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南衙南衙(十一)
作者:塵都乞兒      更新:2020-05-19 11:54      字數:2532
  山雨欲來風滿樓。

  信陽王武崇敏辭去廬陵王府長史,隻留下殿中少監本職,引得朝中暗流湧動。

  廬陵王府長史,不是個普通的王府屬官,當日安樂郡主李裹兒姿容傾城,引得高陽王武崇訓、淮陽王武延秀相爭,牽動武氏宗親不安,梁王一係勢力龐大,魏王一係耍起了窮橫無賴路數,局麵不可收拾,當時的廬陵王李顯為免遭牽連,將李裹兒婚事托付給權策。

  權策屬意武崇敏,但又不曾明言,以廬陵王府長史之職諱飾,又以安樂郡主年歲過小為由,將成親之期拖延到四年之後。

  朝野時人都以為權策謹慎太過,這番苦心布置,怕是派不上用場。

  豈料才過了一年,竟然真起到了作用,武崇敏辭去廬陵王府長史,顯見是要毀棄婚約,皇家女許婚不順,遭到士族回絕,在大唐立國初期,並不鮮見,但已經許下婚約,又遭背棄,還是開天辟地頭一遭。

  更吊詭的是,龍椅上坐著的武後,竟然默許了此事。

  朝野上下屏住了呼吸,無數雙眼睛都盯著東宮和定王府。

  東宮畢竟在宮禁中,動靜並非所有人都能察知,武崇敏的動靜卻沒了阻礙,很是直白露在人前。

  先是去了天官衙門領取官憑,又去宗正寺備案,再到相王府報道,之後去了一牆之隔的天水公主府。

  那裏正在舉行一場宴會,是太平公主張羅的,來客濟濟如雲,上至公卿重臣,下至富商大賈,更多文人墨客,道長僧侶,不拘身份,洋洋大觀。

  宴席之上,太平公主以繼母身份,拉著武崇敏的手,在高台之上,當著眾人的麵,解釋了他退親的緣由,“崇敏為家中長子,生而至孝,生母早逝於嵩山啟母塚,卻至今蹤跡全無,心中常有塊壘,竟夕縈繞,總難釋懷,心如枯井,無兒女情長之心,不忍誤人青春韶華……行事雖嫌草率,終究一腔善意,赤子心懷,還望諸位多多包涵寬宥”

  武崇敏奉母命,長揖到地致歉。

  “殿下言重了,信陽王孝感動天,古道熱腸,路人皆知,李武兩家都是皇家之人,無分彼此,若不是情非得已,當不會做此抉擇,有些無恥讕言,傳得不像話,說信陽王瞧不起皇家,藐視東宮之類,挑撥是非,唯恐天下不亂,實在令人作嘔”

  座中出來一人做代表接話,嗓門兒很大。

  他是膠西王李孝義,淮安王李神通的幼子,論起輩分,與太宗皇帝持平,是現存李氏宗親輩分最高之人,以老糊塗著稱,卻圓潤混過了武後臨朝稱製、武周革命的驚濤駭浪,親眼見證了自己的七個兄長相繼罹難,壽數已屆八十,尚且硬朗。

  權策將他請出來,費了不少手腳。

  “兩位殿下所言極是”眾人紛紛附和。

  宴席一散,消息頃刻風傳神都。

  哀痛母喪,無心婚姻,不是理由的理由,事先說出,隻會換來嘲諷,一分的仇恨,能結到十分,事後說出,效果大不一樣,畢竟是個解釋,事關孝道,委婉還了女方清名,將過錯攬在自己身上,勉強能圓的過場麵去。

  次日,奏疏飛如雪片,都是彈章。

  “婉兒,你且按人頭分分,瞧瞧彈劾誰的最多”武後麵對鋪天蓋地的奏疏,頭大如鬥,用了最簡單的方法,且分辨一下東宮的真實目標。

  上官婉兒動作麻利,對這些奏疏都熟稔在心,很快便分門別類,將奏疏分成了一摞一摞的。

  武後圍著一桌案的黃封奏折轉了好幾圈,生出些促狹之意,“且讓朕猜猜,除了崇敏自身,權策,太平,攸暨,總不外乎這三人”

  “最高的這摞,莫不是彈劾權策的?”

  上官婉兒微微猶豫,沒有作聲。

  武後意識到出了岔子,索性不再問她,徑直翻開奏疏,一一查看。

  最高的一摞,集中彈劾的是殿中省尚醫局,因由是欺上瞞下,高價采購藥材,以次充好與貴人使用,正品悉數沒入私囊,是為大不敬之罪。

  武後微微錯愕,繼而眉頭大皺,武崇敏掛著殿中少監的職司,分管尚醫局,彈劾尚醫局,攻訐武崇敏,倒是正常路數,在她看來,還隱藏著東宮一係的不安分,他們是想借機改變在太初宮內毫無勢力範圍的現狀。

  “哼,貪心不足的東西”武後眼前飄過韋氏的臉,那張臉顏色嫵媚,正當盛年,一雙桃花眼總掛著欲求不滿,令人厭惡。

  第二厚的一摞,是彈劾兩個人的,蘇州刺史盧炯和地官侍郎姚崇,他們兩人之所以放在一塊,是因為罪名一樣,越權行事,幹犯大忌,罔顧朝廷體統,一個以蘇州刺史官職僭越江南道觀察使職權,指使江南道各州如同家奴下屬,一個架空地官尚書武攸暨,在地官衙門恣意行事,排擠同僚。

  武崇敏在房州做刺史,權策派了兩個得力臂膀去襄助,就是姚崇和盧炯,他們兩人也與武崇敏私交甚篤,彈劾他們,倒像是一箭雙雕,既教訓了武崇敏,順便也掄了權策一巴掌。

  第三厚的,是彈劾太平公主和武攸暨兩人的,罪名就是管教不嚴,致使武崇敏有辱天家威嚴。

  “哈哈”武後笑出聲來,天家威嚴,太平公主是她最鍾愛的嫡女,武攸暨也是武氏宗王當中地位最高的之一,說他們兩人代表皇家或許太過,但說他們有辱天家威嚴,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不錯嘛,朕看走眼了”武後隨意翻檢了後頭的,零零散散,攻擊的轉到了一些屬官僚佐層麵,級別不高,人數卻眾,她猜測會成為眾矢之的的權策,卻無一字提及。

  上官婉兒眼波一轉,見武後麵無表情,眼神複雜,不由提起了心,武後疑心甚重,東宮繞路攻訐,形同將權策架在了火爐之上。

  “婉兒傳旨,除這一摞留中不發,旁的,統統派赴有司,即行查問,若情弊屬實,依律辦理便是,勿複奏”

  上官婉兒眉心一緊,武後的處置,驗證了她的憂慮,除了姚崇和盧炯兩人幹係甚大,不宜輕動,旁的彈劾,連同武攸暨和太平公主在內,都要查問。

  “是,陛下”上官婉兒應了一聲,揮筆擬旨,見武後微闔雙目,沒有再處置政務的意思,便邁著窸窣碎步,退出了殿外。

  上官婉兒心事重重向著掖庭方向行去,路過重光門,見到一行貴婦打扮的女子,迤邐進門,方向似是雙曜城。

  “那些是何人?”上官婉兒狀似無意,隨口問道。

  “回昭容,那些是太子側妃董氏的家人,聽聞是為平恩郡王選妃之事,召進宮來商議”

  平恩郡王?李重福?

  上官婉兒倍加留心,李重福是庶出長子,因生母位分低,序齒排在李重潤之後。

  特殊的人,在特殊的節點有動靜,由不得她不上心。

  通告謝瑤環,還是,可以做些變通?

  上官婉兒身上激情湧動,帶起一陣顫栗。

  她發現了一個新的玩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