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南衙南衙(四)
作者:塵都乞兒      更新:2020-05-19 11:54      字數:2375
  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

  神都,頗不寧靜。

  先是一個彪形大漢莫名撲街,死在長街之上,再是神都東郊一個貧民窟發生滅門血案,一大家子人,十六口,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全數倒在血泊中。

  很少有人知道,那個彪形大漢,是梅花內衛的二號人物蒙息,更少人知道,那個貧民窟裏的一家人,是個處心積慮的組合家庭,沒有丁點兒血緣關係,都是宮中的暗人。

  宮中女官謝瑤環夤夜出宮,查探了兩處血案發生地,又連夜趕回,直趨仙居殿見駕。

  也不知說了些什麽,隱約有哭聲傳出,武後親自將她送出了殿門,紅著眼圈的謝瑤環再度出宮,料理外間兩宗命案。

  新官上任的洛陽府尹韋汛尚未能完全掌握洛陽府的局麵,連連碰壁,瓜落吃了不少,本有意借著辦理大案的機會梳理一番,沒料到宮中突然插手,他隻能在一旁幹些雜活協助,暗地裏發狠,定要另尋個機會,再調理這起子盤根錯節的屬官胥吏。

  他卻是想得簡單了,忘記了當初劉幽求黯然下台的因由。

  天光熹微,武成殿朝會上,他便曉得為何洛陽府尹的官位甚少有人能坐穩。

  秋官尚書宋璟親自上奏疏,彈劾韋汛,持身不正,治理地方不利,致使神都首善之地凶殺橫行,當此惡事,袖手旁觀,麻木不仁,無隻言片語以告罪自贖,可見毫無廉恥之心,毫無同情之義,冷血形同禽獸,請罷官黜退,以儆效尤。

  宋璟話聲才落,大理寺少卿林一狄站出來呼應,“陛下,宋尚書所言,臣深以為然,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韋汛初膺大任,寸功未立,所作所為,冷酷殘忍,毫無仁恕之心,實不宜為首善之地親民官”

  兩人一唱一和,代表著權策和張氏兄弟的態度,朝中頓時湧出更多朝臣,痛打落水狗,彈劾韋汛。

  禦史中丞葛繪作為權策黨羽的核心人物,更多精力用在政治協調上,已然甚少衝鋒陷陣,這回卻也出列壓陣,耍的一手好欲抑先揚,“陛下,臣以為,神都出現慘烈凶殺案,或有機緣巧合,且韋汛接掌洛陽府未久,實不當以此歸咎,然而後續處置,毫無作為,更未曾依照流程上奏,顯見並無治理地方經驗,驟然接掌神都大城,難以運籌,可先轉任其他地方,以作曆練,時機成熟,有所進益,再調回中樞”

  這話說得柔和,很為韋汛著想的樣子,卻暗藏殺機,與流放無異,韋汛聽得臉色煞白。

  “唔,可有不同意見?”武後靜靜聽完,開口一句,卻是口風相反,並沒有處置韋汛的意思。

  武後知曉昨夜命案的由來,與洛陽府實在不相幹,死的都是她的暗人,梅花內衛和控鶴府,她也是疑慮重重,殺了梅花內衛重要人物的是控鶴府,那控鶴府死傷枕藉,又是誰人作鬼?

  謝瑤環已然察覺情形有異,連夜闖宮哭訴,主動請求交卸內衛統領職司,這已經是她不曉得第幾次要辭職,武後仍舊不準。

  為表信任,武後將兩宗命案的後續處置交給她,若是她發覺了控鶴府的存在,便讓張氏兄弟補償,若是沒有發覺,便不了了之罷了,但她若是連控鶴府都查不出來,更不可能查出針對控鶴府的幕後黑手,她一時盼望謝瑤環查出真相,一時又盼望她一無所獲,也是糾結萬般。

  眼前朝堂局麵,權策一黨出動了葛繪和宋璟等人彈劾韋汛,顯然是想著落井下石,趁機奪回洛陽府的管製權,有些貪心,她卻不討厭。

  至少說明,權策不曉得內情,隻是出於爭權奪利的目的,作出了本能反應。

  相比之下,張氏兄弟的作為,卻令武後厭惡。

  昨夜之後,張易之曾屢次求見,武後都沒有搭理,她固然不在意臣僚之間勾心鬥角,卻也要適當給些敲打,免得他們恃寵生嬌,恣意妄為。

  既是昨夜命案的肇事之人,又要在朝堂上彈劾韋汛,搶奪利益,吃相委實難看。

  “陛下,韋汛接任洛陽府尹不久,尚未熟悉政務,有所差池,當在能容之列”秋官侍郎王同皎敏銳察覺武後口風,立時出列求情,“然行事不妥,於程序上有所紕漏,可酌情薄懲,以為勉勵”

  “臣等附議”皇太子一係的朝臣紛紛出列搶救。

  “權策,你意下如何?”武後點名詢問,也是個警告之意。

  權策自坐席上起身,來到大殿中央,躬身拜倒,“臣以為,王侍郎所議妥當,陛下以仁孝治天下,韋汛罪責不彰,可施恩寬恕”

  “甚好,韋汛貶官三級,原職留用”武後一錘定音,反應稍慢一些的相王李旦黨羽,還沒來得及出手,便失去了機會,一臉如喪考妣。

  “臣叩謝陛下天恩”韋汛保住了來之不易的寶座,感恩戴德。

  此事告一段落,夏官尚書袁恕己再度提起夏官侍郎補缺之事,他這次賣了個乖,不再堅持由自己掌控的夏官衙門中銓選,將一應候選之人列舉出來,夏官衙門職方郎中張放,右羽林衛將軍武秉德,珠英學士李嶠,原右衛大將軍王孝傑已然就任右武侯衛大將軍,退出競爭行列。

  話頭一出,又是爭執不下,吵鬧成一團,武後也舉棋不定,索性再度擱置此事,

  朝會散去,武後緩步下了丹墀,在權策麵前頓了頓步,眾目睽睽之下,伸手給他理了理腰間有些歪了的紫金魚袋,板著臉,輕叱了句,“回去且好生反省著,莫要冒失”

  不待權策回應,便舉步離去。

  她的身後,上官婉兒和謝瑤環與他交換了眼色,神色都有些凝重,這不是個好的信號,事態沒有得到控製。

  果不其然,朝臣依次退出大殿,排位在後的衛尉寺少卿張易之緊走幾步,來到權策身邊,笑吟吟地道,“權侍郎芝蘭玉樹,最討閨閣歡心,上官昭容不去說,謝女官可是方當妙齡,才貌雙全,權侍郎若有意,下官可以做個媒人,積下些德行”

  權策已有心理準備,與他對視一眼,打起了機鋒,“多謝張少卿美意,少卿頗得陛下看重,管轄眾多,事務繁忙,恐無暇抽身”

  張易之的笑臉收了收,不知怎的,眼前閃過一院子的屬下屍首,謹慎幾分道,“權侍郎體恤,下官銘感,公務總有忙完的時候,到時候,再與侍郎細談”

  “恭候少卿”權策絲毫不落下風。

  目送張易之的背影遠去,權策的眼中布滿陰霾,看起來,還要再加些籌碼,才能打亂張氏兄弟的陣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