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岔路或歧途 3
作者:萊因哈德羅      更新:2020-05-18 10:25      字數:3175
  楊玉璿並沒有注意到一樣,因為兩個男生一直都在小聲耳語,而且他們還在後排。當然,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後排沒有她在乎的人。張廷婉卻早已察覺到異樣。他當然不會擔心徐誌航,因為他和學姐早都見過了,那個下午沒有表現出什麽異樣,甚至連聯係方式都沒要;但她不由得擔心起高靖希,因為據她所知她暈倒的那天的下午是學姐唯一一次值班,而高靖希休息時並沒有回到帳篷。說實話這很可能是他們第一次見麵。“我感覺高靖希是看上學姐了吧。”她對楊玉璿說。楊玉璿明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不會吧?他不是和王雨欣發展得還不錯嗎?而且學姐的難度是不是太大了一點?”

  女人的直覺一直是不足為外人道的,張廷婉也很難將自己內心中隱隱的不安解釋清楚。她隻能說:“希望我猜錯了吧。先去吃飯吧。”

  招新大會在周二,畢竟隻是一麵之緣,高靖希並不急於做決定。徐誌航並不是不能理解他的想法,畢竟任星雨確實很美,但他不希望高靖希在這件事上糾纏太久,以至於傷害了王雨欣。“如果真正做好要去追任星雨的覺悟就不要再怎麽聯係王雨欣了,和她說清楚。這樣我想對你們都好。”高靖希也沒有異議。外國語學院新生並不算多,所以學生會隻是借了一間沒有課的大教室。老師和輔導員沒都沒有來,這一下子就讓氣氛輕鬆了很多。主持人是袁湘琪,簡短的開場白之後就是各部門部長上台介紹。李傑還是一如既往地活潑輕鬆,袁湘琪則在台下一臉嫌棄地看著他。最後一個就是代表主席團上台的任星雨了。她穿著一襲白色的連衣裙,優雅的身姿與傲然的目光,瞬間吸引到所有人的注意。“我想我現在才真正地戀愛了。”高靖希對徐誌航傾頭附耳,“我意已決,兄弟,我去主席團去了!”不得不說他此時並不能很好地保持理智了。徐誌航一直把潑人一盆冷水當做切身之責。“你之前又沒有什麽當幹部的經驗,你還是在組織部好好待著吧。你現在去主席團無異於送人頭啊,而且如果隻是為了一個女生,你能把一切做好嗎?做不好的話在她眼裏可就是減分了。”徐誌航以為自己的勸告已經足夠中肯了,應該能打消掉他不切實際與不負責任的幻想。但他顯然低估了高靖希的決心。“我意已決,在我身後支持我吧兄弟!”

  徐誌航搞錯了一個很關鍵的點。很多戀愛中的男生其實就像傻瓜一樣,平淡無奇並非他們的追求,密布的荊棘才是真愛的見證!這也是為什麽很多愛情並非被家庭的阻撓與現實的障礙所扼殺,而是在平淡的每一天中緩緩喪失自己往日的光澤。高靖希並沒有像徐誌航那樣在副主席的位置上飽受摧殘,所以內心還是抱著對學生會主席光鮮形象的向往。但並非每一個人都能做的像任星雨一樣出眾,在一係列事件中折中斡旋,既不影響同學的情緒,又能滿足學校方麵的要求。也是在任星雨的推動下,從去年開始主席團的進入標準就陡然嚴格了起來。主席團漸漸變成了外國語學院學生會唯一一個會淘汰報名者的人。其實所有部門都會淘汰那些能力不夠、態度不端的成員,隻是別的部門是將那些人逐漸邊緣化,而主席團則堵住了源頭。任星雨上任之後進行過一番改革,將原本主席團和各部門的交叉職權全部放歸各部,同時也大力精簡主席團的編製。現在主席團的部員最低的職位也是副主席或者團支部副書記,這樣的職務並不能隨便地授予;同時六個人的編製也極大地限製了新人的加入。去年加入主席團的全部都是大一時各部的優秀部員,今年的四個空缺也被提前預定了兩個。不過好在李傑的宣傳給力,任星雨身邊一直冷冷清清。高靖希像是找準了機會,而徐誌航也對身邊的張廷婉無奈地說:“你也看見了吧。高靖希算是被任星雨迷住了。如果他沒有跟王雨欣說的話,你就幫我轉達一下吧,別耽誤了她。這種事情拖得越久傷害越大。”

  兩三天過去了王雨欣那裏也沒什麽異常,她幾次想說出真相都被自己所勸服。這件事也就慢慢被她和徐誌航忘記了。這一屆的男生中有兩個人脫出了組織部和體育部的框架,這讓李傑麵對學長時稍顯臉上無光;但對此他坦然處之,大家並沒有放在心上。男生在主席團中有立足之地並非壞事,而宣傳部和組織部的良好關係與頻繁合作也使得徐誌航其實成為了兩個部門連接的緊密紐帶。宣傳部和組織部的工作節奏差別很大,宣傳部的網頁更新和新聞發布頻率恒定,而組織部則是沒有活動的時候閑的一兩周麵都不一定能見一次,有了活動又人手不夠……每次李傑拉下臉去找袁湘琪借人的時候袁湘琪都說這是最後一次了,但對於李傑來說每一次都隻是倒數第二次。

  宣傳部的人們各司其職,組織部的成員則必須全能——因為沒有人知道你接下來會遇到什麽樣的突發情況。徐誌航文筆不錯,張廷婉繪畫很好,他們都隻用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而組織部的成員則既是失火群眾又是救火隊員,活動也總能在不斷地挖坑與填坑中維持一種動態的平衡。這也導致輔導員們對組織部的風格褒貶不一。黨支部書記和高老師一直又換人的想法,在他們看來李傑不止拉幫結派大搞裙帶關係還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另外兩個輔導員卻始終持相反的看法。畢竟李傑沒有搞砸過一次活動,和手下的關係也很好,和其他部門的協作也很順暢,換掉一個人說來容易但並不一定能起到更好或者僅僅是相同的效果。就這樣,盡管黨支部書記位高權重,高老師直接負責著院學生會的工作事宜,李傑仍然是組織部的話事人。當然了他並非不知道辦公室裏四人激烈的意見交換,但他還是他、隻管做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人。

  有的人喜歡權力,有的人則並非如此。對某些人來說,一份呈送給上級的完美答卷和真正基層的死氣沉沉甚至滿目瘡痍並沒有不能共存的理由。他們並不一定需要造假,通過簡單地改變措辭與避重就輕就能完成一切他們擔心的問題。當然了幸運的是在外國語學院還沒有這樣的人,或者說還沒有讓這樣的靈魂顯露出來的土壤。沒有人有串通一氣的黨羽,也沒有人有一手遮天的地位。體製鉗製住每一個人,讓有才能者得以施展,也讓有野心者飽受束縛。但不得不說體製也總有失靈的時候。雖然是少數中的少數,但它就像輪盤賭裏那柄左輪槍一樣,一旦子彈射出,沒有人能從槍口下幸免於難。

  現在外國語學院還沒有出什麽問題。至於以後會不會有問題,就算我有答案我也不會讓你們現在知道的。外國語學院一直由兩個激進派和兩個溫和派一同領導。激進派並非不顧實際,溫和派也並非屍位素餐,他們懷有同樣的目標,隻是手段有一些不同。沒人能否認黨支部書記和三位輔導員對於工作的熱情。說實話觀點與方式的分歧並非是壞事,就像家裏總要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一樣,激進派保持紀律,溫和派聚攏人心。隻要兩方力量相差不遠,就能保持很好地平衡。很多領導者也聰明地可以保持這樣的結構以方便各項工作的開展。但這畢竟是理想狀態,並不是所有平衡都沒有崩潰的可能。很多時候你認為這樣的平衡牢不可破,但很多時候大堤都會以一種令人錯愕的方式垮塌。既然無法預料所有的變化,那就不要以為自己能夠做出完全精準的預測,尤其在到處是人的社會中。

  他們三人的校園生活一直都十分規律。上完一個上午的課,一起去吃飯,然後三個人各自坐著自己的事。徐誌航喜歡在圖書館自習,陳俊傑喜歡在教室,而高靖希則偏好宿舍。周三和周四晚上有公共課,剩下的幾天則連晚課都沒有。他們晚上一般不是看書就是玩遊戲。袁湘琪將徐誌航和張廷婉編入了一個小組,負責每周一的新聞推送,所以每個周一的晚上他們都在學校的新聞辦公室裏,直到九點多才能結束。正因為如此每個周一從中午吃飯開始他們兩人就待在一起。其實他們想要見麵的話很簡單,畢竟兩人都很清楚彼此的日程,很容易就能找到空閑的時候;但隻在每個周一待在一起已經成為兩人心照不宣的默契。至於陳俊傑和楊玉璿倒是沒能守住“一個月之後再決定”的諾言;大概第二周開始,自習時他的身邊就多了一個嬌小的身影。他們就像平常的情侶一樣,牽手,擁抱,在清晨,也在傍晚。這個學期的開始沒有任何的特別,一切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其實一切都和往常不同,一切又都和從前一樣。外國語學院還是那個被忽視的部分,外國語學院還是那個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