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艱難皇嗣(三十二)
作者:塵都乞兒      更新:2020-05-19 11:53      字數:2696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慶,武後在陶光園大宴群臣勳貴及外藩使節。

  君臣同賞圓月,品味醇酒佳肴,欣賞輕歌曼舞,其樂融融。

  依照禮製,群臣勳貴一同向武後拜賀佳節,武後溫言慰勞,舉杯共飲。

  其後,武後逐一向使節致意,存問藩屬國計民生,使節們說一通好聽的話,順帶為武後歌功頌德。

  到吐蕃這邊,出了意外事件,吐蕃使臣和副使兩人聲淚俱下,控訴大周在西峪石穀主掌築城的權瀧大肆開山炸石,破壞大周與吐蕃兩國的地理山川和風水命脈,武崇敏在西峪石穀左近的草甸林子裏,釋放了怪火,隻見火星和巨響,不見火苗,過火之處,遍地糜爛,致使西峪石穀方圓百裏寸草不生,吐蕃百姓流離失所,罪惡昭彰,罄竹難書。

  四周一陣靜謐,大周朝官大多皺起了眉頭,傳承千百年,禮儀的講究滲入到骨子裏,本能地厭惡不按套路的行徑,其他藩屬國使節,卻姿態各異,有的饒有興致,有的事不關己,有的眉眼陰鬱。

  後突厥使臣骨力眼中光芒一閃即逝,他是新近才到神都就任的,是根正苗紅的新可汗默啜一黨,默啜可汗逐步將後突厥內部梳理清楚,野心一刻不停地生了出來,猩紅的眼睛瞄準了南麵這片肥的流油的土地,隻是有人搶在了他前麵,吐蕃大將勃論讚刃聯合西突厥那些阿史那家族的敗類對安西開了刀,然後以比下手度更快的度被大周摧枯拉朽,兩軍覆滅不說,主將一個不剩,被人殺雞一樣割掉了腦袋,阿史那觳觫羅重新掌握了局麵,成了大周亮在他麵前的一柄彎刀。

  默啜不得不強自按捺下蠢蠢欲動的野心,小心觀察大周的情勢和虛實,尋找露出獠牙的機會。

  武後將下方的反應盡收眼底,悠悠然將白玉酒杯放下,站起身來,身上穿著的金色曳地長裙愈生輝,笑意微微,“權瀧與崇敏年輕,出膺重任,行事冒進了些,終究是一腔赤子情懷,待他們歸來,朕自有賞罰”

  不待吐蕃使臣再囉嗦,武後接著問道“朕聞,論欽陵挾持上意,淩逼讚普赤都鬆,枉顧民怨,一意壓迫苯教信徒,可有此事?”

  吐蕃使臣眼神慌亂了一瞬,“陛下明鑒,大相繼承父誌,一力匡扶讚普治國,恪守君臣分際,絕無淩逼之事,至於苯教,乃是吐蕃民政,還望陛下恕臣不奏”

  “的確如此,事關吐蕃國政,不宜公諸於眾,若陛下俯允,臣願向陛下單獨稟報”吐蕃副使卻出乎意料地插了嘴,他的手腕上,纏著一串手鼓。

  吐蕃使臣立馬臉色陰沉。

  武後嗬嗬而笑,“倒是不必,朕統領萬邦,實無意幹預過甚,隻是聽聞苯教大巫師道法精深,修行通微,若是時機得宜,朕會遣使前去迎奉,聆聽異域教義”

  吐蕃副使喜出望外,咚咚叩頭,他覺得這是天朝對苯教的支持。

  那正使糾結了一會兒,也跟著謝恩,邏些城中,大相和讚普占據了上風,正在著手扶植佛教,但有苯教大巫師在,其影響難以斷絕,若痛下殺手,怕有激起內亂之憂,由大周天朝將大巫師接走,不失為一個解套的好辦法。

  想到此處,吐蕃使臣膝行幾步,想著將此事敲實,“臣恭聆陛下聖訓,吐蕃到天朝路遠,為免耽擱陛下興致,還請陛下示下時日,臣著手安排,迎大巫師來神都”

  武後拂了拂袍袖,重又坐下,仰天長笑,哈哈有聲,“此事不急,待時機得宜,朕自會安排,今日佳節,不談公事,諸卿切莫拘謹,各自敞開心懷痛飲,不醉不歸”

  “臣等遵旨”群臣轟然應諾,幾個得寵的勳戚重臣率先起身,四下裏行走敬酒,西域小國的使者們又開始亂叫亂跳,氣氛漸漸熱鬧起來。

  武後衝著下的權竺招招手,“義陽,莫要總將你那孩兒束在身邊,讓他到朕這裏來”

  “是”義陽公主起身福禮,鬆開權竺的小手,令他自己登上丹墀,來到禦座上。

  權竺已有八歲,似模似樣地抱拳躬身,給武後行禮,小大人認真的樣子,很是可人心疼,武後伸出手將他攬在身前,笑嗬嗬逗他說話,“朕的輪台侯,告訴朕,平日裏,誰待你最好?”

  權竺是個暖和性子,乖巧地依偎在武後懷中,脆聲答道,“高安姨母”

  這卻是真的,高安公主最疼愛的權策越來越繁忙,甚少陪伴家人,權竺長得雖不似權策那般俊雅,卻性子醇厚,頗能暖人心腸,一腔疼愛便全都移到了權竺身上。

  武後微微意外,嗔了有些尷尬的義陽公主一眼,“然後是誰?”

  權竺掰著手指頭,嘟著嘴巴,開始一一列舉,“然後是母親,再然後是,是表嫂,然後是,是千金姨母,千金姨母跟我們一道來的,說是沒有爵位,不能挨著我們坐……”

  武後含笑聽著,抬眼望四下裏望,早有眉眼通透的宮人將千金公主請了出來,她的席次已然靠近大殿門,身著靛藍衣裙,妝容淡淡,靜靜站著,迥異於以往,“也罷,你也有心了,曉得看顧小的,朕的輪台侯開口一場,朕便饒了你一遭,有司記下,即日,複千金公主爵位”

  “女兒叩謝陛下恩典”千金公主跪地謝恩,有些熏熏然,她疼愛權竺,是為了更親近權策,哪裏料得到還有這番機緣。

  武後是當然的中心,一舉一動都有人關注著,這一來一往的互動,不免落在宴席眾人眼中,不少視線看向窩在武後懷中的權竺,頗覺難以消化。

  童言稚語,一言定人榮辱,比他哥哥厲害多了。

  座中,惱了高安公主的駙馬王勖,他實在弄不明白,同出一支,為何差距會這麽大,權策揮手風雲起也就罷了,有本事,權竺這麽個小不點,蒙學還沒結束,竟也得了武後歡心,偏家裏人都胳膊肘往外拐,看自家兒子那咧著嘴笑的模樣,心中狠狠罵了聲孽畜。

  他這幾日很是不順,聯絡李隆基楚王府的原幕僚,卻都是散兵遊勇,不敢動作,試圖借著兒媳婦的關係借上李笊的力,卻沒看出來,憨厚樸實的李笊,竟是個膽小鬼,任你說什麽,左不敢右不敢的,堵得人吐血。

  還是用錢帛開道,好懸與東宮中人聯絡上了關係。

  “不鬧點兒動靜出來,你們怕不曉得馬王爺有三隻眼”王勖埋下頭,咬了咬腮幫子。

  陶光園旁,瑤光殿,配殿的一間廂房,方圓不過一丈,暗不見天日。

  謝瑤環帶著一群孔武有力的太監來到此地,看著裏頭那兩個曾經高貴無比的婦人,皇嗣妃劉氏,德妃竇氏。

  她們都被捆綁著,口中塞著破布團,一個月的磋磨,兩個珠圓玉潤的豐腴婦人,已經瘦弱得脫了形。

  “二位殿下,一路好走”謝瑤環呢喃了一句。

  轉過身,那些太監用白綾將兩個婦人縊死,裝入一個巨大的木箱,木箱裏頭鋪著一層石頭,非常沉重,五六個人抬著一個箱子,順著漢白玉的石梯,投入九州池中,沉入水底。

  波光粼粼,世間再無二妃蹤跡。

  謝瑤環打賞了太監們一些錢帛,揮手令他們散去,夜風吹拂,微微冷,她抱緊了自己,仰麵看著西南方向的星辰,清冷的眼中,溢出一絲柔弱和委屈。

  中秋之夜,宮中有太監趁亂脫逃,計有一十三人,秋官衙門下海捕文書,曉諭地方嚴加緝拿。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