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招鶴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65
  翾楚說:“所以呢?法術都是從心……”

  仙鶴童子傲白:“所以不管是學內丹,還是法術,或者是修其他法門的,一定要明白,內秘、法本、道術不能輕易給別人看,也不要輕易傳授他人。自己到達什麽境界,也不能告訴他人。否則將學道難成,魔障重重。”

  天歌說:“難道隻是這些原因法術不靈嗎?”

  仙鶴童子傲白:“另外還有一個原因……”

  天歌說:“什麽原因?”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就是怕有些修道之人,學了一些本事,就到處賣弄,未免招惹是非禍患。這也是為什麽,道家高人,多“深藏功與名”,謙遜低調,與光同塵的原因了。”

  天歌笑道:“對了,我突然想起來,呂祖,曾經在黃鶴樓,還是什麽地方吃飯,沒錢給人家付費。就招來仙鶴給眾人跳舞,然後給這家老板賺錢,以付飯費,這是真的假的,真的有些人可以利用法術招來仙鶴嗎?你作為仙鶴肯定是知道這件事情了?”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哈哈哈,當然,像呂祖那樣的祖師爺,能招來什麽都不足為奇……”

  天歌驚道:“呀!厲害了我的祖師,竟能邀請仙鶴!”

  “對了,鶴從哪裏來?”天歌不解道。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追鶴法中記載:行此法應是“須作九幽黃籙羅天大醮,召之立至。平昔漫浪戲謔,召之則不驗也。”

  天歌驚道:“做什麽?”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即大型的齋醮如黃籙大齋、羅天大醮一類大型科儀方可用之。”

  天歌說:“哦,鶴在傳統文化中象征著長壽,及文人的雅致,自由灑脫、脫離凡塵。鶴體態優美,風骨卓越,常能翱翔九天,又能舞於月下。人們賦予鶴瀟灑、不羈的意味。鶴又是吉祥的象征,各樣題材的文化民俗中鶴占有很大的比重。

  如北京故宮及很多宮殿前至今仍立有鶴形燈台,書畫界亦有以鶴為主題的例如鬆鶴延年的畫作。與鶴有關的成語極多,如:鶴立雞群、閑雲野鶴、鶴發童顏、鶴鳴九皋、龜鶴遐齡等,就連人“百年故去”都有駕鶴西遊的成語一說。”

  仙鶴童子傲白:“白居易《吳興鶴讚》歎玄法,在道教則更喜愛鶴了,道教神仙、道人與鶴的故事就更多了,如“黃鶴樓”的故事。“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各類典籍、傳記中的神仙的形象也有跨鶴而來,好不瀟灑飄逸。道教中與鶴相關的辭賦更是枚不勝舉,以下摘一些道藏文獻中記載的各類科儀法事中有鶴來儀的記載。

  更為神奇的是在道教的各類道場之中,也能見到鶴至的身影。如《雲笈七簽?卷一百二十一?道教靈驗記》中載有:“崔玄亮修黃籙齋驗持經驗:崔公玄亮,奕葉崇道,雖登龍射鵠,金印銀章,踐鴛鷺之庭,列圭組之貴,參玄趨道之誌,未嚐怠也。寶曆初,除湖州刺史。二年乙巳,於紫極宮修黃籙道場,有鶴三百六十五隻,翔集壇所。紫雲蓬勃,祥風虛徐,與之俱自西北而至。其一隻朱頂皎白,無複玄翮者,棲於虛皇台上,自辰及酉而去。”

  天歌說:“這麽多隻鶴?”

  仙鶴童子傲白“嗯,杭州刺史白居易,聞其風而悅之,作《吳興鶴讚》曰:有鳥有鳥,從西北來。丹頂火綴,白翎雪開。遼水一去,緱山不回。噫吳興郡,孰為來哉。寶曆之初,三元四齋。當白晝下,與紫雲偕。三百六十,拂壇徘徊。上昭玄既,下屬仙才。誰其屍之,太守姓崔。崔公常持《黃庭》度人,《道德》諸經未嚐曠矣。其後以感通之至,彌加篤勵。去世之時,入靖室,誦《黃庭》,無疾而化。將葬,棺輕若空衣焉。”

  天歌說:“這段,說的什麽意思?”

  仙鶴童子傲白:“大意是說道教信人崔公,篤信道教,常持誦《道德經》、《黃庭經》等道教經典,有一次在當時的紫極宮修黃籙道場的時候,圖繞有鶴三百餘隻自西北方飛來,聚集在黃籙大壇上。這件事情被當時的杭州刺史白居易知道了,白居易還專門做了一首四言詩《吳興鶴讚》。”

  天歌說:“還有什麽仙鶴的故事?

  仙鶴童子傲白:“邱處機祖師黃籙大齋中有鶴環擾宋時道人邱處機祖師撰《長春子磻溪集》其中有一則記載的也是黃籙大齋中有鶴環繞的故事,並作詩一首:“福山縣黃籙醮感應並序明昌甲寅秋九月,建黃籙於福山縣。二十八日午後,將傳符受戒,有鶴十一翱翔乎壇上,終夕不去。越一日設醮,聞天關震響,北極下紅光燭地,可辨纖悉,士民靡不見者。華燈照耀積金山,人在蓬壺咫尺間。下士傾心開地府,高真威力動天關。千門列祭嚴香火,萬口同聲啟笑顏。三界十方功德備,彩雲仙鶴自回還。”

  天歌說:“這說的是什麽?”

  仙鶴童子傲白:“大意是在明昌甲寅年九月福山縣有道士做黃籙大齋的時候,科儀法事行至“傳符授戒”的時候,發現有十一隻鶴翱翔在法壇之上,直到晚上也沒散去。過了一天行醮儀的時候,突然聽得天空似有雷聲振響,北方有紅光從天而降,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全都見到了異象,並做了一首詩。”

  天歌說:“招鶴者有何過人之處?居然能招來仙鶴?”

  仙鶴童子傲白:“列舉兩個道藏中關於行科鶴至的文章,其實很多人還不知道,道教尚有“招鶴”一法,以彰法顯。《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中記述“通天寶籙**三十三階”中就有【招鶴】一法,但並未寫明其施法之方法。另一法在《正統道藏·太平部·法海遺珠》中收載的“追鶴法”便是今日所熟知的道教南宗傳承法門。從其師派來看,其祖師是李喆、鍾呂一脈,又有紫虛元君魏元君的師承。再往後的祖師脈絡則是南五祖熟知的海蟾劉真人、紫yang張真人、杏林石真人、毗陵薛真人、真人陳泥丸,直至海瓊白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