣業周圍的許多人都沒有行過冠禮,更多人不知道冠禮的儀式。

  盧鴻出身範陽盧氏之後,對於這項禮儀還算熟悉,他雙手捧起銅冠戴在李崇雲紮起的發髻上,用銀簪從冠中央橫穿而過。

  李崇雲叩頭謝恩,盧師又從身旁捧起厚厚的幾疊書冊,對他諄諄教誨道:“這是為師閑暇時間為你抄錄的幾本儒家典籍,希望你到長安後能夠繼續誦讀,不可荒廢了學業。”

  “多謝恩師。”李崇雲跪在地上,雙手接過了書本。

  下午時分,送親使魚朝恩站在都督府麵前的空曠場地上,從身後副使肩膀上的竹筒中取出聖旨,雙手拉著黃綢展開念道:“門下,西涼郡王李嗣業長子李崇雲聰穎敏達,德才兼備。特下製書入長安授官檢校少府卿,聖意垂青賜婚盛王李琦之女和儀郡主,中書令丞楊國忠宣,門下侍中韋見素宣,製書如右,請奉,製付外施行,謹言!”

  李崇雲伏地三叩之後,用稚嫩的嗓音高呼道:“謝陛下聖恩!”

  魚公公手中托著聖旨上前,遞送到李崇雲手中,連忙彎腰將他攙扶起來:“公子快請起。”

  魚朝恩將目光轉向站在一旁的李嗣業,叉手詢問道:“如今送親使隊已經在涼州耽擱了許多時日,奴婢想今日下午就動身,大夫您看是否可行。夫人還有什麽話要與公子說嗎?”

  十二娘隻是在丈夫旁邊抹著眼淚,無語凝噎地搖著頭。李崇雲雙手托著聖旨走到娘親身邊,乖覺地勸慰道:“娘親不必為我擔憂,孩兒去了長安會時常給你寫信,你和阿爺也要時刻留意自己的身體。”

  李嗣業惆悵地點點頭說:“好了,雲郎可以上路了。”

  李家的兩名仆人牽來馬匹,扶著小主人上馬,李崇雲從馬背上頻頻回頭向父母行叉手禮,十二娘淚濕眼窩向他招手。連魚朝恩都觸景生情擠下兩滴眼淚來,朝李嗣業夫妻叉手道:“恩公,夫人請放心,奴婢在路上一定會照拂好公子。”

  “既如此,多謝魚公公了。”

  李嗣業夫妻一路將他們送到武威城外,望著逐漸遠去的隊伍,李嗣業對身後的田珍說道:“給長安的曹安定和米查幹去信,讓他們照顧好公子,另外吩咐他們楊國忠不要再去理會,隻有再一再二,哪有再三再四,他已經放棄治療了,我們又何須顧念楊家舊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