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解決衛所問題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33      字數:2383
  李國棟回道:“你不必擔心,你回到京城暫時擔任一個閑職,其實也用不了多久,李某將會率軍北伐,到時候需要地方官的縣城就多了,到了那時候肯定會有你外派的機會。這樣吧,本國公仁心宅厚,既然你是主動獻城,本國公可以賞你一千兩銀子,這些銀子足夠你在京城生活好幾年了。”“多謝國公爺大恩大德。”縣令千恩萬謝,拿了李國棟賞他的銀子後,就離開了潮陽。

  之所以李國棟寧可自掏腰包,賞給開城投降的縣令一些銀子,讓他回京去戶部,也不願意把縣令留在當地繼續當縣令,就是因為縣令在當地肯定多少和當地人有些瓜葛,若是讓他留下來繼續當縣令,有些事情就不好處理了。可是他是主動獻城投降的,又不能隨意給他定罪。若是投降的人還要獲罪,今後還有誰敢投降?

  潮陽縣,地少人多,僅有的一點良田,都掌握在潮陽衛所和海門所手中,當地的百姓不是依靠給商人當幫工,就是依靠捕魚為生。

  可以想象得到,若是沒有李國棟,廣東落入大清手中之後,清廷頒布了禁海令和遷海令,這裏的老百姓將會有多麽悲慘!

  潮陽地少人多,滿清朝廷為了防範鄭成功,強行遷走海邊百姓。結果老百姓被迫放棄了他們賴以為生的大海,到了內陸,連可以種糧食的地都沒有,不知道多少老百姓餓死。在執行遷海令的過程中,也不計其數的百姓死在半路上。

  遷走了百姓之後,吳六奇在海邊修建了防線,一旦發現越界百姓,不是就地斬首,就是送去衙門處斬,血淋淋的人頭掛在海邊,警告那些試圖出海捕撈的老百姓不得越界。

  不過現在的吳六奇在李國棟軍中,而且他也沒機會當漢奸了,更不可能堅決執行禁海令殺害百姓。

  這次吳六奇跟著李國棟打到了潮州,也算是回老家了。吳六奇從小家中貧困,就去了一家寺廟當火工,偷學了武藝,他天生力大無窮,又學了精湛的武功,隻可惜一直沒有報國機會。吳六奇是遇上了李國棟,結果很快就從一名小兵提拔上去,升官的速度就像是坐火箭。

  這次吳六奇回到了老家,也算是衣錦還鄉,在家鄉人麵前,可是賺夠了別人羨慕的眼光。

  攻克了潮陽縣城之後,淮軍直奔海門所而去。

  海門所,原本是一座水師的衛所,陸戰能力本來就差,早在大明中期的時候,那些衛所邊軍就已經不堪用了。倭寇來襲,他們隻敢躲在衛城內閉門不出,眼睜睜的看著倭寇燒殺擄掠,根本不敢出城一戰。

  就這樣的垃圾兵,李國棟的兩千淮軍絕對可以輕輕鬆鬆讓他們投降。

  李國棟下令,架起火炮,然後派遣一名神箭手,把一封勸降信射入城內。

  勸降信上麵寫著,給海門所半個時辰的考慮時間,時辰到,若是還不開城投降,淮軍將會攻城。一旦攻破城池,海門所內所有總旗以上的軍官全部斬首。

  距離最後期限有半個小時,李國棟帶著幾名親信在海門所城外走了一圈,隻見這座衛所位於江口,控製住了練江出海口,衛所對著大海和練江的那兩邊城牆上,都修築有炮台,不過聽說那些大炮都是正德年間,甚至還有洪武年間的老古董了,能不能打得響不知道,充其量隻是拿來嚇唬人的。

  這座衛所三麵環水,西南方向是練江,東北方向是韓江,東南方向是大海,隻有西北方向毗鄰潮陽縣城。

  韓江的對岸,是澄海縣,也就是後世的汕頭金平區和龍湖區。海門所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可是半個時辰還沒到,就見到衛所城門打開,城內的守軍出城投降了。

  “投降就對了,都是咱大明的軍隊,何必自相殘殺?”李國棟笑著道。

  盡管衛所是自動投降的,但是那些衛所軍官不可能還讓他們繼續留在這裏,騎在軍戶們頭上敲骨吸髓的剝削了,李國棟得要給這些世襲的衛所軍官安排去處。

  “你們雖然已經投降了,而且是主動開城投降,可是按照慣例,你們不能留在海門所了,海門所的田地全部收歸皇田,本國公將會安排你們帶上人去開疆拓土。不過如今,大明內亂未平,北有建奴,你們幾個就先跟隨本國公平定內亂,再北伐中原吧!”李國棟對那些投降的衛所軍官說道。

  雖然這些衛所軍官祖祖輩輩侵吞軍戶田地所得的土地,就被李國棟三言兩語給全部剝奪充公了,可是他們也沒有後悔自己投降的決定,因為不投降的話,他們的腦袋已經落地了。而且他們投降了之後,他們家裏的金銀財寶還能得到保留。

  這些衛所軍官被李國棟安排進入了淮軍工程兵,反正不指望他們能夠打仗,就讓他們擔任修建工程,運輸物資的職務。等到大明準備殖民北美大陸的時候,再把這些人都派出去。

  雖然經過兩百多年下來,這些世襲軍官已經爛到極點了,可是他們畢竟是祖祖輩輩練武下來的,在把他們送去海外,在惡劣的環境下,他們就能恢複血液中原本的凶悍,還是不錯的軍官。隻是開疆拓土,那都是以後的事情了。

  那幾名軍官隻能道謝之後,離開了衛所,暫時先跟著淮軍走了。

  淮軍接管了海門所,首先就對原本的衛所邊軍進行重新挑選,一些老弱病殘的全部變成農民,專門負責種地就好了。那些精壯漢子,都改編成募兵,負責駐守炮台。同時,還對炮台進行修繕,用來保護潮州府的海上大門。

  衛所的田地全部沒收充公,劃為皇田,租給原來的軍戶耕種,軍戶和耕種皇田的農民一樣的待遇,隻交佃租,不收賦稅。

  對於處理軍戶所的問題,李國棟早就給崇禎上奏過了。大明經曆了近三百年,那些軍戶所不但不是保家衛國的武裝,反而變成了大明的累贅之一。

  大明的累贅有三:第一是宗室,宗室被李自成和張獻忠滅了許多,極大程度的減輕了負擔。

  第二個累贅是文官士紳集團,北方的文官士紳集團已經降清了,以後李國棟會慢慢收拾他們,南方的文官士紳集團,在李國棟的分化之下,變成了兩種:一種是江南的工商業士紳,那些士紳得到李國棟的支持,將會變成新興的資產階級;還有一種是傳統的土地士紳,李國棟會逐步消滅那些土地士紳,有些是軍事打擊消滅,譬如說廣東等地的從逆士紳。湖北和江南的土地士紳,沒有借口處理的,將會通過合法的競爭手段,把他們轉變成工商業士紳。

  第三個累贅就是各處衛所了,那些衛所也占了不少良田,卻不繳納稅收,財富都落入那些衛所軍官手裏。可問題是,那些剝削軍戶的軍官們能打仗也就算了,他們根本就無法打仗,大部分的人都是廢物點心。所以李國棟要逐漸把衛所的土地都變成皇田,衛所軍官清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