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大發展
作者:濁酒當歌      更新:2021-09-08 17:55      字數:2990
  躂穀季之後的第一場雨,稀稀拉拉的降了下來。

  細密的雨滴打在手拉板車的雨蓬上,發出滴滴噠噠的聲響,九歲的女孩高小琴一手攬著六歲的弟弟,一手緊緊抓著屬於自己的那個小小包袱,一臉緊張,不住的從板車車廂的布簾縫隙裏往外張望。

  他們的爹娘一前一後,在下麵推拉著這輛用木頭板子釘成的車子,裝滿了一家的零碎家什,費力的行走在被雨滴打濕後有些泥濘的道路上,車輪時不時的被泥巴黏住,需要夫妻倆一起用勁,才能脫困。

  這樣的行程非常辛苦,兩人沒有蓑衣雨披,一身補丁摞補丁的麻布衣服早已打濕,汗珠帶著雨水將頭發粘成一縷縷,水滴順著臉頰小溪一樣往下流。

  “他爹。”婦人壓低了嗓門,小聲的向前頭拉車的丈夫問詢道:“還要走多久啊?從下船到現在,都走了快十裏地了,還沒到地方嗎?”

  “你問我,我問誰去?”男人沒好氣的答了一句,抬頭望了一眼前方魚貫而行的人群:“大家都跟著在走,我們跟著走便是了。”

  板車前後左右,都是黑壓壓的人,起碼有好幾百之數,男女老少都有,基本上都是拖家帶口的,男子們挑著擔、推著車,女人們扛著包袱牽著娃娃,小雨飛在他們頭頂,讓他們看起來活像雨水中艱難生存的牲口。

  “……”婦人於是閉口,擔憂的繼續用肩頭去頂板車的車尾,一瞥之間,高小琴從車簾角上探出頭,喊了一聲“娘”。

  “別亂動,小心從車上摔下來,道不好走。”婦人叮囑道:“帶好你弟弟。”

  “弟弟餓了,要吃東西。”高小琴瘦瘦小小的臉還沒車簾上那個補丁大。

  “早上才吃過飯,這還沒天黑,怎麽就餓了?”婦人歎口氣,嘴裏埋怨著,卻還是探手入懷,摸出半個窩頭來:“你吃一口,剩下的都給你弟弟吃,別掉麵渣啊,就這點吃的了。”

  “嗯。”高小琴懂事的點點頭,把黑不溜秋的窩頭接過去,窩頭熱乎乎的,還帶著母親的體溫。

  九歲的年紀,正是成長的歲數,一天兩頓飯無論如何是不夠的,高小琴早已餓得饑腸轆轆,手上的窩頭她一口就能吞掉,嘴裏的口水幾乎都快敞出來了。

  小小的咬了一口,有些餿味的窩頭是用混雜了一點點麥麵的米糠做成的,又澀又難以下咽,但對高小琴來說,卻如饕餮盛宴一樣美味。

  弟弟在一邊張著嘴等著,高小琴忍著肚餓,一麵把嘴裏的窩頭慢慢的抿,一麵把剩下的窩頭全給了弟弟,六歲的高城高興的接著,學著姐姐的樣子,小口小口的啃。

  啃了幾口,小高城像是想起來什麽,看看姐姐,又看看手裏的窩頭,猶豫了一下,把窩頭又遞還給姐姐:“姐,你再吃一口。”

  車下,高氏夫婦在內的人流默默的湧動著,像一條在泥巴路上緩慢蠕動的大青蟲,道路彎折,不知前方是何處。

  “大家再堅持一下,馬上就到了!”

  一個高亢的女聲從前方傳來,道路轉彎處的大石頭上,一個女孩正在雨中大聲鼓勵這些剛剛過海而來的移民,在她身邊,幾個夷州團練的團丁提著幾個銅壺,燒了熱騰騰的開水供大家飲用。

  “再走一裏路,就是定居點,雞籠縣衙已經搭好了屋子,可以供大家住宿,晚上吃粥和饅頭,每個人都管飽,大家再加把勁,熱騰騰的飯菜正在等著大家夥呢!”

  這話比什麽鼓勵都要振奮人心,沉默而疲憊的隊伍瞬間爆發出蓬勃的生機,所有的人都激動起來,仿佛長久的黑暗就要遠去,黎明的曙光即將綻放。

  “那是誰家女娃子?”高氏悄悄嘀咕道:“好大方啊,她是官嗎?”

  “自然是官。”高家男人粗聲答道:“沒見那些兵護著她嗎?是女官。”

  “女人還能做官?”高氏驚奇的朝站在石頭上的明月看了一眼,視線剛好和她對上,慌得這個農婦忙忙慌慌的低頭。

  “所以說你沒見識,這可是夷州,不一定按著大明朝的規矩來。”男人忌憚的低聲嗬斥:“別亂說話,惹惱了貴人,我們擔待不起。”

  於是高氏把頭垂得更低了,生怕石頭上的明月會突然跳下來,治她的不敬之罪。

  車子裏的高小琴卻聽到了。

  “娘,女人也可以做官啊?”小姑娘好奇的把半邊臉露出來,側著頭,想去看喊聲傳來的地方。

  “噓,小聲些。”母親嗔怪道,頭都不敢抬:“前頭有個女官,你爹說是本地的女官。”

  “女人真的可以做官?”高小琴越發好奇了,車簾是向後的,看不到前麵,她索性爬到車廂的另一麵,從板縫裏窺視。

  石頭上,同樣被雨水打濕了衣裳的明月颯爽英姿的站在石頭上,她沒有打傘,蓑衣也早就給了一個移民,一頭烏黑的頭發被幹練的梳在腦後,別了一個發簪,腰裏挎了一柄刀,健美的身姿宛如細雨中的一朵帶刺玫瑰,即美麗又威武,渾身氣質四射,令人不敢正眼相看。

  “明月姑娘,這次的移民數量不多,我等在這裏盯著便是,雨越來越大,你先回衙門向沙大人稟報吧,別淋壞了身子。”一個老成團丁勸她道:“安置移民的事我們做了幾百回了,早就熟絡得不得了,你就放心吧。”

  “那可不行。”明月把頭搖得如撥浪鼓一般,被太陽曬得黑黝黝的臉膛非常嚴肅:“沙大人把這次安置任務交給了我,我就要負責到底,不看到這些移民住下,我不安心,老陳,你看那個推車子的,去幫一幫。”

  明月用手指著一個方向,被她指的高氏夫妻不禁一齊打了個哆嗦。

  團丁老陳於是跑過去,說了聲我來幫你,不待高氏夫婦說什麽,挽起繩子就開拉。

  本來兩口子被嚇得毛骨悚然,天然畏官的習慣還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麽,發現來人是幫忙拉車時,還沒有回過神來,又見那個女官竟然也走了過來。

  “大嬸,我來幫你推。”明月爽朗的笑著,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高出衣領的脖頸上,露出半截麒麟的紋身。

  “這、這、這怎麽使得?”高氏大驚,幾乎要暈過去。

  “沒事沒事,你們過海遠來,辛苦跋涉,我們幫點忙應該的。”明月親熱的雙手推著車,車輪在幾人的使力下,轉動得飛快:“前麵不遠就是衙門給你們準備的村子了,先過去住下,接下來的幾天裏會有人來幫你們登記戶口,分配田地,農具和生產生活用品,也會慢慢配給,以後的日子隻要勤勞肯幹,夷州絕對比你們原來的地方好。”

  “兩位,這是我們雞籠縣衙戶房的明月姑娘,你們的安置都是她在負責,別看明大人年紀輕,卻是做事老練的人,你們還不道謝?”團丁老陳道。

  “啊?”高氏夫婦忙彎腰打拱:“多謝明大人,多謝明大人。”

  車廂裏的高小琴透過縫隙,偷偷的聽著看著,一雙明亮的眸子裏,即驚奇又向往,她摟著啃著剩下一點點窩頭的弟弟,看著明月,如同看著一尊神仙。

  路轉彎道,前方豁然開朗,一個建在山嶺間平地上的村莊,展現在眾人眼前。

  村子中間,幾個碩大的草棚裏,架著幾口大鍋,炊煙穿透細雨,直衝雲霄。

  米香的味道。

  聞著味兒,移民們情不自禁的加快了腳步,隊伍的情緒高漲起來。

  這樣的村子,繞著城牆高聳的雞籠城,在群山之間有很多個,它們星羅棋布,形成一圈稠密的定居點,把本來野獸橫行的雞籠,變成越來越繁盛的海外江南。

  半山上,一處規模很大的水庫正在建設之中,宏偉的大壩在竹製的腳手架下正在一點點的增高,螞蟻一樣的人群用手推車搬運泥土,幾個穿著教士服裝的紅毛鬼在邊上對著山、看著圖指指點點。

  一條往南方延伸的道路,在山間叢林裏隱約出現,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幾千戰俘在森林裏揮汗如雨。

  更不用說繁忙雞籠港了,這處海港每天吞吐的貨物是大明法定通商港口------月港的上百倍,進進出出的海船旗號繁多,不同膚色的海商錯肩而過。

  一處山穀裏,鑄幣廠正在興建,大大的熔爐立了起來;城外的軍營中,澎湖將軍府邸裏,聶塵和一圈人圍著桌子細細商議,不時有錢莊、航線、香料一類的字眼從他們當中冒出來,討論氣氛熱絡而激烈,每個人都在發表意見,一個又一個的點子被提出來,不斷完善桌麵上的計劃方略。

  崇禎三年的夷州,充滿了無限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