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作者:萊因哈德羅      更新:2020-05-18 10:25      字數:1166
  人總是群聚而生的。因此,人不止活在這個世界上,更活在這個社會裏,活在每個他有幸遇見的人的腦海中。第三種或許隻是前兩者的映像。如同照片一樣,從什麽角度照來什麽角度的光,往往比事物本身更能決定映像的大小和好壞;同樣的,像照片一樣,留下了映像便很難更改。不實的固有映像總是讓人煩惱的,更讓人煩惱的則是無法對它申辯,隻能無力地看著影子蠶食著屬於實體的真實,漸漸地,自己活成了別人所認為的模樣。

  雖說人們大多如此,但有主流就必然有異類——或者說,有了異類,主流才成為主流。有的人絲毫不覺得映像讓人苦惱。他們創造映像,如同創造模具,之後借用映像帶來的期待,期待催生的逼迫,將自己死死地摁進模具中,猶如烈焰燃燒礦石,流入蠟範,賦形成器。它們似乎能成為任何人,隻要他們想要成為。有人覺得他們可敬,但不妨礙另一些人對它們的恐懼。

  有隨之沉淪的,有溯流而上的,自然就有無動於衷的,像立於河道中的巨岩。棱角可以被磨平,附著可以被刮去,可他們永遠都是石頭,多湍急的激流都無法改變他們的本質。水流的方向強弱時時都在變化,他們也就被不同的水流磨得圓滑,這是他們的妥協。可他們不變的位置始終在昭示著對於領地不變的主權,和對於流言經久的不懈——這當然隻是社會自己的想象罷了。其實他們不過被習慣、關係等難以名狀、無法觸碰的藤蔓包裹,如同被自身的重力困住而僵直不動的巨岩。

  人們相似卻又從未相似,人們親近卻又從未親近。矛盾普遍存在——對於馬克思的這一教條我始終深信不疑。尤其在觀察人本身時,我看到了更多。細密的矛盾如同絲線,紡織出社會中人的形象,正如同一個個細胞構築出自然裏人的族群。大部分矛盾隨時觸碰,隨時引發,又隨時停止;但有一些卻如同火繩,或許片刻,或許許久,甚至你等待得不耐煩了,才會響起砰的一聲。

  當這樣的三種人——對於映像的態度迥異的三種人——居住於一個屋簷下時,我不難想象最壞的後果是什麽,卻又無法推測這一切何時發生,又是否停止,甚至無法揣測停止是否意味著真正的終結。我並不自信自己的雙眼如同激光般銳利,就算如此,我也無法透過高牆窺見不願示人的密謀。不願示人的東西總是藏得很好,隻漏出很少的紕漏,人們仔細排查、瞪大眼睛也難以發現的紕漏。也正因為如此,紕漏的發現,往往緊跟著災難的發生,如同因蟻穴潰決的長堤。

  對於與自己無關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客觀地看待。沉思時加入感情可不是什麽好習慣,就如同射出的穿甲彈,與裝甲每一度的傾角都會增大它被阻攔的幾率,甚至如同被鏡麵反射一樣彈開,隻在真相上留下一道淺淺的印痕。我希望我對這三個年輕學生的記錄能像無風時水麵的倒影一樣準確——畢竟沒有幾個人能夠如同鏡子一般。他們的故事究竟會怎麽樣呢?我想沒人會知道。但也正是這份未知吸引我們走入他們的故事。畢竟,當亞當與夏娃分食那個蘋果前,誰會知道它的滋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