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
作者:淡墨青衫      更新:2020-03-04 18:16      字數:3195
  大魏馬政,確實是如這群牧副使所言,不管是此前的群牧司諸馬監,還是用保馬法之後以民間養馬,合格的戰馬都是太少了。

  戰馬不光是體格,肩高都有嚴格的要求,還得經過訓練,在戰場上聽到號角廝殺之聲不會慌亂,不會自亂陣腳,也可以在騎士的驅使下前衝拚命,這才是初步合格的戰馬。

  另外就是駝負的能力,衝刺的能力,還有耐久,還有在嚴酷環境下的生存能力。

  戰馬是特別嬌貴的物種,後人有誤解,以為騎馬肯定比走路快,其實並不然。

  短途衝刺,馬當然是比人快的多。但超過幾百裏範圍的遠途行軍,馬肯定沒有人走的快。

  一力快走也不是不行,得做好戰馬大批量死亡的準備。

  青唐馬是高原馬,西南馬普遍矮小,中國原本有馬,主要是在朔方一帶牧養,就是河套地區是傳統的養馬地,漢時的良家子,飛馬馳射不在話下,那時的馬亦是好馬,可惜經過千年的混血和戰亂,大魏不僅沒有良馬,也沒有了養馬地。

  保馬法是把戰馬散在民間,養出來的馬普遍的低矮和膽怯,根本不足以為戰馬。

  現在大魏少量的戰馬,除了馬監所出之外,多半是以走私渠道從北虜和西羌那裏買賣過來的良馬,正如大魏對北方和西邊禁鐵,而走私不絕,對麵也是對大魏禁馬,也是有人禁不住大魏以財貨吸引,還是有普遍的走私渠道在。

  但以這種方式買馬,也就是維持在相當小的規模之上,魏軍的騎兵,成建製的極少,北方雖然有成軍的騎兵,數量也就是維持在幾萬騎的規模上。

  和北虜動輒四十萬騎固然不能相比,東胡和西羌也有大量重騎兵,魏軍的騎兵,實在是不成規模,相差太遠。

  徐子先在策問中明確反對大魏現行的軍國大政,也就是以重步兵配強弩對敵的宗旨。

  雖然是無奈之舉,但徐子先明確指出,以中原到草原和遼東,都是廣闊的平原地區,魏軍在河北依靠州縣城牆和大量的堡寨,還能保持相當的反擊能力。

  如果重兵至北部和遼東,在國勢強盛,禁軍武力保持的相當完好的前提下,也能與優勢騎兵進行野戰。

  時勢至今則絕然不同,禁軍的待遇,裝備,訓練都是較此前直線下降,主要原因還是財力不足,財賦不足則無以強兵,於其繼續養著百萬禁軍,不如將有限的財力用來擴充騎兵。

  就以北伐而論,如果魏軍沒有最少五六萬人的精銳騎兵保護大軍側翼,反擊時有強大的機動能力,再完整的步陣和遠程打擊能力,始終不能殲滅敵人,稍有不慎,就容易為敵所乘。

  在廣袤的沃野千裏的遼東,四野茫茫超過百裏無補給,無堡寨的地理條件下,沒有一定的騎兵,貿然北伐,為敵所困,斷絕糧道,不斷騷擾,軍心動搖,最終慘敗,成宗年間伐遼之役,就是很明顯的前車之鑒。

  僅從道理上來說,蘇頌賢等人並不覺得徐子先錯。

  但以群牧副使的反駁來說,主要的矛盾之處還是在養馬地上。

  前唐時就在福建沿海都有牧馬監,全國有百萬匹良馬,唐時對外敵交戰,主要還是依靠騎兵,特別是北庭都護府的戰事,調度各異族部落兵馬參戰,唐軍怎麽可能是步戰為主?

  就算是安西都護府,有大量的陌刀隊等重步兵,但騎兵也是一樣出色,一旦騎兵不足,很容易被人分割包圍,著名的恒羅斯之戰,唐軍騎兵不足,關鍵時異族騎兵叛變,以致大敗。

  徐子先的道理是步騎協同,有步無騎不可,有騎無步也容易在堅城險隘之下頓挫士氣。

  而以眼前諸多大人物的見解來看,徐子先的論述畢竟還是無根浮萍,看似有其道理,其實也隻能算空泛而談。

  “怎麽辦?”群牧副使陳格非是龍圖閣學士,問蘇頌賢道:“黜落了?”

  “何必給左相,天子添這種麻煩?”蘇頌賢笑道:“文字純熟,筆法老練,不愧是寫出福州閱兵那樣精彩小品文的大家,僅以文字而論,南安侯也是過關了,何況其在步騎論述上,也確實有大家風範。”

  “若是李友德,怕是要引南安侯為知音。”

  眾人都含笑點頭,本朝現在的兩大名將,以守聞名的是嶽峙,以攻見長的是李友德。

  所謂不動如山,其徐如林,這當然是嶽峙。

  侵略如火,這就是李友德。

  十三年對東胡的大捷,嶽峙守的好,李友德引數千禁軍步騎,破東胡兩萬多人的主力,這一仗打的猶為精采。

  這是把步騎合擊運用的爐火純青的名將,特別是騎兵的集中使用,令人感覺眼前一亮。

  現在嶽峙是官拜太尉,而李友德也是提到了廂都指揮使的位置上,大魏天子將三個軍的騎兵集中在一廂由李友德統帶,也是看中了其指揮騎兵的能力。

  李友德也曾上書,指出現在一廂兩萬餘人不足以決定戰局,關鍵時刻,當以兩廂左右的騎兵集結起來,可以起到一錘定音的效果。

  李友德當然是希望能當上太尉,至戰場上能率兩廂之兵,不過這話傳揚開來,都被京師官場的人當笑話來提。

  嶽峙成就名將功業好歹二十來年,積功甚大,被提上來沒有什麽怪話傳揚開來。

  李友德畢竟才三十來歲,此前隻是軍都統製,從軍都統製到廂都統製,朝廷已經足酬其功了,居然還想著能領兩廂和三廂兵馬,不要說他一個前鋒武將,就算是嶽峙這樣的太尉,想領這般重兵,也得想想樞密院能不能同意,天子會不會放心?

  大魏兵製,一軍兩千餘人,已經足夠用於方麵戰場,一廂兩萬餘人,已經足可決定戰場形式。

  能領一廂兵馬的就是方麵重將,特別是京營廂都使更是位高權重,被稱為十管軍,想儕身於管軍重將行列,一般的武將都很難辦到,更不要說久在外路的李友德了。

  數萬人的重兵集團,朝廷隻會放心交給文官出身的製置使和安撫使,若涉及數十萬人北伐的大戰事,隻能是樞密副使極別的大臣,掛節度使印出征,成為使相來節製這幾十萬兵馬。

  就算派出樞密副使,還會設大軍觀軍容使,轉運使,各路安撫使於其中,層層掣肘,一個前鋒出身的武將,想領幾萬騎兵,這可是大魏騎兵幾近全數的家底,哪怕是和北伐大計有關,所有人都還是覺得李友德異想天開,胃口未免太大了。

  就算是李國瑞,嶽峙等人,也不敢明麵支持李友德,一旦真有的什麽變故,他們賠上身家性命還是小事,誤國之輩,誰也擔當不起。

  徐子先的重騎兵策,細細看來倒是和李友德相差不多。

  要把騎兵集中使用,而不是散布各軍和各廂都,隻有用集中起來的騎兵反製,北伐東胡方有勝利可言。

  “南安侯的這篇策問,還算是精采。”蘇頌賢無精打采的道:“想必會傳揚開來,不過,究竟是小兒輩論事罷了。”

  “他以為率兵衝入參政府邸,殺人越貨,就能在軍國大政上指手劃腳了?”群牧副使是劉知遠一派的人,眼看就要出外,最多是派出去知下等軍州,說話時當然也不會有所顧忌,也算是破罐子破摔了。

  “慎言,慎言。”蘇頌賢算是韓鍾一脈,大魏朝官,非韓即劉,他對陳格非當然不會客氣,正色道:“策問說兵,原本是武進士應為之事,南安侯的策問文法格式無可挑剔,論事雖然偏頗,但原本策問就是叫人說話,又不是什麽狂悖之語,犯不上出言諷刺。”

  眾人至此無話可說,蘇頌賢皺眉在徐子先的策問上畫了一個圈,其餘諸考官一並畫圈,這就算是合格,薦到天子案頭,再由天子劃圈之後,徐子先的武進士就算到手了。

  “就是不知道幾等幾名?”有人疑惑道:“以策問來說,三等就足夠了。”

  “武進士排名,主要還是靠弓馬射術。”蘇頌賢無所謂的道:“那邊是何副使當主考官,南安侯得拿出真本事來才是。”

  為了朝局大政穩定,何獾這個樞密副使還沒有正式離職,武進士同考官是在兵變之前就定下來,驟然去職,容易引起不應有的麻煩,韓鍾也隻能耐著性子等兩天。

  韓鍾已經是替何獾挑了一個上等軍州,樞密出外,這點體麵還是有的。

  “他總不敢做的太過份。”蘇頌賢心道:“弄出麻煩來,直接就得準備進大理寺獄,已經死了一個參政,再死一個樞密副使,又是多大的事?”

  ……

  何獾的麵色還真是難看的很。

  今天是文武進士試的第三天,文進士還在考詩賦,其實已經無關緊要,前兩天能被圈中的就已經定下新科進士的名額,詩詞寫的再好,也不會在大局上有什麽變化。

  但武進士的考試則全然不同,弓馬騎射,行軍步陣,金鼓旗號,這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