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弈者風度(十四)
作者:塵都乞兒      更新:2020-05-19 11:55      字數:2176
  驪山,華清宮。

  太孫李重俊幽幽看著對麵的魏王武延基。

  “李成義,你殺的?”

  武延基卻有意識地含糊了過去,沒有正麵回答,而是轉開了話頭,“殿下,李成義之死,是件好事,可以打擊李旦的囂張氣焰,也可以分散他的注意力,趙社是個心急的,才接了委任,便趕到了焰火軍赴任,如何設法將他限製住,才是我等的當務之急”

  他這般顧左右而言他,李重俊當成是默認了。

  深看了他一眼,眼中掠過一絲濃重的提防,努力運了運氣,勉強做出親和之狀,俯身拍了拍他的手。

  “你是為我辦差效力,罪責自然不會讓你獨自承擔,李旦咄咄逼人,我懷恨已久,魏王此舉,泄我心頭惡氣,再好不過了……”

  “隻是,日後再有這等大手筆,還須知會我一聲,做好協同,切莫自作主張,免得呼應不及,徒留破綻,讓奸人拿捏……”

  李重俊目光灼灼,似是等著武延基表態承諾。

  武延基仍舊沒有回應他,再次將話頭引到趙社身上,“太孫殿下,在臣入宮之前,趙社以初來乍到,不熟悉焰火軍的名義,主動要求不插手焰火軍本業,隻負責管領新加入的三千安西軍老兵,臣不知其目的,還請太孫殿下裁斷”

  李重俊仍有些不滿意,但武延基向他請示的姿態,滿足了他的虛榮心,大手一揮,自信滿滿,“那還用說,李旦保舉趙社,顯然是因為趙祥那廝投靠了他……”

  “趙社自知在焰火軍毫無根基,便退而求其次,向安西軍老兵伸手,日後合練之時,再徐徐圖謀滲透焰火軍,包藏禍心,不可不早做防範……在這第一手,就要讓他铩羽而歸,好讓焰火軍上下曉得風向,不給他可趁之機”

  武延基默默點頭,“殿下吩咐得極是,隻是,趙社畢竟是陛下首肯發派,若沒有妥當安排,怕是難以交代,臣一時思慮不及,還請殿下指點”

  李重俊挑了挑眉,有些詫異,“豈不簡單?你在焰火軍和安西軍中,哪支隊伍掌控力最強,便讓他去哪裏,不怕他翻天,比如,安西軍中安插了我的禁衛的那個營,讓趙社去啃一啃,也是可以的”

  武延基應聲同意,仿佛早就在等著李重俊提出這個辦法一樣。

  李重俊生性多疑,本能地覺得有些不對,但又說不出異樣,強自壓下,悶哼了一聲。

  “權策前去青要山,對外說是勸學,坊間有些桃色物議,說他是貪圖與太平姑母苟且之樂,這些人,恁的膚淺,隻顧盯著這點男女之私,我看來,權策是為陛下掃除障礙去了……”

  “太平姑母有大決斷,以性命阻止李旦上位,正是皇族楷模,偏偏權策,隻知道對陛下俯首帖耳,唯唯諾諾,那李旦,與他血海深仇,真當了儲君,哪裏有他好果子吃?太平姑母為情所困,想來頂不住權策纏磨和稀泥……”

  “這國朝大事,太多都壞在權策手裏,都說他是治世能臣,哼哼,亂世奸臣還差不多”

  李重俊憤憤然罵了兩聲,連連擊掌,很是惋惜。

  要是太平公主真的以命相逼,武後勢必不忍,他的勝算會大大提高,但有權策攪和,這個籌碼,很大可能又會不複存在。

  武延基默默聽著,不開口搭腔,瞧不出心意如何。

  李重俊宣泄一通,察覺言語有些過了,又往回收了收,“當然了,權相爺也是為著太平姑母的安危著想,他夾在中間,也是不易,畢竟胳膊擰不過大腿,陛下真下定了決心,誰又能阻擋呢?”

  “不管如何,青要山也在河南道,距離虞山和登封都不遠,難保權策不會借地利之便,插手兩軍擴編,他在軍中影響非同小可,不可不防,我意,你不宜在驪山久待,還是早些去登封常駐為上,也將那趙社看牢一些”

  “是,臣明日便啟程前往登封”武延基站了起來,躬身領命,意味深長地說了句,“焰火軍,任何人都拿不去”

  “等等,我聽聞永泰姐姐昨日與安樂一道,去了曲江的格物書院?”李重俊似笑非笑,“還帶了許多錢帛,不知是要作何營生,若是有利可圖,我也摻和一下如何?”

  武延基麵不改色,“臣聽永泰提起過,就是安樂殿下鼓搗出來的玻璃,將要上規模造作,用以買賣,許多權貴人家都拿了錢帛入股,安樂公主顧念姐妹情分,知會了永泰一聲,他也頗感興趣,便入了一股,但又有些不放心,便特意去曲江瞧了瞧製作工藝”

  “原來如此,嗬嗬,好啊,是個好營生,恭喜魏王,要財星高照了”李重俊恍然,恭賀了一番,刻意湊趣道,“若是玻璃製作了出來,我安排殿中省,也采買一些,給你捧個人場”

  李重俊麵帶得色,前任殿中監李嶠落馬之後,武後不再設殿中監職位,以殿中少監為主官,這個邊角料職位,朝中大勢無人在意,便落在了李重俊的手中,拿出來展示威能,向武延基施恩。

  “許是不行”沒料到,武延基卻拒絕了,“權相爺要為渭水郡主建造玻璃閣樓,早早下了大宗訂單,據永泰說,許是一兩年之內,玻璃無法外銷”

  “原來如此,也好,去吧,多加小心”

  李重俊假笑了一下,隨口應付了一下,擺擺手揮退。

  這武延基沒有當初討人喜歡了。

  夜,神都,翊善坊,梁王府。

  武三思麵前,站著個黑衣勁裝大漢。

  “你在府衙當差,這段時日,衡陽王一案,可有進展?”

  “回殿下,小的曾發現有相王府逃奴涉案的痕跡,但是線索很快被上峰拿去,又不知為何移交了秋官衙門,後續沒了消息”那大漢說得簡略,但含義悠長。

  武三思沉默了會兒,“我再多安排些人手協助你,再有線索,密不做聲,直接報我”

  “趁著在相王府的時間,多打探下中山王的飲食起居習慣,隻是打聽消息,莫要妄動”

  “是”那大漢沉聲應命。

  喜歡盛唐破曉請大家收藏:()盛唐破曉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