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救援高陽(一)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29      字數:2416
  一批被新剃了發的百姓充入了包衣行列,接著多爾袞就命令,讓他們推著盾車去攻城。

  烏真超哈營、天佑軍、天助軍等漢八旗軍的火炮轟鳴,炮口吐出長短不一的火舌,大大小小的炮彈砸在城牆上,堅固的高陽城牆巍然不動。

  剛剛編入包衣阿哈的明國青壯們在清軍的砍刀威迫之下,推著盾車,一步一步往城牆方向接近。

  多爾袞這次改變了攻城的戰術,以炮火壓製守軍,再讓大批包衣推著盾車抵近城牆。盾車上裝滿了沙袋,等到盾車接近護城河,就把沙袋丟在地麵,逐漸堆積上來,最後堆上城牆,這樣就築成了魚梁道。隻要魚梁道大功告成,不要說重裝步兵了,騎兵都能直接衝上城牆。到時候,什麽棱堡、箭塔,都將成為擺設。

  城頭的守軍進行了激烈的抵抗,投石機、鳥銃、弓箭、九頭鳥重火銃,把各種彈丸箭矢砸了下來,打得修建魚梁道的包衣阿哈屍體堆積如山。清軍就幹脆把屍體也埋進了魚梁道,把沙袋直接丟在屍體堆上。再加上天氣寒冷,從河裏打來的一桶桶水往魚梁道上澆灌下去,沙袋上麵的冰層逐漸加厚,變得異常堅固。

  按照多爾袞的估計,最多隻需要三天時間,魚梁道就能抵達城頭。

  說實話,張世文對多爾袞的這一招魚梁道攻城戰術,還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他沒想到挖掘一條地道出城,挖到魚梁道下麵埋設火藥,炸毀魚梁道這個辦法,就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魚梁道一點點往高陽城牆延伸過來。

  好在張世文想到了一個對策:他下令在清軍修建魚梁道的位置上,把城牆後麵再修建一堵城牆,這樣清軍突破進來,也會被內城所阻攔。這個辦法當然沒有李宏在歸化的時候挖掘地道,炸毀魚梁道的辦法管用。隻要沒有摧毀魚梁道,清軍就能源源不斷的向這個缺口發起攻擊,到時候缺口處就變成了血肉磨坊,雙方士兵都會把大量的鮮血灑在這裏,大批的人命堆在缺口中。

  隨著清軍魚梁道的接近,兩邊的棱堡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推進過來的魚梁道正麵和城牆一樣高,擋住了正麵火力的射界。但是對於設置在側麵的兩座棱堡來講,卻不存在射界被檔的問題,兩座棱堡內不斷吐出火舌,站早堡壘頂部的弓箭手也吊射出一輪又一輪輕箭,打得修建魚梁道的包衣阿哈死傷慘重。

  大批包衣阿哈的死傷,並沒有動搖多爾袞攻破高陽的決心。目前明軍主力避戰,多爾袞要趁著這個機會鏟除了孫承宗。

  不要說李國棟派來協助孫承宗的張世文了,就連孫承宗自己,這時候對守住高陽城也沒有多少信心。

  “張將軍,我們高陽城還是不夠高啊,韃子以修建魚梁道之術攻城,你在後麵修建一堵牆,這辦法恐怕也支撐不了多久。”孫承宗憂心忡忡的看著清軍的魚梁道逐漸接近城牆。

  魚梁道是一種極其有限的攻城方式,但也隻能對付一些城牆不是很高的城池,若是用來攻打山海關那種高大的雄關,或是攻打京城這樣的堅城,就不能采取這種攻城方式了,因為城牆太高了,要修建一條和北京城牆一樣高的魚梁道,那得要多大的工程量啊!高度越高,魚梁道的底座就要越寬,工程量是呈幾何倍數上漲。

  可是高陽縣城,因為當年有城池規格的限製,一座小縣城不可能修得和京城的城牆一樣高,也不允許高過府城。所以清軍就能修建一條和城牆一樣高的魚梁道靠近。

  “天黑之後放出求救信號!”張世文心裏沒底了,於是他下令,讓夜不收放出煙花火箭信號。

  “嘭、嘭、嘭”隨著三聲煙花火箭炸開的聲響,紅綠黃三朵煙花在夜空中炸開。

  過了大約半盞茶時間,夜空中再次綻放出了三朵絢麗的煙花。

  清軍攻打高陽,附近有李國棟的夜不收在活動,看到紅綠黃三朵煙花放出,夜不收們就明白了,這是高陽的告急信號。

  昌平,明軍大營,一名一人雙馬的夜不收策馬疾馳而來,衝入了李國棟的大營內。

  “高陽告急!”那名夜不收一進入李國棟的中軍大帳,立即單膝跪地,拱手稟報了高陽告急的緊急軍情。

  李國棟大驚:“高陽怎麽會告急?我幫孫閣老修繕的堅城,擋住建奴兩三個月都綽綽有餘!這才半個月就告急了?”

  那夜不收回答道:“建奴修建魚梁道攻城,可能是張千戶覺得無法破解,這才發出告急信號。”

  李國棟十分失望的感歎道:“張世文啊張世文,我對你的期望還是過高了!你不懂破解這魚梁道之法。早知道,當初就應當讓王全,或是韓大山去守高陽了。”

  事已至此,再去責怪馬謖的責任也太晚了,現在當務之急是,不要讓張世文真的變成馬謖,同時也要救出孫承宗和高陽全城百姓。

  出兵救援高陽的事情,李國棟知道僅憑自己的一己之力根本就無法做到,這事需要向陳新甲稟報,再讓陳新甲上奏朝廷,有朝廷派遣援軍一同前往高陽,才有辦法解救高陽之圍。

  陳新甲得知了高陽告急的事情,十分著急:“孫閣老乃朝廷前閣老,大明功臣啊,豈能讓他老人家有閃失?”

  請求朝廷出兵救援高陽的奏折很快就送到了京城,崇禎皇帝立即召見楊嗣昌。

  “楊愛卿,建奴圍攻高陽已半月有餘,孫閣老危在旦夕,楊愛卿有何破敵良策?”崇禎皇帝問道。

  孫承宗確實是德高望重,當年天啟年間,無論是東林黨還是閹黨,都十分淨重孫承宗,哪怕是魏忠賢都不敢動他。

  楊嗣昌雖然私德不怎麽樣,但他也敬重孫承宗,於是楊嗣昌回答道:“陛下,朝廷當出兵解高陽之圍!建奴仗著騎兵之長,來去如風,我軍很難同建奴決戰。如今建奴圍攻高陽,也正是我軍同建奴決戰的好機會!”

  崇禎皇帝擔心的說道:“可是我軍對上建奴,敗多勝少,高公公又要駐守京城,總監勤王大軍,該派誰去救高陽呢?”

  楊嗣昌略微想了一下道:“我軍之中,敢於同建奴出城浪戰的,除了關寧鐵騎外,便是李國棟的精銳騎兵。陛下,可令吳三桂、曹變蛟同李國棟合兵,共往高陽,解救高陽之圍。”

  “關寧鐵騎離開京城,若是建奴來攻京城,該如何是好?”

  “無妨,關寧鐵騎乃騎兵,長於浪戰短於守城,可救高陽之圍。若是必須不放心京城,可伶陳新甲離開昌平,入駐京城。”

  “昌平乃皇陵所在,不得有失。”

  “有盧九台駐守昌平,可高枕無憂。”

  崇禎歎了一聲:“高公公在宛平戰敗,皆因盧九台膽怯避戰所致。倘若建奴來攻,他能守住昌平?”

  “盧九台雖不善於浪戰,但守個昌平數日尚可高枕無憂。更何況,建奴主力在高陽,若是兵馬有所調動,關寧軍可以隨時回防,高公公和陳督臣也可以隨時救援昌平。”楊嗣昌把盧象升的野戰能力貶得一無是處,卻承認他能守住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