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玄都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34
  天歌說:“嗬嗬,玄都,聽起來好像是酆都城一樣,感覺好熱鬧……”

  不知道這玄都在哪裏?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嗬嗬,玄都乃”古諸侯國名。昔者玄都賢鬼道,廢人事天,謀臣不用,龜策是從,神巫用國,哲士在外,玄都以亡。帝舜有虞氏四十二年,玄都氏來朝,貢寶玉。”

  天歌說:“哦?個古代諸侯國的名字,那證明並不是我剛才想的那個意思,酆都城,和玄都比起來,嗬嗬,有點詭異是不是?”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傳說中神仙居處,上有大玄都,仙伯真公所治。玄都玉京七寶山,週迴九萬裏,在大羅之上,城上七寶宮,宮內七寶臺,有上中下三宮……上宮是angu真人元始天尊太元聖母所治。配極玄都閟,憑高禁禦長。問嬌娥空隱玄都,笑仙郎已入桃源。”

  天歌說:“呀!果真是個神仙居住的地方呢!

  仙鶴童子傲白:“也是個道觀名。“玄都觀”。”

  天歌笑道:“大師開示,如何做人間的真修行?”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古代煉度儀中,都要設置水池火沼。水池火沼是高功體內水火交煉的外在象征。隨著曆史社會的發展,當今道教已不再設置專門的水池火沼,而代之以高功存想和相關的牒文,通過簡短的儀式來請降真水與真火。

  因此水池火沼的棄用,應該隻是外形的變化,而非內在質的改變。在當代道教煉度儀中,基本上都設有“寒淋所”或“六道台”,此舉不見古代道書之中。”

  天歌說:“那你說酆都城是做什麽的?”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寒淋所是酆都鬼魂待煉之處,常懸掛酆都大帝或鬼王等神靈畫像,並備以齋筵;台前張貼孤魂榜,榜中釋生死之理,體幽魂之苦,讚大道之妙,言煉度之功。元虞集有《孤魂榜》稱:“我是以廣太上之好生,推妙嚴之濟眾。

  酌黃華於東井,蕩爾形骸,耀丹冶於南宮,陶其靈質。宿業不存於故想,化機更適合於新成。不溺不焦,爾可以見本真之不昧,能流能焰,爾可以驗道氣之常行。承茲三景之開明,即詣諸天而受度,更無退轉,並樂超升。”

  天歌說:“孤魂榜是做什麽的?”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孤魂榜是煉度儀中必不可少的道教文檢,透過榜文,我們即可了解大意。煉度科儀發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曆史,其內容豐富,思想完整,意義深遠。”

  天歌說:“也就是酆都城的榜文……由於其在漫長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充分地融合了道教宇宙生成理論、神仙信仰、倫理觀念、內修煉養等多方麵內容,因而產生了對我國民族風俗、社會意識、哲學思想、養生延年等領域的重大影響。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煉度儀的內容及表現形式等也可能會產生變化,但因其包含著憫念群生、拯濟幽靈、修真養性等思想,所以煉度儀必將長期流傳下去。”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說起修行,寬泛地說,是人身立於世就應該要修行。在曆史的長河之中,多少聖賢、祖師爺們為了幫助人做一個有修行的人,他們撰著了大量的經籍來規範人的行為,提升人的精神品質與內在的修養。修行人要不斷地自我完善自身的品德與行為。修之於內、行之於外,行是修的實踐與證實。

  修行到一定層次時,要再提升境界,要持之以恒,行常人不能行之事,吃常人不能吃之苦,在心地上下非常之大功夫,放下心中執念,舍棄假我,煉就真我,使真我不生不滅,不去不來。如此要借假修真,萬不可認假為真,而把真我丟失。”

  天歌說:“那麽,如何修得真我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真我即是人的真性。真性是自然清靜無為的。是每個人的心靈之中,本來就有的。心靈是在心地之中。心地猶如倉庫,可以積德,可以藏汙納穢。不良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以及後天各種執障等會汙染心地,蒙蔽心靈。”

  天歌說:“心靈被蒙蔽時怎麽辦?”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在人心靈被蒙蔽之時,真性就會找不見的。正如一麵鏡子做比如人生:人初生光靈靈無相,混沌沌無識,隨著後天進展,開始在鏡中添加了花草魚蟲、各色人等、諸多技巧詭術……隻有消除心靈的這些蒙蔽物,讓人洗滌心地,煥發心靈,回歸光明,才能憑著心地之中本來就有的道心靈光照見真性。

  作為出家人要有出家人的覺悟,在家修行人要有在家修行人的本份。雖然修行方式、環境等各有不同,但總要依照本份,清心寡欲,覺悟人生,尊道貴德,以齋戒為津梁,以善德為舟車。端正地收斂心地,才會挽回心靈,引發自性的“清淨光明,虛白朗曜,杳杳冥冥,內外無事,昏昏默默,正達無為……”。”

  天歌說:“呃,我可不是出家人……”

  不是說修道不一定出家的麽……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元始天尊在大羅天宮說《生天得道真經》中“外相不入,內相不出,於正念中”等,這些都是在教我們修行人要如何去修。行指實證實修,也是指行為,行動、言必行,行必果,德行操守等等。知行合一,行不僅僅體現在口頭上;學修並進,方能率先垂範;行不言之教,方能無形中感動教化他人,指點開示他人。這樣弘道的實質效果是不可限量的。”

  天歌說:“說起丹法理論、教理教義,過去的祖師已經給大眾總結得很精辟很全麵了,是給後輩我等指明了修行的方向和道路。有著這麽好的經驗,如何不去踐行,不去求證呢?當下有了信仰,積累了功德基礎,就要大起塵勞有行動,把信仰體現在現實生活中。”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嗬嗬,主人現在悟性,又有了許多提高,果然不是普通人呀!這樣修仙得道起來,就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