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艱難皇嗣(二十一)
作者:塵都乞兒      更新:2020-05-19 11:53      字數:2398
  劍南道,利州。

  趙與歡派了個小校給盧承謨傳話,他要去梓潼縣拜會在那裏聚居的武氏族人。

  盧承謨滿心不樂,卻也不敢不陪同,涉及到禦座上的皇帝,沒人敢掉以輕心,一不留神便是輕慢皇族,心懷怨望,不管他盧承謨在劍南道多麽樹大根深底氣足,也不敢與刀子比誰快。

  武家人留在利州的一支,是武士彠幾家從堂兄弟的後裔,爵位最高的,論輩分與武後平齊,是個國公,封號為興,寓意利州是她龍興之地。

  趙與歡騎馬,盧承謨坐馬車,兩人相看兩相厭,草草見禮,各行各路,一州刺史為封疆大吏,軍政大權在握,儀從煊赫,華貴非凡,趙與歡所領兵馬,多數經曆過西塞苦戰,氣勢淩厲逼人,吞天沃日,卻是各擅勝場,不落下風。

  “哼,還神都來的,不過是一群臭要飯的”盧承謨的馬車上,有個年輕文士,掀開車簾看了看,不屑一顧。

  “從亞,切不可大意輕敵,神都各方勢力縱橫,傾軋之酷烈,難以想象,權策能周旋其中,進退從容,不是等閑之輩”盧承謨卻是愁眉苦臉,沒那麽輕鬆。

  “嗬嗬,刺史也不必高抬了他”那文士喚作梁從亞,扯著嘴角不讚同,“作詩帶兵卻是有一套,但看人嘛,卻是傻到了根兒上,自以為高明,不過是個玩偶般的蠢貨,就盼著他與那貪得無厭的讚婆打將起來,誰死了,都是我們得利,最好同歸於盡”

  盧承謨皺眉不語,即便是大家得利,卻是他打了頭陣,麵臨的風險最大,總覺得虧得慌。

  梁從亞似是有所察覺,“盧刺史,刺客出自利州,若是權策耍狠,您這裏無路如何都是逃不掉的……”

  言有盡意無窮,你本來就是風險最大的,能提攜你一把,讓你繼續跟著得利,已經是仁至義盡,若是再貪得無厭,怕就不好說了。

  盧承謨神色更顯陰沉,卻是無法辯駁。

  梁從亞見他認了,反而鬆了口,“盧刺史,主人帶了話來,如果您有個萬一,屬於您的份額,會落在貴府小郎君的頭上,主人說話,向來說一不二,您應當信得過?”

  盧承謨苦笑一聲,“貴主人一向義薄雲天,我自然信得過”

  即便他信不過,走到這一步,他哪裏還有餘地?

  拜會武氏族人,盧承謨本以為趙與歡走個過場,盡到禮節便罷,卻不料,到得梓潼,拜見了老掉牙的興國公,趙與歡又提出要漸漸興國公的後輩,一起耍上一耍。

  打了一場馬球,趙與歡便提出,看上了興國公的兩個孫輩,一個侄子,有意請他們入右玉鈐衛軍中任官。

  興國公高興得了不得,說是龍興之地的武氏子孫,還頂著個國公的頭銜,說穿了跟守陵的仆役差不了多少,早已經被在神都得勢的族人所遺忘,子孫後代一輩輩鎖在這個地界上,不知何時才有出頭之日。

  趙與歡選的三個姓武的,都是庶出,不是長子,不犯忌諱,也容易調教,與權策當初遴選東都千牛的時候如出一轍。

  “蒙將軍看得起,這三個崽子,便交到將軍手上,該打打該罵罵,有什麽使喚盡管招呼”興國公拉著趙與歡的手,感激莫名。

  “國公言重了,與歡秉公治軍,請您老寬懷”趙與歡斜昵了盧承謨一眼,意有所指,“陛下心懷天下,公而忘私,我等自然要設法為陛下分憂,再說,您這幾個後輩,都是出類拔萃,若是不能檢拔出仕,建功立業,豈不是有目如盲,如何對得起陛下的俸祿?”

  盧承謨臉上陰雲密布,他不是沒想過近水樓台,借力武家,隻不過他是文臣,又是地方官,天然有職責監視駐在宗室,自然不便提攜,卻被趙與歡鑽了空子。

  興國公得意忘形,哪裏顧得上看盧承謨的眼色,沒口子誇獎,“趙將軍是真忠臣,真忠臣呐”

  漢州,綿竹縣,城裏一家不起眼的小酒樓。

  幾個眉眼機警的漢子進來,四下裏轉了幾圈,連後廚都沒有放過,小酒樓不大,幾乎可以一眼看穿,強行查探了半天,一無所獲,粗暴行徑惹了食客們的眾怒,為免事情鬧大,隻得一頭霧水地走出門去,派了個人報信,別的人繼續蹲守。

  那個人像條活泥鰍,在街市裏遊來鑽去,七拐八繞,卻不曉得,他的背後,遠遠的綴上了幾個灰衣漢子。

  權策擔任鴻臚少卿時日不長,正經事做了不少,尤其以收斂文風和開拓商道廣為人知,當日光化門為商隊送行,許諾收取商隊信件,一路同行,擔當鴻臚少卿期間,信件確實不少,轉為侍禦史後,便少了許多,很是為商隊做了些實事,解決了不少麻煩,後來,又有神都富商艾利居中潤滑,結下了些善緣。

  即便權策的官職越做越小,成了太平公主府家令,逢年過節,登門過禮的商賈仍舊人流如織。

  他今日離了鹿堂山,便是來與西南這邊一些熟識的商隊主家晤麵的,兼聽則明,總要多有些消息渠道,才不至於為人蒙蔽。

  一頓飯吃了大半個時辰,拉拉雜雜的消息有許多,權策在這些碎碎的閑談中,得出了兩條得用的消息。

  對隆州刺史尹思貞頗為提防警惕的鮮於士簡,祖籍竟然是隆州的,他初就職的時候,便將隆州老家的族人全部遷走,再也沒回過隆州,甚至對此頗為忌諱,不許人提及,隆州、漢州知曉此事的人紛紛緘口。

  自從浪穹詔土王傍時昔內附大周,劍南道藉由浪穹詔向吐蕃走私的商隊日漸繁多,規模龐大,走私的商品無所不包,利潤豐厚,不少人垂涎,卻並無商賈能得其利。

  “嗬嗬”權策送走來客,靜坐在密室裏,手指敲打著座椅扶手,神色莫名,一個隆州出身的漢州刺史,一句話,能令隆州諱莫如深,鮮於士簡,人才難得呐。

  卜月進門來,為權策易容,悄然回到了鹿堂山。

  權宥等在門房,見他回來,立刻迎上前,“主人,鮮於刺史又送來了幾個隆州的匠人,說是行跡鬼祟,要私探釀酒坊的”

  “釀酒作坊的護衛,都是官家的人在承當?”權策饒有興趣的問。

  “不是,權忠管事早安排了人手下來,小的自己也設置了護衛隊”權宥搖頭否認。

  “他們都沒察覺,獨獨官家的人察覺了,這種情形,多麽?”權策又問。

  “從未有過”權宥堅定搖頭,“恕小的放肆,官家的人,並不中用,隻是將人送去監獄要輕省些,旁的,還是要靠自家人”

  “嗬嗬”權策笑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