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舌戰群儒
作者:墨斐華傾      更新:2021-06-19 04:49      字數:2109
  禦書房氣氛冷凝,仿佛墜入冰窖,寒冬臘月也不過如此。殿中靜的掉根針都能響起回聲了,所有人的心硬生生提到嗓子眼,屏息凝氣等天家旨意。

  獻宗斜靠在枕上,龍顏憔悴,鬢角染白霜。垂眼不語,許久抬頭問道:“齊域?”

  “微臣在。”即使跪著,依然挺拔如竹,不卑不亢。

  “可有良策?”轉動著拇指上的玉扳指,威嚴中透著難掩的疲憊。

  “回陛下,不敢說是良策,微臣以為與其調遣兵力,不如從叛軍將會途經的荊州半道攔截。”荊州為軍事要塞,常年軍隊駐守,有雄厚的兵力與之對抗。再者荊州離長安有些距離,起了戰事相對安全,起碼路途緩衝,亦可在荊州後方給前線戰場供給糧草、兵力。

  其實恭王謀逆之事早有端倪,如今新王妃以及幾位側妃皆是武將或折衝府的都尉親眷,又與土匪逆賊勾結,私自招兵,擴充封地兵力。但明皇在位時,就如此,倒沒想到真就起兵造反了。不曾想,老四還真有這大逆不道的反叛之心。獻宗突然怒火中燒,發指眥裂,一手拍在麵前桌麵上,震的小盅茶漾了出來。心口一陣絞痛,皺眉對齊域說:“繼續說——。”

  “恭王謀逆反叛,招兵自是要揮軍殺入長安皇城。途徑路線已是定下的,畢竟府兵眾多,走不了崎嶇山道,且必定會走人多的主道。”齊大人不疾不徐的分析,漆黑的眼眸中透著理智與沉穩,令人信服。

  “為何?”獻宗皺眉問道,眉之間像是被緊緊攥著,有撫不平的紋路。

  “一路北上,需不斷擴充兵力,沿途招兵買馬,且糧食更給不是小數目。沒有百姓相助,難成氣候。”齊域從容不迫的說著,小太監進來附耳悄悄跟薛內侍回話,禦前大太監薛立仁看天家神色猶豫著要不要打斷。

  “何事?”待齊域說完,獻宗問了句。

  “太尉徐大人領著司徒趙大人,司空王大人等眾位大人在殿門外求見。”造反這等大事,政事堂早炸開了鍋,諸位大人豈能不來。

  獻宗默了半響,出言吩咐:“召他們進來。”

  “繼續。”獻宗看著他正下方跪著的年輕人,有異於同齡的遠見卓識,內斂深沉,果真如徐愛卿所言,是可造之材。假以時日,必有一番作為。比其餘五位地方臣子更處事不驚,不驕不躁。他向來不喜過於唯唯諾諾之人,難成大事。

  獻宗瞥視一眼底下俯首的臣子,與鎮靜果敢的齊大人形成鮮明對比。之前因四妹萬城跑到他麵前求婚,而將齊域下放地方,倒是磨煉了。前陣袁州洪澇,家宅良田被雨水淹沒,百姓叫苦連天。齊域正確指揮,抗災搶險,災後重建,令各縣恢複如初。還組織築堤開渠,修建河道,利於防洪灌溉,休養生息。獻宗心中讚許,麵上不顯,聽這年輕人繼續說道。

  齊域:“如今隻是立誓起兵造反,叛軍並未開拔殺來。不如從長安出發,攜聖意先行到長安與荊州沿途的州郡頒布詔令。提前招兵封城,征收糧食以備軍餉。”

  獻宗想了想:“駐守荊州的是隋長風?”

  “是。”薛內侍臂上搭著拂塵,聽天家問道忙低頭回話。

  齊域仔細聽天家話中意思,一思量忙拱手回道:“但是陛下,兵刃相見是不得已的策略,為了黎民百姓的安危,若能勸降,不費一兵一卒將此事平息叛軍伏誅,才是萬全之上策。”哀鴻遍野、赤地千裏的畫麵太過殘忍。

  “陛下,恭王大逆不道,竟起兵造反,臣懇請陛下揮軍南下,將叛賊一舉殲滅。”司空王大人一進來,衝到殿中跪地高呼,言辭激烈,老臉因激動而漲紅。王氏一黨紛紛應和,那架勢恨不得衝到前方去殺敵。可是大腹便便,養的細皮嫩肉的王大人豈能有殺敵的本事呢!

  “陛下萬萬不可,揮軍南下,宏國內亂,百姓人心惶恐,北邊凶奴、突厥豈會安分!若趁此而進犯邊境,國將內憂外患,民生凋敝。”太尉徐大人忙出列製止說道。天家正盛怒,司空大人又火上澆油,助長怒火,陛下龍體欠安,這番焦慮,病情豈不加重?

  中書令呂大人拱手附聲,也出言規勸,一時因意見相左分立兩派。

  “齊域,將你剛剛所言重述一便。”獻宗閉目聽著兩派交戰,雖不見血,但一樣激烈。靜下來的空檔,緩緩睜眼環視下方,對齊域說。

  齊域領命麵向各位大人,將剛才所言重複。有讚同的,自然有反對的,還有老謀深算的眼中滿是探究疑惑的。疑惑的不是齊大人的言語,而是——他的身份。是誰?能跟天家出言獻計,畢竟這裏不是從三品及以上品階的官員,可是進不來的。

  從容有序的將戰事利弊歸列出來,將王大人一黨持進攻意見的官員堵得啞口無言,舌戰群儒,一戰成名!

  天家雖依然怒不可遏,氣的手都微微顫抖,可終究還是恢複理智,細思恐極,不能輕易下旨。聽齊域預示的後果,亦是讚同,隻是派誰去勸降,又派誰去與隋長風攜手並戰,相互督勉。

  隋長風麾下眾多兵力,若是倒戈投奔恭王,恐怕江山都會易主。

  規勸之人當政績卓著、秉公直言,又為人正直,尤以廉潔自恃才可服眾。百姓、軍中亦要有威望及美名。

  “愛卿們覺得該由誰帶朕前往?”獻宗緩緩問道。

  天家的意思已然明確,這是默許讚同齊大人的提議。雖有人持反對意見,然浸染朝堂十幾載,自然知曉此時不可再提。

  眾人麵麵相覷,大都低頭不語,此事非同小可。若未勸降,兵荒馬亂,起了戰事,生死堪憂。若戰敗,恭王得勢。。。不必詳說,後果可想而知。況且一般人,哪能說得通對皇位覬覦已久的恭王。

  正這時,兵部尚書董道允董大人抬步出列:“啟稟陛下,微臣心中有一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