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提督江北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32      字數:2412
  “八十萬建奴,有送死的綠營炮灰,還有裝備精良火器的漢八旗,勇猛凶悍的滿八旗,揚州城池可在建奴數百門大炮轟擊之下守住?一旦城牆被轟開,請問史閣老,揚州軍民能否擋住八十萬建奴?”李國棟似笑非笑的看著史可法問道。史可法被問得無言以對,隻好正義滿滿的說道:“我心中自有正氣,可擋百萬雄師!”

  正氣能擋百萬雄師?真實曆史上的揚州十日,八十萬冤魂這筆賬要怎麽算?李國棟終於怒了:“史閣老,淮揚兩地實在過於重要,倘若揚州有失,不僅是揚州八十萬百姓蒙難,更是失去了長江防線的屏障!守江必守淮,兩淮一丟,建奴鐵騎將威脅江南!到時候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百姓將慘遭建奴屠戮!史閣老,你付得起這個責任嗎?別告訴我正氣可擋百萬雄師,哪怕是一個建奴站在你麵前,我就不信了,你的正氣還能擋住建奴的刀子?”

  坐在龍椅上的崇禎看著三人爭論不休,思索著這個問題。史可法雖然忠心耿耿,此人剛正不阿,可是太迂腐,太頑固,李國棟說的沒有錯,正氣擋不住刀子。可是總督一職隻能是文官擔任,讓一名武將擔任總督,確實不合祖製,該怎麽辦呢?

  崇禎想了下,開口道:“三位愛卿不要吵了,武將擔任督師確實不合祖製,既然錢卿和李卿都不同意道鄰去揚州,那還是讓國棟去揚州吧,提督兩淮軍務;至於總督兩淮一職,就讓牧齋兼任吧,朕再差遣王伴伴為監軍太監。”

  這錢牧齋,已經是楚國公的人了,王承恩當監軍太監,還不是對李國棟言聽計從?這樣安排,豈不是讓楚國公在江北一家獨大?但是崇禎這樣安排,史可法也不好再反駁。

  這時候又有禦史站出來反對:“陛下,錢牧齋先是從逆,聽到陛下來江南,他才轉投陛下,見楚國公受寵,又巴結楚國公。如此厚顏無恥之輩,豈能擔任督師兩淮重任?”

  崇禎心中惱怒,麵無表情的問道:“那你說,何人可任總督兩淮重任?”

  “兩淮乃兵家重地,當然應由兵部尚書擔任總督兩淮一職。”

  “史閣老根本不會用兵,又剛愎自用,聽不得不同意見,豈可總督兩淮?”李國棟道。他心裏是著急了,若是派個不懂得用兵,又頑固固執的東西去揚州,那麽自己已經策劃了多年的揚州殲滅清軍計劃就要全部泡湯,揚州戰敗不說,清軍可以直接衝到江南了。

  其實李國棟要在揚州殲滅清軍主力的計謀很簡單,就是把揚州城內軍民百姓全部撤離,再把清軍引入揚州城內,模仿諸葛亮的火燒新野,來個火燒揚州,把揚州周圍都燒成一片火海。清軍戰敗,自然會往西撤離,淮軍就在西麵埋伏,把清軍沿著運河往北麵淮安方向驅趕。清軍無法往西撤退,隻能往北逃竄,這時候高家堰開閘放水,來個水淹兩淮,可讓八十萬清軍全軍覆沒,估計多鐸、孔有德等都能一鍋端掉。

  隻要一戰全殲八十萬清軍,多爾袞元氣大傷,接下來他就隻能求和了,那就給大明爭取到至少十幾年的發展計劃,再伺機北伐。

  這一套組合拳,李國棟從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始計劃了,洪澤湖邊的鬥湖城堡,就是為最後的水攻計劃用的。

  但是這個計劃太駭人聽聞了,火燒揚州,水淹兩淮,史可法若是總督兩淮,肯定不會同意這個計劃。他肯定會暴跳如雷,指責李國棟,說他禍害百姓,令生靈塗炭。就算把老百姓都撤走(當然不可能全部撤走,就算怎麽撤人,還是有人會留下來)了,史可法也會拒絕此計,會說淹沒良田,禍害百姓。

  策劃了十幾年的計劃,若是被史可法破壞了,那麽以後仗就難打了。畢竟李國棟手中人馬不多,就算能在南京擋住清軍渡江,可是長江防線那麽長,清軍兵多將廣,若是不消滅他們的有生力量,從九江、武昌等地都能渡江,淮軍隻能處處設防,就非常被動。

  所以說,李國棟必須阻止史可法總督兩淮。

  換上錢謙益,孫傳庭、盧象升,甚至是路振飛、何應瑞都沒關係,有監軍王承恩在,二比一,由不得他不同意。可是史可法就不一樣了,這個老頑固,李國棟和王承恩二比一都別想壓住他。

  史可法被李國棟搶白得臉色大變,他正氣凜然,擲地有聲的反駁道:“請問楚國公又如何知道史某不懂用兵?史某自幼熟讀兵書,又豈能連個城都守不住?”

  “趙括也自幼熟讀兵書,馬謖也自幼熟讀兵書,還不是紙上談兵?”李國棟笑道。

  “你!你!你……”史可法氣得渾身直哆嗦,指著李國棟,說不出話來。

  崇禎思索片刻,最後點了路振飛的名:“路愛卿,你原本就是總督漕運衙門,還是讓你總督兩淮吧。”

  這個結果是大家都能接受的結果,於是李國棟以楚國公爵提督江北,路振飛以內閣次輔領總督兩淮,王承恩任江北監軍太監。

  得到提督江北的職務之後,李國棟就要準備去揚州了。

  北方的消息傳來,李自成一路敗退,連山西都給丟掉了,逃回了陝西。清軍正在同闖軍激戰,一時半載還不會來攻大明。但是李國棟心裏很清楚,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還有半年左右,清軍必然會南下,到時候三路清軍南下,一路是多鐸的東路大軍,直抵揚州;一路是阿濟格的中路大軍,直抵九江;還有一路是進入四川的豪格大軍。

  但現在的曆史發生了重大變化,多鐸和阿濟格還會不會分兵?按照李國棟的判斷,清軍還是會分兵,因為清廷已經把崇禎列為偽帝,打出了以福王為正統的旗號,福王已死,洪承疇又打出了為福王報仇的旗號,直接稱崇禎為賊寇。

  九江的左良玉,就是清廷準備拉攏的對象,清軍很可能會派遣阿濟格去收編左夢庚的軍隊。

  李國棟準備先打左良玉,隻要解決了左良玉,等到清軍南下的時候,至少會少了三十萬綠營,就不可能達到八十萬大軍的規模,就算他們再拚湊,也隻能拚湊出不到五十萬人馬。

  朝中尚在爭論不休,有人提出了要同清廷議和。

  對於議和,李國棟其實是支持議和,議和可以給大明爭取到寶貴的時間。如今李國棟手中有錢了,錢多得花不完,可是要把銀子變成戰鬥力就需要時間了。

  隻是反對議和的呼聲太高了,以史可法為首的內閣首輔,還有盧象升、孫傳庭等人都堅決反對議和。原本時空的史可法聯虜平寇,是因為崇禎殉國。現在崇禎活得好好的,流賊大軍也被清軍打得落荒而逃,而且清軍把崇禎都宣傳成賊寇了,史可法怎麽可能答應議和?

  支持議和呃,隻剩下錢謙益和少數幾個官員。最終議和的事情未能通過,首輔史可法以強硬的態度發出檄文。

  “史道鄰啊史道鄰,忠心可鑒,可惜是個庸才,戰略思維太差了。”李國棟歎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