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何處是歸途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47
  天歌笑道:“嗬嗬,不想說這些了,不論怎麽樣,已經是前塵往事了,如果我是那位和九天真王,訂婚的女皇的話,我覺得當時我做了那樣的決定肯定是不後悔的,現在就說當下……”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嗬嗬,主人不後悔就好,隻是當下主人應該以修仙練功為主,以後的事情,車到山前必有路,老天會給你安排的。”

  天歌說:“可是心裏麵難免會有,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的人生要歸往何處?”

  仙鶴童子傲白:“表麵上看,這是在探討人生之意義,若要向更宏觀處追問,此處之“我”可以代表古往今來、四維上下一切物質與存在。人生意義的延伸,便是宇宙的來處與歸處。”

  天歌說:“宇宙是如何生成的?不論是創世說、大爆炸說,還是其他諸家的觀點,反複推敲之後都會發現有無法自圓其說的地方。那麽,在道教看來,我們的宇宙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道教認為,宇宙是由“道”演化而形成的。道教《常清靜經》中說:“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道生萬物,這是道教最基本的宇宙生成觀。並且,道既生化萬物,同時又蘊於萬物之中。《文始經》中寫道:“無一物非天,無一物非命,無一物非神,無一物非玄。”此處的天、命、神、玄,即合稱為“道”。也就是說,天地萬物均含有道性,道則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存在。”

  天歌說:“那麽,亦有人問,道生化萬物之前的世界是什麽樣的狀態呢?”

  仙鶴童子傲白:“道書曾描述說:宇宙最初是處於混混沌沌、無始無終的狀態。萬物混為一體,生命歸於一炁,一切萬有在幽邃彌漫中沒有顯著的個體區別。無邊無際,無內無外,無矛盾,無混雜,無生滅,無是非,無清濁高低,無四維上下。鴻蒙自轉,萬類沉寂,韜光涵晦,智慧不發。唯存一點靈光慧照本體,托依玄黃炁機隱顯渺溟。神凝炁聚,虛靜自然。這一混沌狀態有個形象的比喻,即“雞子”,類似一顆沒有破開的雞蛋,我們現如今的一切都是從這顆蛋中生化而來的。”

  天歌說:“一顆蛋?”

  一顆蛋中而來嗎?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被譽為“小道藏”的《雲笈七簽》一書中,還把宇宙尚未分化的混沌階段分為三個時期,即混元時期、混洞時期和混沌時期。”

  天歌說:“混元時期是什麽時期?”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混元時期:一切存在由原始本炁所主宰。萬有沉寂,著根於未始之淵,無形無象,運轉於玄珠之秘。原始祖炁暢行於大道之本源,至真至純,含樸不化。這個時期對應於有形的思維中,即是十二個時辰中的子時,潛隱著生化宇宙星辰的先機。”

  天歌說:“混洞時期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混洞時期:依靈寶真炁為源泉。萬有沉寂,著根於胎養之際,無形無象,運轉於靈寂之顯。靈寶祖炁暢行於大道之沉潛,至真至純,含樸不化。這個時期對應於有形的思維中,即是十二個時辰中的醜時,伏藏著生化大地山河的端倪。”

  天歌說:“那混沌時期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混沌時期:為太上元炁做執行。萬有沉寂,著根於生發之際,無形無象,運轉於未顯之表。太上祖炁暢行於大道之待形,至真至純,含樸未化。這個時期對應有形的思維中,即是十二個時辰中的寅時,氤氳著生化靈體生命的消息。”

  天歌說:“它們都經曆了多長時期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混元、混洞、混沌曆經的時間非常漫長,不可以數計。它們之間的間隔距離也異常遙遠。據《雲笈七簽》記載說,混元到混洞、混洞到混沌之間的間隔,如果以地球時間計算的話,是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億億年。之後便開始出現極化現象,即道教中認為的“無中生有”,是從一片空虛之中生出了一個極點,謂之“太極”(注:此處“太極”之意,並非陰陽魚的圖形,而是太初之極點)。然後這一極點又逐漸分化出陰陽二炁,隨著一陰一陽的逐層分化並相互氤氳和合,由此才慢慢形成了宇宙萬物。”

  天歌說:“然後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從混元、混洞、混沌三個時期到太極分化,再到陰陽運化而成為我們如今這一紛繁複雜的宇宙,這整個過程本質上都是一種自然現象,是天道運行的必然結果,沒有誰在故意掌控它或者主宰它,也沒有外力作用於它。它的生化發展隻是自然運轉,所謂“道法自然”,在“自然”的層麵上講,陰陽是此消彼長、相互轉化的。《易經》中提到“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道生萬物、萬物又回歸於道,這才是宇宙間唯一不變的真理。”

  天歌笑道:“因此,混沌到極化雖然無限漫長,但再漫長也隻是過程而不是永恒。按它的發展規律我們可以知道,極化後的宇宙再經曆一個時期,不管這個時期有多長,都必然又會回到混沌的狀態,此曰“物極必反”。之後,又會從混沌再逐漸分化,誕生出一個全新的宇宙。”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嗯,宇宙就這樣不停運轉在混沌——極化、再混沌——再極化的流程中,無休無止,永不停歇。這又十分符合道教之陰陽理論。“一陰一陽之謂道”,陰極陽生、陽極陰生,陰陽不斷轉化,由此才構成了我們這個世界的生生不息。”

  此時,再去追問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的問題,已經變得毫無意義。比之更加值得思考的,乃是我們如何才能活好這一場現世人生。這,又是一番大命題了。

  天歌說:“嗬嗬,有想的那麽長遠,我就在想我自己的身世如何,我的前世今生,不是能想的那麽長遠就不是我了,好像我們沒有那麽大的野心!”