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天下熙熙(十三)
作者:塵都乞兒      更新:2020-05-19 11:54      字數:2401
  武周革命之後,武後龍椅坐穩,除了出郊祭祀武氏七廟,甚少出宮。

  近年以降,二張入宮,奉宸府創立,武後漸漸耽於享樂,慵懶尤甚。

  也因此,相王府上的這樁定親喜事,請了武後駕臨,惹得皇族權貴們側目以對,紛紛趕來參與盛會,場麵隆重已極。

  如此陣仗,相王李旦看在眼裏,喜在心頭,他從堂堂九五之尊的睿宗皇帝,變成一人之下的皇嗣,再到皇兄李顯複位東宮,他又遭貶為相王,黜出宮禁,入駐郡王府,可稱人生荒誕,節節敗退。

  眼前的景象,許久未曾見了。

  訂婚之禮隻是約為婚姻,程序也並不複雜,相比之下,雙方長輩的戲份,要比一對新人還要更多,鄭鏡思和壽昌縣主,更像是兩個盛裝打扮的吉祥物,站在高台之側,讓來賓觀瞻。

  權策在中央緩緩推進繁文縟節,三媒六證過禮單,到互認門第敘親論輩,再到交換婚書,每一項都頗為冗雜,有武後在場,諸多流程都多了拜請恩旨,宣達敕命的環節,更是漫長。

  權策偶有走神,看向旁邊的兩個吉祥物,這一對佳偶,是他牽線走到一起,但願,能琴瑟和鳴,善始善終,莫要再出意外之事。

  自打武崇敏退親李裹兒,他對這等拉媒保纖之事,頗為抵觸,再也不願做大包大攬,一言而決的事情,便是權竺與崔鶯的婚事,也隻是做些探查,給些參考,大多決斷,都是權竺自己和義陽公主所作。

  鄭鏡思和壽昌縣主兩人,大紅吉服,金絲銀線灼灼生輝,一個沉穩有度,一個婉約柔順,恰似一對璧人。

  念及往昔,初見鄭鏡思的時候,他還是個禮數周全別別扭扭的世家少年,帶自己去渡口畫畫,先是對出身低微的族兄鄭重不屑一顧,又對拜自己為師的堂舅盧照印大放厥詞。

  眼下,曆經摔打,卻已是百煉成鋼,禦史台內,禦史大夫葛繪地位超然,更多精力放在權策麾下大派係的運轉協調,甚少插手庶務,一應查案鞫問處刑,都是鄭鏡思一人作主,久掌大權的浩然氣魄,染上世家子弟的雍容華貴,可稱公子如玉。

  某種程度上,鄭鏡思與權策很像。

  權策視線微移,落在壽昌縣主身上,與旁的皇族女兒不同,她要安靜許多,性子溫婉和善,除了舞蹈之時,能見到她歡騰激越,平常都是穩穩當當的,此時靜靜站著,落落大方,臉上恬淡之餘,偶有幾絲紅霞。

  權策神思遐飛,想到當初西涼殿上,壽昌縣主與李裹兒相對起舞,驚豔了時光。

  禮儀很快到了尾聲,得了武後祝福,兩位新人吉祥物,到了退場的時候。

  “皇祖母,壽昌有話要說”壽昌縣主拜在地上不起來,鄭鏡思不知她意欲何為,也陪著她跪在一旁。

  武後按著權策的胳膊站起身,端詳了下壽昌縣主,笑了笑,她家的男兒不甚爭氣,女兒家卻是個頂個的出眾,壽昌縣主不似安樂郡主美得張揚大氣,五官嬌小,與內斂氣質相和,恰似一朵空穀幽蘭。

  “今日是你的好日子,有話盡管說來”

  “謝皇祖母”壽昌縣主笑容綻開,麵上紅暈片片飛起,帶著些許羞窘,幼嫩清純,我見猶憐,“壽昌隻是想著,大兄為壽昌勞碌許久,還未曾謝禮,心下難安呢……”

  武後聞言,哪裏分辨不出她的心意,瞟了權策一眼,戲謔地笑了,“原來如此,朕準了,權策,你壽昌妹妹要謝大媒呢,還不上前去”

  武後話音一落,四周圍著的眾多達官貴人,都很是捧場的發出輕笑聲,氣氛很是歡快。

  壽昌得了允準,卻沒有立時便行,而是仰頭望著身邊的鄭鏡思。

  鄭鏡思與她含笑對視了下,點了點頭,兩人牽著手來到權策麵前。

  看著袖手而立的權策,鄭鏡思驀地有萬千心緒浮上心頭,恩怨得失,都已過眼成雲煙,眼前這位恩主,是他富貴前途所依,也讓他心服口服。

  拱手的動作戛然而止,鄭鏡思撩起衣襟,像一朵蓮蓬,洋洋撒開,雙膝跪地,雙手張開放在身側,深深叩頭下去,“鏡思,謝過大兄”

  壽昌縣主愕然一瞬,也跟著雙膝跪下,“壽昌,謝過大兄”

  四周一陣騷然,武後也挑了挑眉頭。

  權策趕忙邁步上前,彎腰將他們一一扶起,躬身還禮,朗聲道,“佳偶乃天成,權策本無功,壽昌妹妹與鄭中丞如此大禮,權策受之有愧……”

  “咯咯咯”一串清脆的笑聲打斷了權策的謙辭,卻是太子妃韋氏站了出來,“大郎,難為壽昌在這大喜的日子還惦記著你,你若是過意不去,不如留下一聯半句,聊以祝福,也算是應了壽昌的情分”

  權策心念急轉,頓時覺得這是個轉移焦點的好機會,當下也不推辭,退後半步,到武後身側,“陛下,容臣造次”

  “嗬嗬”武後輕笑幾聲,視線在韋氏身上打了個轉,卻是轉了話頭,“朕說過,你為大兄,提攜管教弟妹,本是應當應分之事,受他們禮節,也無不妥,吟詩作詞,可錦上添花,玉成今日佳話,朕且聽著,若是不好,休說壽昌不依,朕也饒不過你”

  “是,陛下”權策垂首應命。

  旁邊侍立的相王李旦梁王武三思和太子李顯等人都有些不自在,這是武後今日第二遭提及,權策可以管教皇族同輩子弟,長安行,杖責武延基武延暉和武崇謙三人,今日壽昌縣主又對他行跪拜禮,如此之事多了,權策的輩分,愈來愈淡,以公認的皇族大兄身份,幾乎是與他們這一輩人並駕齊驅。

  李旦作為此間主人,風頭轉眼被人拿了去,心頭最是亂糟糟,權策的詩作總是極快,眾人轟然讚頌,他隻隱約聽到一句“天生才子佳人配,隻羨鴛鴦不羨仙”,便隨著一道喝彩,叫了幾句好。

  “哈哈哈,不愧是吾家麒麟兒,此詩卻是應景,壽昌孩兒,你這個跪拜,拜出了個青史留名,可是不虧呢”武後朗聲大笑,撫著壽昌縣主的發髻,頗為憐愛。

  眾人齊齊向壽昌縣主道賀,她團團屈膝稱謝。

  熱鬧良久,李旦湊上前,“母皇,筵席已備,還請母皇移步”

  “唔,好”武後邁步下階,又突地停住,四下裏看了看,嗔道,“太平,怎的躲在一邊?今日筵席,你與權策,便陪在朕身邊”

  一句話落,兩處尷尬。

  李旦默默向後頭挪了挪腳步,讓位給太平公主。

  韋氏也是腳步微頓,她方才幫著權策解圍,正要挨過去,與他勾兌些交易,現下,卻是泡了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