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江南資本主義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30      字數:2460
  確定了江南銀號股份比例和各人出資的數額之後,立下了銀號章程,被命名為江南銀行的銀號就算是確定下來了。

  到來的三十七人,加上李國棟和水太涼兩家,一共有三十九名股東,其中最大的股東為大德旺商號的大掌櫃趙賢誠,他代表李國棟,出資兩百三十萬兩銀子;第二大股東是鄭芝龍,出資二百二十萬兩銀子;水太涼代理人為第三大股東,出資一百八十萬兩銀子;盧象升的弟弟盧象同為第四大股東,出資一百五十萬兩銀子;陳於階、陳子龍和方以智各代表他們的家族,出資一百萬兩銀子;其餘的股東,每個人出資從十幾萬兩到八十萬兩之間。

  江南銀行,總資金達到了兩千五百萬兩銀子,有了這些資金之後,就能在蘇州籌建了。

  之所以把地址選在蘇州,因為蘇州是東林黨的大本營,而南京是大明第二都,那裏距離勳貴集團太近了,開在南京的話,隻怕招惹麻煩。

  鑄幣權的問題,李國棟嘴巴上說,會讓人進宮找崇禎皇帝解決,事實上他根本沒打算去請示皇帝,因為根本不需要,崇禎皇帝在京城也就隻能再待三年不到了,等李自成進京以後,牌都重新洗了,到了那時候,把崇禎救下來,護送到南京。一旦崇禎皇帝到了南京,到時候李國棟提出的強國策略,崇禎除了言聽計從還能怎麽樣?不聽?沒事,那就永遠別北伐了,丟掉京師,當了列祖列宗的不肖子孫,罪名大了,到時候崇禎肯定會每天想著北定中原,打回京城去。

  江南銀行就建在蘇州城內,建造工程由李國棟的工程兵負責,選擇好了地點之後,占地兩畝的街區都將會被清理。水太涼選擇的位置,本來就是城內的平民區,居住在那裏的大部分是工匠、雇工、小販之類的低收入人群,由江南銀行給他們安置新的住所,新的住宅也在城內,由工程兵新蓋一些樓房,提供給被遷走的平民居住。

  銀行的主體工程將會是一棟五層樓高的水泥大樓,預計要花費一年多時間才能完工。等江南銀行大樓落成後,李國棟將會在鬆江府上海縣建立一座銀行大樓,未來江南銀行會搬遷到上海。此外,肯定要在南京、武昌、長沙、杭州、南昌、福州、泉州、廣州等地都開設分行。

  至於北京,李國棟暫時不打算在京城開設,在那裏開了銀行,最終恐怕隻能白白便宜了李自成和多爾袞。

  這個時代繁榮的淮安和揚州,會開兩個小分行,等清軍打過來之前撤了就是了。

  銀行不僅能夠賺大錢,在將來滿清入關以後,李國棟的軍費不足,也能利用趙賢誠大掌櫃的身份,從銀行貸款出來充當軍費。

  至於建設銀行大樓,開辦銀行的事情,接下來就全部交給趙賢誠去幹就好,李國棟還有別的事情要做。

  張煌言和陳於階跟著李國棟,在蘇州附近參觀。

  江南大地上,一座座規模不小的工場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很多商人和地主,如今都已經變成了工場主了,數量最多的工場是紡織工場,生產絲綢和棉布。

  這個年代大明的紡織業在世界上的地位,就相當於工業革命後的英國,各種棉布、麻布和絲綢,不僅在歐亞大陸上和東南亞島嶼上銷售,還遠銷美洲大陸,甚至連印第安人都穿上了大明產的棉布、麻布。當然了,印第安人穿的布匹,是西方殖民者從大明購買,再運去美洲,高價賣給印第安人。普通的印第安人,自然用不起棉布和麻布,他們隻有一條牛皮圍在腰間,上半身沒穿衣服,頭上戴著羽毛,有些羽毛還遮住身上,隻有那些小頭目、酋長之類的,才能穿得起棉布、麻布製品。

  看著江南繁榮的工場,李國棟心中暗暗感歎:若不是滿清入關,江南真有可能進入資本主義,東林黨也有可能變成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也就不會在後世留下那麽多罵名。

  當然了,夜不收所有的士紳都可以改造,對於鹽商和糧食,將來崇禎南下之後,李國棟準備打擊鹽商和糧商。鹽商富可敵國,卻同朝廷官員沆瀣一氣,相互勾結,每年上繳的鹽稅不到十分之一,大部分的銀子都被官員貪墨了。糧商也不是好東西,糧食收成的季節,盡可能的壓低農民的糧價;青黃不接的季節,他們又抬高糧價,黑心銀子賺了不少。

  銀行的籌備工作一切就緒之後,李國棟在他蘇州買下的藥圃內宴請所有股東。

  藥圃是一座名園,原本的主人是文震孟,後來文震孟得罪了溫體仁,被趕回了老家,從此家道中落。於是李國棟通過楊嗣昌的關係,把這座園林購買下來,當成自己在蘇州的據點。溫體仁當年在整東林黨的時候,楊嗣昌沒少幫忙。

  第一道熱菜上桌了,那是主食,看起來有些像炒米粉,但顏色要深一些,又不像炒麵。

  李國棟介紹道:“來來,各位嚐嚐這炒粉。先墊一下肚子再飲酒。”

  人們紛紛伸出筷子,夾了送入嘴裏,發現這炒粉味道相當不錯,眾人紛紛叫好吃。

  “其實這粉的主要原料,就是番薯。”李國棟笑道。

  陳於階大吃一驚:“番薯那東西學生知道,偶爾吃一次,也就是果腹之物。偶爾吃吃不錯,但吃多了不舒服。沒想到這番薯,居然還能做成如此美味佳肴啊。”

  “沒想到,這廉價的番薯,居然能做出如此美味。”盧象升感慨道。三年多前,他和李國棟一起被困在巨鹿賈莊的時候,沒少吃番薯,數萬大軍,就依靠番薯來填飽肚子,最終取得了巨鹿大捷。

  回想起在巨鹿的時候,盧象升看到番薯都感到要反胃了,可是這炒粉,卻一點都吃不出番薯味。

  李國棟的這炒番薯粉,除了主料番薯粉條之外,用的輔料可講究了,放入海蠣子,蝦米,墨魚幹,水發香菇,豬肉和雞蛋,還加入高湯來調味,最後還加入一點海帶味精,自然是味道鮮美。隻是海帶味精,成本太高昂了,製作方法其實很簡單,把海帶燉爛了,燉出來的湯進行蒸發,幹了之後留下的晶體就是海帶味精。

  隻是李國棟不懂得如何從穀物中提取味精,若是懂得做的話,製造出味精出來,那可是一本萬利的生意。

  第二道菜是土豆燉牛肉,後麵的菜有辣椒蘑菇炒肉,清蒸黃花魚等菜,所有的菜裏麵,都添加了一些新式農作物,最後的甜食,是玉米南瓜餅、玉米綠豆餅。

  “各位,感覺這頓飯如何?”李國棟問道。

  “真不錯啊!武威伯的廚子好手藝。”眾人讚口不絕。

  “幾種新式農作物,各位之前可能不敢令人多種,現在你們可以讓佃戶種了,這些東西對土地的要求不高,山坡上都能種植,而且產量極高,至於銷路嘛,李某可以幫忙銷售出去。”

  這些新式農作物拿到李國棟手中,根本就不愁銷路問題,可以賣到漠西的蒙古人那,可以賣到北方,再不濟,李國棟自己的軍隊也需要。他擔心隨著自己控製區域的人口增多,糧食不足,所以要發動南方人種植這些新式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