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出使漠北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27      字數:2395
  已經是崇禎八年三月份了,沙背溝城寨,李國棟一直沒等到大德旺商隊到來,不過等來了崇禎的詔書和送去漠北三部、察哈爾、土默特的國書。崇禎準備派往漠北蒙古的使者是一名崇禎七年的新進士,名叫朱永佑,此人雖是一名七品主事,但李國棟卻知道,未來他有個出名的學生,名叫朱舜水,而且朱永佑本身也是抗清英雄,他有個好朋友叫張煌言。朱永佑抗清失敗,全家壯烈殉國。

  李國棟問了朱永佑的隨從之後,才知道朝中沒有官員願意出使漠北蒙古,上次使團遇襲一事,令那些隻會嘴炮的文官都嚇破了膽,金榜題名,千裏當官是為了錢財的,可不是為了送命的啊。

  明知道出使漠北回來就是大功一樁,可是也得有命回來才行。

  都沒有人趕去,朱永佑自告奮勇站出來,表示自己願意出使漠北蒙古。

  “朱主事真乃英雄也!出使漠北蒙古如此凶險,朱主事自告奮勇,實在是令某佩服!”李國棟得知了事情經過,讚揚道。

  朱永佑連忙回道:“哪裏敢比李將軍!李將軍出身塞外,卻不忘報國!真乃我大明忠良之輩啊!”

  大德旺商號一直沒有來,王全也來不及送出信,李國棟知道肯定是遭到了什麽麻煩事,或許是流賊攻打城寨了。

  “王掌櫃不會在路上被流賊劫了吧?”何興擔心的問了句。

  “不會,如今大德旺商號已經走水路了,賊寇雖勢大,水上卻不行。隻好商隊走水路北上,賊人便無可奈何。我所擔心的就是他們的老窩被賊寇攻打了。”

  韓大山問道:“不知道王掌櫃能否守得住?”

  “守住不成問題,王全兄弟深得我守城之法真傳,鬥湖城寨經過幾年經營,固若金湯,賊人死再多人也攻不下,隻能圍困。不過大明使者既然已經來了,我們就得走了,各位弟兄們去準備一下,既然商隊不能來,我們也得帶上貨物出行。”

  何興、韓大山等人去分頭準備貨物了,這一次,李國棟的騎兵兼職商隊,將會攜帶糧食、食鹽、布匹和茶葉去漠北蒙古。先去漠北,把糧食、布匹和部分食鹽、茶葉賣給漠北三部,歡迎金銀和牛羊戰馬,回來途中,再去歸化城,把剩下的食鹽和茶葉賣給土默特人。雖然土默特自己種植糧食,可是他們不產鹽和茶葉,還是需要通過商隊獲得。

  李國棟安插在土默特部的內線李宏,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送來情報。前不久才送來一次歸化城的情報:嶽托回遼東之後還未到歸化。

  根據自己前世的曆史知識,李國棟也知道,後金已經兩次入寇,第三次入寇是一六三六年也就是崇禎九年入寇,若是按照原本的曆史進程,崇禎八年後金不會入寇。但他也擔心,後金第二次入寇損兵折將,收獲甚微,不知道有沒有可能會為了彌補第二次入寇的損失而提前入寇?畢竟這時候曆史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後麵的發展趨勢,已經是李國棟沒辦法左右了。

  李國棟帶上何興和韓大山兩員大將,帶著兩千騎兵和兩百騎炮兵出使漠北,這支騎兵一人三馬,炮隊攜帶六門六磅野戰炮和兩門十二磅榴彈炮,每輛炮車以四匹馬牽引。另外臨時編了兩千民壯,攜帶兩千匹駑馬和騾子,負責趕車,跟隨騎兵一起行動。這兩千民壯,每個人都配備上步兵鎧甲,一共裝備了一千杆鳥銃,一百杆九頭鳥火銃,八門百斤佛郎機和八門虎蹲炮,兩千民壯充當火器兵使用。

  張煒和唐衝等將領留守老家,兩千步兵留下守城,李國棟還令人從襄陵調遣了三千屯軍來沙背溝協助防禦。

  崇禎八年三月,氣候轉暖,冰雪消融。雖是小冰河期,但農曆三月份已經沒那麽冷了,草原上長出了綠色的嫩芽,土默特部河套的漢人牧奴開始了春耕。

  還未到收成的季節,嶽托是不會來歸化的。不過李國棟要小心的是嶽托安插在歸化城的眼線古祿格和杭高等人,所以他決定回來的時候再去土默特部,那樣等嶽托得到眼線匯報,再趕來歸化城,使團早就回大明了,嶽托來不及趕上。

  看著行軍中的隊伍,朱永佑感歎道:“李將軍的鐵騎真乃強軍啊!如此陣勢,不輸給關寧鐵騎,隻在關寧鐵騎之上!”

  大軍沿著黃河南岸一路往西,朱永佑發現走的線路不對,於是問道:“李將軍,我們去漠北,應當是往北才是,為何卻在山西境內一路往西?”

  “正是為了避開歸化城,我們從歸化西麵走。”李國棟回道。

  “為何要避開歸化城?”

  “歸化城內有建奴細作!倘若我們不避開,哪怕是從河套一帶路過,我們的行蹤都有可能暴露給建奴!一旦建奴得知我大明使者出使漠北蒙古,勢必派兵來攔截。若是我們避開歸化城,繞道去漠北,等回大明的時候,再去歸化,到時候即便是建奴得知消息,我們早就回大明了,他們就追不上我們。”

  “既然是繞路,為何將軍還興師動眾,出動如此兵力出使漠北?”

  “以防萬一,倘若通往漠北草原上有建奴騎兵,我們人多,可以同他們一戰。”

  使團大軍從河曲一帶渡過黃河,進入赤地千裏荒無人煙的陝西境內。放眼望去,四周圍連山都是光禿禿的,黃土地幹枯開裂,和幾個月前李國棟出使青海察哈爾部路過時見到的場景一模一樣。

  抵達一處廢棄的村子,使團隊伍安營紮寨。

  看著遍地白骨,朱永佑痛心疾首:“沒想到陝西境內,已經被禍害成這樣子了。天災人禍,這人禍更甚於天災啊!”

  “朱主事乃江南人士,這天災可沒有影響到江南,江南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朱主事又哪裏知道陝西軍戶百姓逃往,沒有了生路的百姓隻好從賊。賊寇所過之處寸草不生,百姓都被禍害完了,朝廷剿賊,卻越剿越多,皆因朝廷沒有銀子安撫百姓。可是江南士紳,卻一毛不拔,不肯為國分憂,給朝廷捐助銀子安撫百姓。”李國棟道。

  “李將軍,此非本官能力所及啊。”朱永佑也是江南士紳,被李國棟說得臉紅。

  大軍一路往西行走,穿過了已經廢棄的榆林衛,又繼續往西行走,直到即將抵達黃河往北拐彎之處,才改成往北行走。

  入夜,大軍安營紮寨。旅途勞頓的朱永佑感歎道:“李將軍未免也太小心謹慎了吧?建奴的眼線還能到這裏?”

  李國棟道:“何止到這裏?我去了西海察哈爾部都能遇上建奴!皇太極企圖蠶食大明,他要一次次入寇給大明放血,令大明無力剿滅流賊,最終達到他竊取中原的目的!要做到這些事,他們必須控製整個草原!”

  “難道建奴不是每次入寇劫掠一番,便出關去了?”

  “是不錯,劫掠大明,一方麵是為了給他們自己提供糧食人口,另外一方麵,是為了破壞我軍剿賊計劃。所以說,虜酋皇太極野心很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