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海上皇帝
作者:濁酒當歌      更新:2022-02-22 18:11      字數:2324
  “皇、皇帝?”

  楊天生頭一回聽到聶塵說出這兩個字眼,麵皮不受控製的抽搐了兩下,心頭仿佛有一股電流閃過,震得人晃了兩晃。

  聶塵瞧了他一眼,露出勉勵的笑容:“不想當皇帝的海盜,不是好海盜,楊天生,繼續努力,做海盜是很有前途的,本朝太祖朱元璋起家的時候還隻是個叫花子和尚,我們比他強多了,為什麽不能做皇帝?要說區別,隻不過他是在陸地上,我們在海上罷了。”

  “是、是!”楊天生喏喏連聲,這種時候,他的腦子已經被“皇帝”兩個字眼完全占據,一片空白,無數念頭騰起又被壓下,什麽也不會說了。

  聶塵停了片刻,等楊天生消化消化,有些事,他總得先給手下人打個預防針的。

  喝了幾口茶,眼見楊天生的臉色由白轉紅,已經開始目泛精光,他就知道目的達到了。

  “到底是廝殺漢子,骨子裏就有血性。”聶塵暗讚了一句,開口道:“大丈夫仗三尺劍,當立不世之功,光是想著發財,成不了氣候,早晚會被人搶得連底褲都沒了。要想福澤萬代、安身立命,還得靠勢力庇護,這世間最大的勢力,莫過於朝廷了,如今大明朝廷式微,氣數已盡,內有流寇作亂,外有番邦窺視,我們來建立一個新朝廷,對內救世安天下,對外護國震乾坤,以我血祭軒轅,以我身立九州,萬民擁護,保境濟眾,豈不快哉?”

  話說得淡然,甚至帶著笑意,但楊天生聽來,就像打了雞血一般,熱血澎湃,他越聽越興奮,越想越激動。

  他覺得坐在竹椅上的聶塵屁股底下已經不是普通竹椅了,那椅子散發著金光,化為了一座金鑾殿,聶塵身上穿的也不是普通長袍,而是變成了黃色,整個人猶如有光圈護身,高高在上。

  不知怎麽的,楊天生雙膝一軟,就跪了下去,猛地叩頭:“龍頭萬歲、萬歲、萬萬歲!”

  …….

  “阿嚏!”

  鄭芝龍打了個噴嚏,涕水橫流。

  “著涼了?歲近年終,鄭將軍可得保重身體呀。”福建巡撫熊文燦關切的問道,高聲吩咐外麵:“來人呀,快快斟碗薑茶來!”

  “不用了,喝口水就好。”鄭芝龍也納悶怎麽突然打噴嚏了,自己可是連感冒都少得的漢子。

  “一定是這段日子練兵辛勞所致。”熊文燦下了斷言,好言勸道:“鄭將軍為國為民,忠心可鑒,但也得量力而行,不可為了練出精兵而刻意打熬,鐵打的身子也經不住你這般折騰呐。”

  鄭芝龍卻搖搖頭,道:“時不待我啊,皇上如此信任你我,本將若不肝膽塗地,怎麽回報天子一份好意?”

  “說得沒錯,萬萬沒想到,兩年前曹化淳曹公公來我福建,原以為是來找茬的,沒想到卻帶有皇上的密旨,這份殊榮,著實罕見。”

  熊文燦唏噓起來,又回憶起兩年前曹化淳下江南時麵見自己的一幕來,在大堂上例行公事之後,曹化淳要求自己和他進入密室詳談,在兩人獨坐的時候從衣服夾層裏抽出了崇禎密旨。

  一想到那激動人心的一幕,熊文燦就渾身血液凝固,密旨中崇禎帝對他表達了深厚的信任,對熊文燦在福建取得的成就政績高度表揚,表示若不是找不到適合的人接他的班,皇帝早就把他調到內閣去當閣臣了,眼下福建是朝廷賦稅大戶,重中之重,希望熊文燦繼續耕耘,替崇禎帝鎮一方平安,並許諾,朝廷裏的一些雜音惡意中傷,皇帝一點都不相信的。

  更讓熊文燦吃驚的,是曹化淳和盤托出了東林黨暗中下絆子的惡毒奸計,當著熊文燦的麵把東林黨諸多大佬給賣了。

  這一招比崇禎密旨更令熊文燦感動,他深知東林黨在朝廷中的力量,那是可以把一個首鋪活活逼死的能量,現在曹化淳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將這些告訴自己,擺明了是把他熊文燦當做皇帝的心腹,自己人。

  在那一刻,一輩子讀聖賢書的熊文燦萌生了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覺悟,他頭一回感到,錢財算什麽,孔孟大義才是正道!

  緊接著,轉頭徐光啟從夷州趕到福州,把鄭芝龍叫到了熊文燦的巡撫官邸,同樣關起門來密室同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崇禎帝身邊工作過的徐光啟對朝廷裏的不少腐朽現象痛恨不已,但他有一顆忠君愛國的心,他勸自己的女婿和熊文燦兩人,做人不可以忘本,不能隻顧著自己,要想想國家大義,想想群臣大義,想想受苦受難的大明百姓。

  熊文燦拿出了天子密旨,把曹化淳對自己說過的話,複述了一遍。

  鄭芝龍動搖了。

  他不會因此而出賣聶塵和中華遠洋商行,但他的心中對崇禎皇帝的看法,發生了絲絲改變,原本謀朝篡位的想法,開始朝保君為國方向轉化。

  孰對孰錯,他很難分辨。

  徐光啟是他的嶽丈,這位嶽丈被朝廷整的很慘,但他依然忠於國家的思想令鄭芝龍非常震撼,他覺得,嶽丈為國為民嘔心瀝血的執著不應該是錯誤的。

  人,總得講點道義是吧?

  於是在明麵上繼續為商行出力底下,鄭芝龍開始為出兵北方訓練軍隊,他和熊文燦商定,要以福建水師為班底,出兵遼東,反正聶塵遠在印度,很多事沒法向他匯報。

  “遼東事急,建奴犯境朝鮮,聶龍頭在朝鮮龍淵郡布有產業,建奴發兵對我們也有威脅,出兵並無不妥,就算大哥在此,也會同意我們的舉措的。”鄭芝龍道,語氣篤定。

  “說得好,聶龍頭在的話,也一定會同意你我的決定!”熊文燦讚同道:“汪承祖就在朝鮮,他手底下沒有多少兵力,絕對無法獨善其身,我們發兵,於情於理都說得通,隻是鄭將軍不必親自去吧,派一員大將即可。”

  “不然。”鄭芝龍搖搖頭:“今年酋首皇太極剛剛悍然稱帝,又平了大漠中的蒙古人,正是兵強馬壯之際,派其他人去我不放心,隻有我親自過去,再請倭國那邊出兵相助,才有可能與東江鎮一道抵禦建奴。”

  “鄭將軍既然心意已決,我就不多勸了。”熊文燦歎了一句,接著道:“如今國家有難,西邊流寇已經進入了四川,七月建奴再次入寇紫荊關,占了昌平,山海關已經變成一道紙糊的關隘了,北京城天子之地建奴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這樣下去,大明朝就成了篩子,如若沒有能臣宿將挺身而出,匡扶社稷,這天下……唉!”

  “天下事天下人來擔!責在你我,非俗人也!”鄭芝龍長身而起,慷慨激昂:“一旦蒙恩受命時,不負朝廷不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